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歌劇《青春之歌》國家大劇院首演|全球熱點

時間:2023-04-28 10:35:59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歌劇《青春之歌》國家大劇院首演(引題)?


(資料圖)

高難音樂燃燒青春力量(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高倩

幾十年來,知識分子林道靜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的覺醒與蛻變是時代的精神寫照。4月27日晚,“林道靜”走上了國家大劇院歌劇院的舞臺。歷經多年打磨,國家大劇院原創歌劇《青春之歌》迎來首輪演出。它是國家大劇院制作推出的第100部劇目,改編自楊沫同名小說,集結了作曲家張千一、編劇趙大鳴、導演王曉鷹等強大的主創陣容。

上世紀30年代風云變幻,國家與民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每個有良知的熱血青年,都在用行動去追尋民族解放的救國之路,甚至用鮮血和生命向世人證明他們心中的崇高信仰所散發的真理之光。這就是那一代人的‘青春之歌’。”趙大鳴說。

燃燒的“青春”是整部作品的核心主題,主創團隊充分挖掘歌劇能直接激烈地抒發情感的藝術特質,著重展現了原作中林道靜與安于現狀的余永澤決裂、盧嘉川投身革命、王曉燕壯烈犧牲等片段,在鮮明濃烈的情緒中突出家國危難之際青年人激烈的思想交鋒和報國熱忱。

“觀眾一聽到這部作品的音樂,就應該能感受到那個時期的文化氣息,所以《青春之歌》的總體音樂風格應該屬于晚期浪漫主義,同時結合了20世紀的音樂技法和上世紀30年代的群眾歌詠。”張千一說。

首演現場,呂嘉執棒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為整部作品奏出了深沉洶涌的底色。“愛讓世界變小”“我知道你有你的信仰”“讓生命火焰散發熾熱光芒”等主要角色的唱段精彩且高難:歌唱家宋元明、蔡靜雯飾演的林道靜、王曉燕有不少花腔片段;韓蓬飾演的余永澤要全面展示高、中、低三個音區;周正中飾演的盧嘉川屬于“高男中音”,選角時一度難倒了許多男中音歌唱家……

“歌劇不完全著力于娓娓道來地講故事。”王曉鷹說。在舞臺呈現上,《青春之歌》為情感激烈的音樂留足了展示空間,寫意開放的風格簡約但飽含隱喻:兩座巨大的階梯配合冰屏和多媒體影像,讓舞臺時空在婚禮、校園、學生運動、山河破裂的宏大時代等情景中不斷變換,同時用階梯與“道路”寓意的聯想、重合,指明了角色的歸途。

《青春之歌》將持續上演至5月1日,趙麗麗、梁羽豐、劉濤等歌唱家領銜的另一組陣容也將在此期間登臺獻唱。

幕后

作曲張千一:

“他們唱出了時代風云和無悔青春”

關注國家大劇院的樂迷應該都曾注意到,歌劇《青春之歌》在劇院的演出計劃里躺了好幾年。這當中自然有疫情的影響,更重要的還是整個主創團隊的慎重對待。《青春之歌》已經有過小說、電影等形式的呈現,每一種都經典得足以成為時代的印記。

那么新的改編應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張千一覺得,“青春”仍是不變的主旋律:“希望這部作品能表達我的三個愿望:對林道靜那一代革命青年的青春的致敬,對我們自己的青春歲月的懷念,對當代青年人的期待。無論歷史和社會怎樣發展,人們對理想的追求、對信仰的崇尚是永遠不會停止的。”

青春的力量在張千一譜寫的音樂里燃燒。《青春之歌》的幾位主演都相當年輕,飾演王曉燕的女中音歌唱家蔡靜雯、胡越還不到30歲。“角色的聲音必須是充滿朝氣的,不能聽起來像中年。”張千一有意把唱段寫得難度極大,用“非常規”的手法去激活、彰顯演員和角色昂揚鮮活的狀態,比如,林道靜、王曉燕絢爛的花腔并非炫技,而是意在表現她們追求信仰、敢于奉獻的精神世界;王曉燕是很有沖擊力的角色,為了充分展現她的思想和命運,女中音要在部分唱段里唱到女高音的音區;青年黨員盧嘉川啟發了林道靜的轉變,歌聲要有振聾發聵般的號召力,他首次登場,第一個音就唱在男中音的“禁區”里。

“要年輕,要有技術。”這兩條標準讓《青春之歌》的選角范圍擴大至全國。從嚴格考核中脫穎而出的青年歌唱家不負期望,“唱出了那個時代的風起云涌,唱出了中國青年的無悔青春。”張千一說。

全劇的尾聲部分非常令人動容。投身革命的王曉燕犧牲,而像她一樣以身殉國的青年人還有太多太多。黑白的人物影像浮現在冰屏上,他們靜默不語,肅穆凝立。國家大劇院合唱團的歌唱家們在前方橫向排開,輕輕唱起《長城謠》:“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外面是故鄉……”虛與實、生與死,在這里交織成信念的長城,有觀眾看得潸然淚下。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