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育 > 正文

2023年初中生讀書計劃表優質-天天最新

時間:2023-05-24 10:32:21    來源:可圈可點組卷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迎來新的喜悅、新的收獲,一起對今后的學習做個計劃吧。什么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個人今后的計劃范文,歡迎閱讀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中生讀書計劃表篇一


(資料圖)

以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出發點,以開闊視野,啟迪智慧,指導學生學習讀書方法為目標,以教改實驗為基礎,在閱讀課上加強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側重實驗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方法,研究并形成一定的課外閱讀教學策略。

選擇的原則:從形式看,最好選擇那些篇幅短一點的文章;從內容看,最好選擇那些文質兼美的美文和跳動著時代脈搏,反映著時代進步的時文,以及介紹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選擇時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需要與年齡特點。積累符合各年級學生特點的閱讀材料,力求形成完整的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的方法。同時計劃對學生進行關于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環節和方法、閱讀量等的問題的調查;通過練筆、摘抄、作文等多種形式檢驗閱讀課對學生寫作所起的作用。

1.設計調查問卷,了解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

調查問卷

①你覺得中學生應該加強課外閱讀嗎?

a、應該b、不應該c、隨便

②你喜歡課外閱讀嗎?

a、喜歡b、一般c、不喜歡

③老師對同學課外閱讀的態度?

a、支持b、反對c、任你自己

④家長對子女課外閱讀的態度?

a、支持b、反對c、任你自己

⑤你選定課外書的途徑?

a、親自去找b、同學介紹c、老師介紹

⑥你喜愛哪一類書籍?

a、文學b、娛樂c、武俠

⑦你通常在什么時間閱讀?

a、課外b、一有時間就看(包括上課)c、學習之后

⑧你是怎樣閱讀課外書的?

a、通讀b、精讀c、邊讀邊玩

⑨你認為課外閱讀對學習成績

a、有幫助b、沒有幫助c、妨礙學習提高

⑩你需要老師給你哪些課外閱讀的指導?

2.幫助學生制訂相應的課外閱讀措施。一般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要求:

①保證每周一定量的閱讀時間與數量。可以因學生的實際情況而異。

②閱讀的同時要動筆。或摘名言警句,或摘精彩片斷,還可以在自己的書上圈點批注。

③精讀的文章還要寫讀書筆記,讀寫結合,相互促進。

④閱讀時要思考。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閱讀并不是僅僅把書看一遍,還必須要求學生對書中或文中的內容有整體把握,對文章的遣詞用句、中心思想、寫作方法、人生啟迪等有比較細致的思考。對上述一系列要求做到定期檢查、不斷督促,通過長期強化,培養學生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使課外閱讀成為學生學習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至最終成為自身的一種生活需求。

初中生讀書計劃表篇二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的第二課堂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關注,但初中生的語文課外閱讀現狀實在令人擔憂。經調查,存在的主要問題是面窄、時間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學生喜歡看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說,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而閱讀科技類書籍及報刊雜志的學生相對減少。中學生每天閱讀時間少得可憐,42%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3小時以上,25%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2小時以上,28%的學生平均每周閱讀l-2小時,甚至還有15%的學生每周閱讀時間不足1小時。對于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閱讀過的學生所占的比例較高,但我們了解到,其實,對于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對于一些外國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閱讀過。可見,學生的閱讀面較為狹窄,閱讀的深度也不夠。因此,如果語文教師在注重課內閱讀的同時還不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督促、指導工作,那么,語文教學只會走向死角,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也只是一紙空文。

語文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并形成學習能力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課堂教學和教科書固然重要,但無論在時間上還是內容上傳授的知識都是很有限的,它們的任務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導作用,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來自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課外閱讀,用形象的話來說,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進的風。課外閱讀,在學生面前展現了一個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奇妙世界。它指導學生認識人生,熱愛生活;它召喚學生張開思考的風帆,在書海中遨游;它啟迪學生仰以察古,俯以觀今,尋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導學生獲取知識,發展個性,建立自己的知識結構。《語文新課程標準解讀》:初中生要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可見,課外閱讀舉足輕重。那么,如何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以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呢?

