中新網北京8月26日電(張鈺惠 宮宏宇) 日本核污染水悍然排海,安全問題引發爭議,也將與日本美食深度綁定的日料店置于漩渦中。
“客人少了”“已經換掉日本食材”“準備關門轉型”......當前,國內日料店正陷入一場“地震”。
日料店里的海鮮。中新網 張鈺惠 攝
(相關資料圖)
日料店里不再有日本水產
“不去吃就對了,污染太嚴重,口腹之欲哪有健康重要。”日本核廢水入海后,不少網友表示短期內不會再去吃日本食物。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稱,自8月24日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隨后,全國各地多家日料店也迅速在社交平臺上作出聲明,嚴格遵循國家制度,停止進口日本水產。
8月24日,“半藏”日料店發布了食材產地調整公告,宣布將全面暫停進口產自日本的水產品。
位于北京國貿的酒場日式料理的工作人員25日告訴中新網,一個月前店里就已經訂不到日本水產了,現在店內進口的海鮮來自加拿大。位于朝陽的京.YUZU居酒屋表示,已經把所有日本水產列入禁止名單,目前店內進口海鮮大多來自澳大利亞。
在人均500元及以上的中高端日料店紛紛與日本水產品切割時,一些價格稍低的日料店也“求生欲”滿滿,宣布“店內從未使用過日本水產”。
知名連鎖日料“將太無二”的員工向中新網表示,店內目前沒有從日本進口的食材。某位于海淀的日料小店老板也稱,店內的海鮮從來沒有來自日本的,都是福建來的。
不過,對于“還在用日本進口水產嗎”這個問題,也有日料店沉默不語。中新網致電Kurogi黑木(上海店),工作人員表示對此不清楚,并拒絕找其他工作人員回答該問題。
8月24日,遠眺因海嘯受損的福島第一核電站。據報道,北京時間8月24日12時左右,日本正式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的核污染水排放至太平洋。
更換進口地后,食材品質如何?
水產品污染擔憂發酵,近日來一些日料小店已經感受到了客量減少的寒意。不過,一線城市部分高端日料店的消費者卻有增無減。
“趁著食材污染前最后體驗一波干凈的進口食材。”平常很喜歡吃刺身的玉倩(化名)解釋說。
像玉倩這樣喜愛日料的食客關心的是,日料店更換食材后,其他海域的水產和日本水產相比,品質是否會下降。
鮨麟(國貿店)的工作人員告訴中新網,五個月到半年前,店里就已經不再進口日本水產,現在主要采用國產、挪威和俄羅斯進口食材。“現在剛好是食用國產海膽的季節,品質還是比較好的,但俄羅斯的野生金槍魚的肉比較瘦,在口感上沒有養殖金槍魚那么嫩。”該工作人員直言。
杏木千鶴(國貿店)也表示,受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的影響,無法進口金槍魚這類日本“特色水產”,店里的金槍魚品質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我們對食材品質的要求是比較嚴格的,雖然金槍魚的口感會差一些,但我們會盡力挑選品質最好的。”該店工作人員表示。
中新網還聯系到一家“黑珍珠”上榜一鉆餐廳——九道KUDO(上海店),大眾點評APP顯示,該店人均價格為3563元。工作人員表示,該店食材品質受影響較小,與之前沒有很大的區別,且沒有難以替代的食材。
日料店中的菜肴。中新網 宮宏宇 攝
比食材更難擺脫的是“日本標簽”
相比于食材上的割席,日料店更難甩掉的是其身上的“日本標簽”。
“我們店里沒有日本產品,只采用了日式做法,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后,消費者可能會擔心來我們這吃飯不安全,或者說因為情感上的抵制不吃日料”,來自北京的日料店主小茉(化名)向中新網表示。
據了解,小茉的日料店8月初才剛剛開業。“挺過了選址、裝修、安全檢查等各種磕磕絆絆,結果營業沒幾天就遇到了難題,這兩天店里的客流量也減少了。”小茉無奈地說。
智研咨詢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日本料理行業門店數量約為7.89萬家,同比增長了7.93%,相比于2019年之前更是增加了近5000家門店。
在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后,像小茉一樣焦慮的日料店主并不是小數目。盡管大多日料店本身就不使用日本海產,或已轉向其他產品,但日式料理遭遇的沖擊遠沒有結束。
有日料店主對媒體表示,日料市場的下行趨勢明顯,有店主從收到日本將排放核廢水的消息時就準備轉行,自己也下定決心要轉型了。
然而,對很多店主來說,放棄已有的店鋪和客源,轉型從頭開始并不容易。“店鋪才剛剛開業,日本排污的影響不是一天兩天,只能且走且看了,準備轉型也需要時間。”小茉對中新網說。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新華全媒+原標題:“源頭活水”哪里來(主題)——從網絡視聽精品創作
2023-08-26 08:01
原標題:河北邢臺發現明嘉靖年間古石碑對研究家風家訓有史料價值中新社
2023-08-26 07:53
原標題:中新網評:《我經過風暴》為何“如有雷同,不是巧合”?中新網
2023-08-26 06:05
原標題:《念念相忘》講述青春愛情故事人民日報海外版電(記者苗春)國
2023-08-25 17:01
原標題:網絡平臺加強經典影視作品修復工作(引題)用高科技留存影像記
2023-08-25 16:00
原標題:青年藝術家作品亮相“心印”展覽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心
2023-08-25 14:07
原標題:宋慶齡少年兒童發明獎—企鵝島智慧城市主題展演活動落幕工人日
2023-08-25 14:02
原標題:浙江衛視:《中國好聲音》節目暫停播出據浙江衛視消息:鑒于對
2023-08-25 13:58
原標題:感受非遺文化魅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張路8月23日
2023-08-25 14:03
原標題:《看不見的頂峰》記錄盲人張洪登頂珠峰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
2023-08-25 13:06
原標題:《她的城》《裝腔啟示錄》同期熱播,演繹女性家庭和職場故事(
2023-08-25 10:58
原標題:中國電影博物館2023年國際電影展映首站泰國電影展將啟中新網北
2023-08-25 09:59
原標題: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在青島召開8月24日,2023年中
2023-08-25 09:52
原標題:抖音首部相親題材紀錄片《現代相親故事》上線工人日報-中工網
2023-08-25 08:04
原標題:配合文物搬遷及布展需要(引題)上博本館10月將關閉所有展廳(
2023-08-24 15:55
原標題:“為愛戌度時光”七夕游園古北之夜活動舉辦工人日報-中工網記
2023-08-24 16:01
原標題:文化新觀察丨古老石窟寺如何傳下去、“活”起來?茫茫戈壁,莫
2023-08-24 15:52
原標題:中國建筑科技館“中國民居——傳統居住研究展”于8月22日開展
2023-08-24 15:54
原標題:講述中華文化從詩畫江南里看杭州亞運會央視網消息:杭州亞運會
2023-08-24 16:06
原標題:挑戰的角色越來越多樣(主題)閆妮兩部不同類型新片《學爸》《
2023-08-24 14:56
原標題:“非遺+紅色旅游”(引題)開出文化傳承絢爛之花(主題)中國
2023-08-24 15:01
原標題:總臺七夕特別節目全網熱傳,相關視頻播放量破3億(引題)以時
2023-08-24 13:58
原標題:粉蠟箋紙第三代傳承人王敬濤堅守傳統技藝(引題)“紙中牡丹”
2023-08-24 11:53
原標題:引進片《GT賽車:極速狂飆》(引題)在津舉辦超前觀影場(主題
2023-08-24 11:56
原標題:來這里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最新發展成果→第三十屆北京國
2023-08-24 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