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3800畝玉米地歷“險”記<br>一個合作社的收入保險實踐

時間:2022-02-24 17:07:06    來源:中國農網    

“我一聽就覺得合作社發展的春天又來了。”2021年,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四海農牧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賢杰聽前來搞包聯服務的市農業農村局曹建明說,國任財產保險公司正在試點推廣商業性糧食作物目標收入保險,從曹建明手里拿到紅頭文件后,就開始和這家公司對接。

所謂包聯服務是指,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組建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到縣到企到村到戶,開展農技服務,推進項目建設,強化市場營銷,切實為農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該服務后來成為山西省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四海農牧專業合作社從2019年起,從純粹的種植合作社轉型為玉米種植服務為主要業務的合作社,目前與周邊的小合作社聯合協作,規模化種植玉米26000畝,同時四海合作社牽頭代表這些小合作社對外對接種子、化肥等農資購買和參加保險等事宜。其中從鄰縣和順縣流轉土地10000畝、在昔陽縣境內托管玉米種植服務面積16000畝。

“做了很多年農業了,小賺過,大賠過,有一年賠了七八百萬,風險太不可控,政策性保險不足以抵抗大風險。”李賢杰覺得如果有一家保險公司可以幫他兜底,他的合作社就可以在鄉村振興開啟的農業新機遇里踏上掘金新路,國仁財產保險公司試點推廣的商業性糧食作物目標收入保險險種,在他看來無疑是雪中送炭,他覺得,“現在政策好,玉米行情也好,有個兜底的保障支撐,合作社就可以放開手腳專心搞糧食生產了。”

可是,不是所有的農戶都對這個險種都有李賢杰那樣的認可度。李賢杰和保險公司接洽后,開始做托管大戶和其它合作社負責人工作,讓大家能夠認識到這件事情的意義。

“萬一沒意外,這錢就白花了。”一些農戶出于對李賢杰的信任和情面,也表示同意出這個錢;一些農戶覺得每畝再出60元保險費,來保障年底1200元的收入,有點不情愿,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嫌費用高,另外為意外提早買單,怕花這個錢不值得。

“總得給他們一個認可的過程,做不通工作的我就先自己出,畢竟萬一出現問題,還是我的事情。”李賢杰打定主意要試驗一下。昔陽縣三都鄉三都村種植大戶延建平經營土地2000來畝,經過李賢杰的說服,同意先拿出300畝地來試試。李賢杰就把剩余的1700地的保費先代繳了。

2021年,玉米出苗后,四海農牧合作社給3800畝玉米種植地投了國任財產保險公司的“農業目標收入保險”。保險合同約定,保障入險地塊收入不低于約定目標收入1200元;險種費率5%即每畝60元。該合作社共向保險公司繳納了共計22.8萬元的收入保費。

“這一險種是以最低目標收入為保險標的農業保險險種,是我公司認真調研當前山西農業生產托管主體普遍存在抗風險能力弱,完全成本保險還不能完全保障農民收入的實際,創新開發的山西地方特色保險產品,旨在填補山西農業保險險種空白,實現金融活水精準滴灌農業,為助力鄉村振興,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國任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公司總經理王偉軍說。

2021年10月,受持續強降雨影響,山西省農業生產受損較嚴重,昔陽縣四海農牧等5家專業合作社玉米作物也出現較為嚴重的災情,減產減收成為定局。

“接到報案后,公司第一時間啟動重大災害應急預案,開通理賠綠色通道,調動承保理賠骨干人員組成應急小組,立即趕赴受災地區排查農戶災情,先后六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損失核定工作。”國任財險晉中中心支公司總經理蔣駿介紹說。

在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包聯昔陽縣小組的見證下,雙方最終核定3800畝投保的玉米地,平均每畝補償230元,共計90萬元,賠付率達到418.6%。為了讓更多農戶了解保險對農業生產托管的重要意義,包聯小組牽頭,在昔陽縣召開了農險項目賠付儀式。

“今年來問入保險的人就多了,我告訴他們,別急,等玉米種到地里,苗子出齊后,我們統一辦理。”李賢杰沒想到當年投保就受益,他覺得怎么也得個兩三年才能全面推開收入保險的事宜。

受了災的延建平也后悔當時沒聽老李的,看到多年合作的伙伴受災很嚴重,李賢杰在扣除自己代繳的保費后,和延建平平分了保險公司的理賠款,老延已經打定主意,今年自己一定要給所有的玉米地投這個保險。

“這是我們晉中市落實全省農業生產托管金融創新服務試點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目的是完善和延伸三農支持保障鏈條,積極探索符合晉中乃至山西農業發展特點的支持保護政策體系,提高農業保險保障水平,助力鄉村振興。”晉中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武建林說。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吳晉斌

標簽: 保險公司 財產保險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最近更新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