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公募行業格局加速重構 中小公司股權“不香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在管理規模持續創新高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的行業格局正在加速重構——受行情震蕩、經營剛性支出較高等影響,頭部公司與中小型公司的經營利潤差距越拉越大。而在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過程中,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權溢價逐漸縮水,越來越多基于財務投資的股東方選擇掛牌出售所持股權,其中不乏清倉式的減持。
基金公司股權頻轉讓
近日,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破產管理人在阿里拍賣公告稱,將于7月16日至17日對新華信托持有的新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5.31%股權進行公開拍賣,起拍價及評估價約為4.23億元人民幣。照此計算,新華基金的整體評估價約11.98億元。
雖然新華信托是因破產重整被迫出售股權,但梳理近期動態不難發現,基金公司的股東已越來越主動地尋求出售持有的基金公司股權。
此前,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站披露,上海銀行擬以3.388億元的底價轉讓上銀基金20%股權,信息披露起止日期為6月20日至7月4日。更早前,上銀基金的股權轉讓已經多次延期。今年以來,上海銀行掛牌轉讓上銀基金股權項目最早的信息披露期為3月30日至4月26日,此后分別延長到4月28日至5月29日、6月1日至6月14日、6月20日至7月4日,而隨著截止日結束,意味著這四次轉讓均未有結果。此外,上銀基金第二大股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也曾多次謀求轉讓股權,但目前并未轉讓成功。
無獨有偶。近期,廣東聯合產權交易中心披露,嘉合基金的第一大股東——中航信托擬掛牌轉讓所持有的嘉合基金27.27%股權,這部分股權的轉讓底價為1.68億元,掛牌起止日期為2023年6月21日至2023年7月19日,標的企業原股東不放棄優先受讓權。
此前,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還顯示,中廣核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安信基金5.93%股權掛牌轉讓,掛牌轉讓底價為8500萬元;北京產權交易所則披露諾安基金20%股權轉讓信息,諾安基金股東大恒科技擬以10.24億元的價格轉讓所持股權。
多重考慮致股東減持
有業內人士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此類基金公司的股東多以財務投資為目的,多數非第一大股東,常因內部治理、財務狀況、合規性以及公司發展戰略等方面的考慮決定出讓所持股權;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股東方不看好名下基金公司,對其未來發展沒有信心,又或者認為當前股權過度高估等。
天相投顧認為,股權頻繁變動通常對公司的治理與運營產生負面影響,這是因為股東的頻繁變動可能會帶來公司管理層的頻繁變動,這將導致公司人員的不穩定。另外,不同的股東方也可能給公司帶來不同的文化理念,會使得公司的運營管理模式頻繁變動。
“不過,如果基金公司可以引入優質的、具有戰略意義的股東方,也可能給基金公司帶來先進的治理理念以及豐富的資源,這將給公司帶來正面影響。”天相投顧表示。
利空來襲股權溢價縮水
不難看出,上述頻繁被出讓股權的多為中小基金公司,而這也跟行業高速發展中越來越明顯的“馬太效應”有關。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公募基金前十名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合計達到10.54萬億元,占全市場總規模的四成,而管理規模低于1000億元的公募基金管理人則多達100家,合計管理規模約有3萬億元,占全市場總規模僅一成。
規模的兩極分化,直接導致了基金公司經營情況天差地別。據不完全統計,在公募規模持續攀高的去年,包括易方達基金、工銀瑞信基金、華夏基金等在內的18家頭部公司凈利潤均超過10億元。基金公司主要收入來源為產品的管理費用,給市場的印象是“旱澇保收”,然而去年卻有高達12家基金公司陷入虧損,利潤在數百萬元至一兩千萬元的基金公司也不在少數。
