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教育忌盲目搶跑 自主游戲更有益

時間:2022-03-27 20:58:16    來源:北京晚報    

“0元學習15節,包含英語、思維、閱讀三項內容”“思維課真的蠻不錯的,感興趣的可以自己掃碼試試”……朋友圈里的網課分享帖又多了起來。

相比起“雙減”之后明顯降溫的中小學校外培訓而言,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的在線教育依舊火熱。經過一番變身,不少網課在形式上力求與培訓劃清界限,但本質并未真正改變。

現狀

線上課照上不誤 英語從一歲學起

“今天晚上有課嗎?”“我有思維。”“我有英語。”……幼兒園放學后,果果跟小伙伴彤彤和昊昊還沒玩多久,便各回各家,他們晚上的時間早已被排得滿滿當當。

“現在線下管得嚴,但線上不怎么受影響,特別是AI課,都是之前錄好的視頻,能跟孩子互動,大綱一點沒變,還可以繼續推送。”考慮到孩子明年要上小學,彤彤媽媽制定了詳細的知識儲備計劃,“英語掌握自然拼讀,語文打好拼音基礎,數學熟悉100以內加減法,這些只要跟著網課的學習進度就能實現。”

對于網課,昊昊媽媽直言多半是圖個“心理安慰”。“看著周圍人都在學,生怕自己被落下,索性也跟著報了。”

不過,昊昊媽媽發現收效甚微,“說是AI課,但其實也就比傳統錄播課多了些隨堂測驗,再加上每節課自動生成學習報告,但過程中沒辦法做到針對性指導,孩子就算選錯了,也不知道錯在哪里,換個答案就過去了。”

記者調查發現,類似的AI課儼然已經成為當下學齡前在線教育的主力軍。以一款號稱專注兒童英語早教啟蒙的應用為例,客服介紹稱課程分為T系列和K系列。“T系列適合1到3歲零基礎的寶貝學習,其中T1包含120節課,目標是掌握12個日常主題相關的48個核心詞匯,學習安排覆蓋半年,共24周,每周5節課程。”

客服隨即發來包含各級別核心詞匯、自然拼讀詞匯、核心句型數量以及學習重點在內的大綱,上面顯示,課程標準參照劍橋少兒英語、CCSS ELA(美標)、CSE(國標)、CEFR(歐標)和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3歲以上的寶貝可以從K系列學起,適合K1的學習內容包括聽懂有關食物、寵物、玩具等48個核心詞匯、52個自然拼讀詞匯和35個核心句型;聽懂主題相關問題,并可用單詞作答;掌握26個小寫字母的名、形。”

按照規劃,平臺推出的課程從T1到K6,總共960節學習內容,預計在4年時間內學完。當記者詢問學齡前是否會受政策影響時,客服稱可以放心購買使用。

而在另一個少兒英語教育平臺,關于學員年齡則有新的說法。從收費項目與標準來看,明確規定“培訓對象為6到12周歲。”記者跟工作人員確認是否只能6歲以上學習時,對方稱“現在國家政策就是建議6歲以上再學”。但記者再次詢問5歲孩子可不可以學時,工作人員又表示,“不建議,不過您自己可以觀察孩子狀態,自己決定,使用上不受限制,因為課程是一次性到賬,自己安排學習的。”

套路

課程變游戲闖關 形式上規避“雙減”

記者了解到,北京市教育委員會日前曾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備案及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提出“面向學齡前兒童培訓的教育移動應用一律停止運行”。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中,也要求“各地統籌做好面向3歲至6歲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

對于這樣的政策要求,一些在線教育機構悄然做出調整。以一家主打4到8歲“習得”英語的機構為例,記者在線咨詢時,向客服了解5歲孩子是否可以報名,對方答復稱,“為響應國家號召,我們目前招收學齡兒童,您可以預留一下手機號,我們讓客服給您回電,詳細介紹一下,幫您創建一個學習檔案,等孩子到達學齡年齡,我們再聯系您。”

留下聯系方式后,記者在第二天就接到回電,工作人員表示,“4歲以上就可以學習,感知初級總共兩冊書,學下來是八九個月。感知中級和高級分別有四冊書,各用一年多。運用初級和高級還有五冊,總共兩年左右。”

對方進一步介紹,感知初級一冊總共53課時,每周會推送3課時,里面有6個小故事的錄播內容,每個小故事包括兩遍視頻、一遍音頻和一套測評,差不多20多分鐘。

“您現在讓孩子學的話,到小學四五年級就能學完。只要跟著我們的體系走,孩子上初中、高中就不用在英語上面花費時間了。”工作人員信誓旦旦,并強調學齡前報課不會受到政策影響,“我們從2018年開始嘗試把部分課程變成線上,疫情以后,我們把所有課程都轉到了線上。為了規避‘雙減’,我們去年底在形式上做了調整,改成游戲闖關模式,但里面內容沒變。”

根據對方發來的體驗課小程序,記者掃碼進入,發現頁面果然與普通游戲相似。“歡迎來到游戲闖關體驗”,一聲模仿卡通人物蠟筆小新的歡迎語過后,開始逐個播放視頻和測評題目,而答題成績也被冠以“闖關戰績”的名字。

實際真能像游戲一樣輕松隨意?“過來人”小冉媽媽并不這么看,“課時量越來越大,到三冊開始每次差不多要一個小時,而且一周之后就鎖定,不能再打開。趕上寒暑假集訓的時候,恨不得每天要投入兩個小時,孩子很難吃得消,視力也難免受影響。”

提醒

教育忌盲目搶跑 自主游戲更有益

“從深層次上說,很多人依然存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事實上,孩子并沒有統一的起跑線,所謂的起跑線也不只是知識教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談到,首先要解決觀念的問題,認識并尊重幼兒成長規律。“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提出,3到6歲這個階段最主要的活動方式就是游戲,通過游戲把他們內在的一些潛能激發出來,而不是灌輸知識。教育不能盲目搶跑,否則可能適得其反。打個比方,就好像一棵幼苗還沒有發育好,就用外力將其束縛住,對后期發展很不利。”

在儲朝暉看來,幼兒階段不宜過度強調知識灌輸,并不意味著孩子不能接觸書本,或與網絡完全隔絕。“我們不是說要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關鍵是要把握好度。一個原則就是不能給3到6歲孩子制定剛性的學習要求和量化的課程體系。幼兒需要在游戲、在生活中自然感知,家長也有必要建立這樣的認知。”

盡管都稱之為“游戲”,但儲朝暉認為,這里所說的游戲跟一些在線教育機構推出的虛擬游戲并不能等同。“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兒童自主游戲,也就是孩子自己設計方案、制定規則、選定角色、尋找伙伴,參與之后評估是否有意思,這對孩子成長非常有幫助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想象力,鍛煉操作技能,學會跟人平等交流,建立規則并遵守規則。”相比之下,一些在線教育機構只是形式上通過動畫或闖關將學科類內容包裝成游戲,本質上并沒有跳出灌輸特定知識的目標,孩子的自主性受到限制,對成長并沒有益處。

“作為家長,需要理性看待網絡。從保護視力的角度來說,學齡前兒童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累計不應超過1小時。”儲朝暉提醒,對于一些在線教育機構過度販賣焦慮的做法,家長應當保持理性,“如果單純強調孩子的識字量、單詞量和計算量,而忽視學齡前真正該培養的各項基礎能力,將不利于孩子的長遠健康發展。”(記者 宗媛媛)

標簽: 游戲闖關 中小學校外培訓 學齡前兒童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