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預見2023:《2023年中國防偽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_全球觀點

時間:2023-04-30 12:11:05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原標題:預見2023:《2023年中國防偽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華工科技(000988);航天信息(600271);京華激光(603607);兆日科技(300333);中銳股份(002374);兆信股份(430073)等


(相關資料圖)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防偽行業市場規模;中國獲防偽許可證企業分布等

行業概況

——定義:產品經歷五代演變

防偽行業是指涉及有關防偽技術及防偽產品的一系列經營活動的行業,是以技術手段確保公共安全、經濟秩序、消費者利益的特殊行業。

防偽產品是指利用相關技術用以生產制造出防止產品偽造或假冒、鑒別產品真偽等防偽產品。一般而言,防偽產品應當具備身份唯一性、識別性、穩定性、防偽力度可靠性、使用適用性、技術安全保密性等特點。

市場上的防偽產品從技術特征和功能進化角度劃分,大致可以分為五類產品:

——產業鏈剖析:下游應用領域廣

防偽行業上游行業主要有防偽油墨、防偽不干膠、防偽紙張和防偽膜等原材料行業,這些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對防偽行業的成本控制會造成較大的影響。防偽行業下游主要包括食品、醫藥、煙酒、電器、服裝、化妝品等多個行業,從各行業的市場規模來看,防偽行業下游市場各行業銷售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其中以食品、醫藥、家用電器、服裝等行業對防偽產品需求較多,此外煙草、酒類、化妝品等行業也是假冒偽劣產品較多的行業,對于防偽產品及技術的需求較為迫切。

我國防偽產業上游企業主要有樂通股份、兆信科技、渤海化學等生產防偽油墨、防偽紙張的企業;中游提供防偽產品和防偽系統的企業主要有華工科技、兆日科技、甲骨文超級碼、京華激光等;下游應用市場較為廣泛,防偽的應用主要通過防偽包裝、防偽標簽、防偽溯源系統等形式實現,可以應用于酒類、化工類、電子類、醫藥類、食品類等產品的包裝或標簽防偽,也可將防偽系統應用于區塊鏈防偽溯源領域。

行業發展歷程

從1995年我國防偽行業興起開始,經過20余年的發展,我國防偽行業進步顯著,在保障國民經濟安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的防偽技術已從原來僅限于人民幣、證件等少數應用領域很快擴展到日用產品、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越來越多的名優產品生產企業、知識產權的擁有者以及各類票據、證書、證券、文件、商品標識的管理者,紛紛在自己的領域采用防偽技術,以此預防假冒的侵擾,并保護企業和消費者利益。

行業發展現狀

——供給:市場許可要求放寬

2019年以前,我國防偽行業競爭者入場需獲得相關防偽技術產品生產許可證,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中國電子質量監督系統中可查詢2019年以前獲得防偽相關防偽許可證的企業。2019年開始,我國逐步取消許可證制度,故2019年及之后成立的相關防偽企業無需申請相關許可證。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電子信息查詢系統,獲得過防偽生產許可證且目前經營狀態仍為正常的企業數量有438家。

此外,在2022年9月29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新修改的《產品防偽監督管理辦法》中,刪去了對生產防偽技術產品企業提出的關于獲取防偽技術產品生產許可證以及需通過產品的防偽技術評審等要求。

——需求:商品假冒情況嚴重

雖然近年來我國積極建立及完善市場監管體系及誠信體系,國家相關機構及單位定期開展打擊侵權假冒行動,但是市場上依舊充斥著較多的假冒偽劣商品。

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2022年11月10日,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開展2022年全國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統一銷毀行動,銷毀侵權假冒偽劣商品重量超過3000噸,貨值達5億元。

2022年上半年,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執法等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重點領域、重點商品、重點市場治理,積極發揮行政執法震懾力,切實保護權利人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各類專項行動共查處相關案件約21萬件。其中,商標侵權案件約1.67萬件,針對侵權假冒高發多發的重點實體市場開展執法行動1.98萬人次。

產品的假冒偽劣不僅給直接的產品消費者帶來身心健康的威脅,還給產品形象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進而影響正品品牌,擾亂市場秩序。

防偽產品已普遍用于商品防偽(如食品、藥品、化妝品)、金融證券防偽(如人民幣、債券、支票)、證件防偽(如身份證、護照),其他票證(如機票)、防偽鑒別裝置(金融機具、人民幣偽鈔鑒別儀器)等,一些防偽技術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防偽產品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有效保護了廣大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同時,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以及RFID和生物識別技術發展的推動下,我國防偽行業市場繼續得到發展。據中國防偽行業協會披露的數據,2019年,我國防偽行業市場規模達1842億元,增速為15.9%,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原材料價格波動,國內外消費市場低迷,防偽行業市場增長放緩,規模達約為1934億元。2022年,結合我國防偽上市企業營收情況,初步統計防偽行業市場規模超過2300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區域競爭:廣東企業分布集中

從我國獲得防偽證書的企業區域分布情況來看,廣東是防偽企業數量最多的地區,其次為江蘇和北京。其中,廣東企業數量有85家,江蘇和北京均有42家。

——企業競爭:營收規模差異大

中國防偽行業經過多年發展,涌現出來一批具有一定資金實力、技術實力和規模優勢的生產企業。這些企業研發出許多高科技、高質量、高效能的防偽技術產品,有效地保護了廣大名優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 從營業收入、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以及企業毛利率三個維度看,我國防偽行業上市公司競爭格局如下圖所示,從營業收入來看,可將幾家防偽上市企業劃分為三個梯隊:華工科技和航天信息業務范圍較廣,202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分別為88.5億元、132.9億元,處于第一梯隊;第二梯隊有中銳股份、京華激光、東港股份,營業收入規模在6-8億元內;第三梯隊為兆信股份和兆日科技,兩者營收規模相對較小,產品業務相對較為單一,但技術性較高,因而毛利率處于較高水平。

注:圖表橫軸表示毛利率,縱軸表示歸母凈利潤,氣泡大小表示營業收入。

行業發展前景與趨勢

隨著“打假”需求不斷增長,防偽行業在近年來得到迅猛發展。尤其是在高新科技助力下,防偽技術突飛猛進,形成了重粒子防偽、指紋防偽、DNA防偽、自動識別等,整個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防偽行業的發展壯大,一方面是為了確保國家公共安全及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另一方面則是為了保護生產者和消費者權益,遏制假冒偽劣產品。未來防偽行業前景十分廣闊。另外,我國“十四五”規劃以及《智能制造》的出臺,促進了防偽下游行業繼續保持較快速度發展。

另外,隨著國內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普及,“互聯網+防偽”和“物聯網+防偽”等發展模式的創新、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為防偽行業的提供了良好的運營環境。因此,在市場需求充沛背景下,隨著防偽技術及工藝不斷提高,防偽行業的前景將更為明朗,相關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將會不斷提高。總的來說,防偽行業市場需求旺盛,未來發展前景較為廣闊。

未來隨著行業規范標準建立,防偽功能從單一防偽溯源功能向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功能方向發展,以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將促進中國防偽行業市場容量將繼續擴大,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0%,2028年中國防偽行業市場容量將超過4000億元。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