比如,去年紅塔紅土基金出現自2016年以來的首次經營虧損——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665.98萬元,凈利潤虧損5039.60萬元。近期,該基金公司30.24%股權也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此次股權轉讓也是第二大股東北京市華遠集團的清倉減持,華遠集團持股11年后決定與公司揮手作別。
對于中小基金公司而言,影響估值的利空消息正接踵而至。近日,公募基金費率改革啟動,雖然調降比例相對有限,但根據動輒超過40%的尾傭比例估算,相關產品在費率調降后,對公募基金的管理費收入所帶來的沖擊可謂不小。
華北地區某公募內部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我們根據公司情況做過的測算,如果管理費率從1.5%降到1.2%,僅僅降了0.3%,就使得我們公司的凈利潤減少將近一半……而如果大幅降費的話,對依賴主動權益型產品的中小基金公司來說,影響更大。”
華南某公募一位內部人士也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國內資本市場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之后,基金行業也從原來的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邁進,而高質量增長也意味著結構分化。“降費之后,原本生存就比較緊張的中小型基金公司,壓力就更大,也將加劇馬太效應。可以發現,近期掛牌轉讓的中小基金公司的股權溢價已非常低。”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盛世中華何以中國丨國寶文物幻化AI形象,在元宇宙講述前生今世
2023-07-10 05:54
原標題:何以中國丨千年文物活起來感受文化新光彩策劃:于衛亞高潔統籌
2023-07-09 20:54
原標題:何以中國丨這里有最早的“中國”上下5000年,“中國”之稱從何
2023-07-09 20:02
原標題:“龍貓遇上鱒魚”獻給親子觀眾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
2023-07-09 18:56
原標題:筆尚法度格物求真(主題)——試論宋徽宗與宣和畫院的審美取向
2023-07-09 16:59
原標題:以藝術創意傳播航海文化武世剛中國有著悠久的航海歷史、先進的
2023-07-09 16:04
原標題:創作模式已趨成熟題材創新大有可為(引題)?優秀傳統文化,國
2023-07-09 15:57
原標題:46歲女歌手突然離奇死亡!死因不明據7月8日報道,韓國女歌手李
2023-07-09 16:00
原標題:“蘇東坡”文物展亮相杭州國寶級文物《斗漿圖》領銜開展中新網
2023-07-09 15:04
原標題:江西省促進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條例施行(引題)?因地制宜建設革
2023-07-09 14:58
原標題:夏夜騎行愛上多元北京城北京日報記者孫宏陽王天淇胡子傲這個夏
2023-07-09 15:05
原標題:《長安三萬里》主創:致力于還原唐朝風貌環球時報特約記者韓曉
2023-07-09 15:05
原標題:盱眙第一山陶穩盱眙第一山,說的不是排名,而是一座山的名字。
2023-07-09 11:06
原標題:推銷與反推銷馬海霞我在小鎮上開店時,經常有人上門推銷東西。
2023-07-09 10:57
原標題:讀書的時候施崇偉月色抹亮窗欞我和我的情人依偎捧起如玉盤光潔
2023-07-09 09:57
原標題:《覺醒年代》上演“玉蘭綻香”啟幕北京晚報訊(記者高倩)昨天
2023-07-09 06:05
原標題:光腳下地種菜去楊文靜脫了鞋,光著腳,站到地頭,放眼望去,整
2023-07-09 06:01
原標題:流年小扇搖清涼王小雨所謂一夜熏風帶暑來,日子漸往七八月過,
2023-07-09 05:54
原標題:夏天的云鄭利俠云是夏天的寵兒。云不怕熱,它喜歡趁著暑天排兵
2023-07-09 05:53
原標題:演革命女性助內心成長(主題)從《左耳》走上銀幕的陳都靈主演
2023-07-08 23:05
原標題:成都元素滿滿!記者帶你逛成都大運會博物館設立賽事博物館,是
2023-07-08 17:02
原標題:同人創作還能“站在前人肩膀上”嗎?(主題)——透視“同人作
2023-07-08 15:02
原標題:天津大劇院開啟“藝術之門”(圖)(主題)今年暑期將演出20余
2023-07-08 15:03
原標題:中國文房藝術展帶觀眾走進古人書房(引題)600余件器物講述文
2023-07-08 11:01
原標題:提前至8時!7月8日至8月31日故宮博物院開館時間調整7月7日,故
2023-07-08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