葉圣陶先生作過的一個估算:初中學生一個鐘頭可以閱讀一萬字,即使費點心思的,一個鐘頭也可以閱讀5000字,一本大約10萬字的書,每天只讀一個鐘頭,20天就可以讀完,一年可以讀18本,中學三年可以讀54本,再加上兩個假期,以八個星期算,每天讀三個鐘頭,三年又可以讀24本,總共78本,78000000字。這樣我們不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閱讀內容,還有時間反復咀嚼精華,不斷深化。所以只要堅持不懈,成績是很可觀的。雖然我們沒有葉先生所講的那樣充足時間,但我們可以讓學生保證每天30分鐘讀書,為了不讓這一點流于形式,要求學生們每天閱讀課外書不少于20xx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讀書筆記,摘錄你認為寫得好的精彩語段、章節,并讓家長、同學監督簽字。學生并非不愿讀書,也并非真的沒有時間。如果合理利用時間,確實對學生良好閱讀狀態的保證,閱讀氛圍的形成,對培養閱讀興趣及學生之間的交流探討,對課外閱讀的帶動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語文課外讀物的選擇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必須與學生的文化層次、思想水平相適應,必須適應學生的發展需要和時代的發展。回首人類文壇,群星閃耀,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審視當今出版物,魚目混雜,美丑同在。怎樣從這既多又雜的作品中,選出品位高、質量好的書,使學生獲得有益的知識營養和精神食糧呢?

剛剛由小學升入初中的`學生仍愛幻想,這就意味著他們仍愛讀帶幻想的故事,如童話、科幻小說等,好奇又是他們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薦他們讀一些探險和探秘的故事;此階段,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還可讀一些具體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級,學生們的思維已開始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想發展,特別是初二年級下學期及初三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已占較大比例,學生的審美情趣,審美水準已有較大發展,對事物的認識水平也有較大提高。此階段推薦學生閱讀一些千古傳誦的經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幫助他們正確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

現將初中階段的課外閱讀內容指導列表作一參考:

年級課內名著導讀課外讀物推薦初一年級(上)《愛的教育》《伊索寓言》

《繁星》《春水》寓言、民間故事的閱讀

培養閱讀興趣與能力

初一年級(下)《童年》《昆蟲記》

《魯濱遜漂流記》《哈利波特》等

激發豐富想象力

在上課的過程中,我還經常結合教學,向學生推薦與課文有關的文章或書籍,如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課時,就讓學生看魯迅的《朝花夕拾》;上《音樂巨人貝多芬》時,推薦他們閱讀《名人傳》,教《荒島余生》時,讓他們閱讀《魯濱遜漂流記》等等。這樣學生從這些書中擴大了眼界,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嘗到了課外閱讀的甜頭,就主動找書閱讀了,有時候不要我去介紹,他們就能把有關課文的章節內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為了讓學生感受時代氣息,便于近距離賞析模仿,可以推薦他們閱讀的期刊雜志,如:《讀者》、《青年文摘》、《小小說選刊》等。

不得不引起語文教師重視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當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以豐富的內容體現出得天獨厚的優勢,作為教師更應該引導學生在緊跟時代腳步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在時尚開放的網絡文化中汲取營養,在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中健康成長。

讀思結合,特別是集體之間的交流探討,對于閱讀內容的深入,閱讀氛圍的營造,閱讀習慣的養成都起了很好的促進作用。放聲讀,將書面語言轉化成口頭語言,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種組織形式。因其方便靈活,自主性強,深受師生歡迎。但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學生)自覺性不太高,如對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學生讀書只是應差事,導致學生對所讀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讀而不思則罔。所以讀與思相結合,也就是能對所讀書的思想內容有所感悟。我們經常利用語文閱讀課或實踐活動課讓同學們把前一段時間閱讀完的作品就其怎樣寫的各抒己見,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記》的大膽想象,幽默的語言,對當時社會和人類自己的反諷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過比較《圍城》和《駱駝祥子》體會錢鐘書和老舍的不同語言風格;通過讀《名人傳》《童年》談談怎樣做人等。

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與作者、文本與生活之間實現著多種視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這基本是與閱讀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這些小筆墨,它往往是探尋某個關鍵問題的鑰匙,是發現知識寶藏的洞口,是大徹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議學生準備閱讀記錄本以便識記和整理,書讀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師可以每星期檢查一次,養成習慣就好了。二是寫讀后感。讀完一本書,總有自己的想法,鼓勵學生把這些想法及時地有意識地記下來,就是讀后感。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細化,是實現學生與文本、學生與作者之間的對話。三是對作品進行再創造:仿寫、續寫、改寫、擴寫、縮寫、故事新編我們每學期利用作文課至少安排三到五次這種專項訓練,既可以展示閱讀效果,又能調動同學們進一步的閱讀積極性。如指導學生把《泰戈爾詩選》中的一些小詩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寫家鄉的風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說中的主人公,續寫一段故事,故事新編有《阿廖沙來到我們中間》、《新西游記》、在各種類型的寫作中,學生既豐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對原作的再創造使他們不自覺的模仿原作的語言風格、敘事技巧,潛移默化地領悟了閱讀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反過來由于親身體驗了寫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語言大師們駕馭文字的高妙。

實踐證明,有效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教學質量的第二課堂,是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