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環球熱門:重慶渝北:扎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力爭2025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70%以上

時間:2022-12-30 13:09:40    來源:中國農網    

從12月29日重慶市政府召開的渝北區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新聞發布會獲悉,作為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渝北區在數字鄉村建設上進行了多方位探索,力爭到2025年,農村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0%以上,農業生產數字化水平達到35%以上,農產品網絡零售額4億元以上,讓人民群眾在數字鄉村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資料圖】

地處重慶主城區的渝北區幅員面積1452平方公里,其中農村面積超過120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城市大農村的二元格局。“同全國一樣,渝北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在農村,最大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渝北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廖紅軍表示,渝北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數字鄉村建設作為建設“智慧渝北”的重要內容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方向,在推動鄉村生產、生態、生活數字化轉型上做了大量探索。

特別是2020年10月入選國家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以來,渝北區堅持整體謀劃、分類推進、共治共享,實現數字基礎、數字產業、數字治理統籌發展,在2021年階段性評估中,取得了全國第二、全市第一的好成績。

在夯實鄉村數字基礎方面,渝北區布建鄉村5G基站約1700個,建成數字鄉村智能中樞系統和大數據資源共享平臺,建成互聯網小鎮8個,實現農村重點人居聚集區光纖、4G通信網絡和廣播電視網絡全覆蓋,廣大農民用網觸網更加便利,足不出戶就可以與網民分享鄉村美食、美景和日常生活。

在優化信息服務方面,打造區鎮村三級智慧物流網絡體系,益農信息合作社、郵政服務點、電商服務站點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建成農村電商產業園、“御臨風物”電商館,培訓“鄉土網紅”3000人次,帶動全區2022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6.2億元。

同時,渝北區注重用數字賦能鄉村經濟。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丘陵山地“宜機化”整治8.7萬畝,建成農業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個;大力發展智慧農業,大盛鎮建成全國首個丘陵山地數智化無人果園,多功能施肥機、無人機灌溉等一批智能化新農機讓廣大農民告別“肩挑背磨”的歷史;建成重慶首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建成智慧種苗工廠等一批示范基地,培育規上農業加工企業22家,建成中藥材、楊梅等農業加工線58條,構建起“科技園區+科研院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鏈式發展體系,2022年農業科技園區總產值達143.6億元,全區農產品加工業產值達到110億元。

此外,渝北區還在鄉村治理方面進行了數字化探索。打造三級政務服務體系,推進2300余個事項進駐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行政村政務服務代辦點全覆蓋,政務、財務網上公開比例達100%,鎮街一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比例達99.3%,“家門口”的數字服務讓農村群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逐步成為現實。還依托“積分制”管理平臺,抓好鄉村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木耳鎮金剛村、興隆鎮新寨村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廖紅軍表示,下一步,渝北區將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彌合城鄉‘數字鴻溝’,繁榮鄉村網絡文化,提升鄉村數字治理效能。

資金投入方面,該區將在“十四五”期間投入280億元,圍繞鄉村數字基建、公共數字平臺搭建、鄉村產業數字化發展、鄉村治理數字化等方面,實施42個重點項目。

首先在增強鄉村數字基建方面,渝北將推進鄉村網絡提質增速,力爭建成農村區域5G基站2000個,實現場鎮、人居聚集區、農業園區等重點區域全覆蓋,進一步夯實數字鄉村建設基礎。

其次是搭建公共數字平臺方面,將大力推進部門業務資源、空間地理信息、遙感影像數據等涉農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共享開放,不斷提升農業信息資源共享水平和面向三農協同服務能力。

第三,在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方面,將聚焦現代設施農業、都市體驗農業、臨空高效農業三大方向,培育壯大六大特色高效產業,到2025年,建成水果總面積20萬畝、高標準綠色蔬菜基地10萬畝、花卉苗木1萬畝、道地藥材基地1萬畝,生態漁業面積達到2.8萬畝,年出欄肉兔200萬只。

最后是推進鄉村治理數字化方面,渝北將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推進高頻民生服務事項網上辦、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同時,在教育、醫療、養老、職業培訓等領域大力發展“互聯網+”行動,強化數字民生保障。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鄧俐

標簽: 數字鄉村 大力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