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安徽:如何做大“火辣辣”的產業?

時間:2023-09-08 14:26:40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

安徽既不是最能吃辣的省份,也不是辣椒生產量最大的省份。然而最近,安徽卻有點“火辣”:8月下旬,兩個有關辣椒的國家級大型會議在皖先后召開。8月21日,由國家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牽頭的安徽省首屆加工型辣椒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現場觀摩會在亳州市譙城區召開;8月25日,由中國種子協會牽頭的中國辣椒種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在宿州蕭縣召開。

皖北兩區域為何同時聚焦辣椒?

近年來,安徽省加工型辣椒發展迅猛,形成了以亳州為中心的加工型辣椒主產區,加工型辣椒產業已成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發展空間巨大。譙城區朝天椒種植有40多年的傳統歷史,資源和生產優勢明顯。近年來,譙城區委、區政府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論證,確定把朝天椒全產業鏈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特色產業之一,設立譙城辣椒研究院,對亳州地區辣椒栽培模式、種植習慣、地方主栽品種等進行升級、改良,堅持重點培育、科技賦能,推進全鏈條發展。2022年,譙城區創建21個朝天椒高標準示范片,朝天椒種植面積達30.7萬畝,其中套種種植19.5萬畝,畝均效益7000元,最高達1萬元以上,特別是小麥朝天椒套種模式,既確保糧食安全,又促進農民增收,實現了小麥基本不減產、每畝耕地增收5000元的目標。譙城區朝天椒種植有40多年的傳統歷史,資源和生產優勢明顯。近年來,譙城區委、區政府通過實地調查、研究論證,確定把朝天椒全產業鏈作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主導特色產業之一,設立譙城辣椒研究院,對亳州地區辣椒栽培模式、種植習慣、地方主栽品種等進行升級、改良,堅持重點培育、科技賦能,推進全鏈條發展。

安徽蕭縣一直有辣椒制種的歷史,目前辣椒制種面積達1萬畝以上,年產值近10億元,年產優質辣椒種子達35萬余公斤,供種量約占全國總量的30%,直接帶動農民致富6000戶以上。產業規模、制種產量、種子質量、市場占有量等4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被譽為全國“辣椒育制種第一縣”。據介紹,蕭縣目前擁有各類辣椒研究所(中心)及制種企業20多個,其中安徽華強種業有限公司、安徽省蕭縣蕭研種業有限公司、安徽省蕭縣聯豐種業有限公司、安徽省蕭縣創新種業有限公司等規模較大。辣椒品種200多個,其中注冊品牌100多個,研發的“蕭豐”“新豐”“汴椒”等10多個品牌享譽國內外。

各自又有著哪些不同的特色?

這兩個同在皖北的區域為何同一時間關注辣椒?“辣椒作為富民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能力漸顯,地方政府也愈發關注這一農業產業。”安徽省農科院園藝所副所長嚴從生介紹說,譙城區是利用氣候和土地資源優勢,發展麥地套種加工型辣椒,重點打造加工型辣椒生產與加工一體化發展,三年時間已發展到32萬畝左右,麥地畝增收達5000元;蕭縣則是利用氣候和黃河故道壤質砂性及耕作層深等優勢資源,發展設施辣椒制種產業,屬勞動密集型,技術要求高,畝均投入大、收益好,培育了一批專業從事辣椒良種育繁推一體化的種業企業。

嚴從生稱,除了這兩個區域外,和縣、阜南縣等地也是安徽省內集中種植辣椒的規模區域。和縣的秋延鮮食辣椒種植技術在全國領先;阜南縣種植主要是線椒,面積目前發展很快。但目前這幾個縣區的現狀是各自為政,各做各的市場、產業鏈條還不夠強。

未來可不可以攜手共贏?

“整合辣椒產業做大做強需要頂層設計與政策引導。”安徽科技學院副教授胡能兵表示,辣椒這個傳統農業由于產業升級,近年來帶動種植戶收入提升,使得地方政府格外關注產業發展。譙城區以種植朝天椒為主,蕭縣主要的鮮食類辣椒的新品種選育和制種。譙城區主要是辣椒種植,蕭縣主要是辣椒新品種選育。傳統的朝天椒類加工型辣椒新品種選育區在云貴川以及新疆等地區,服務于當地的市場需求。在蕭縣周邊相關朝天椒的育種企業很少,但隨著產業升級和鮮食類辣椒育種企業競爭的不斷加大,企業進行轉型也是另外一種生存途徑。將鮮食類辣椒育種方式注入朝天椒類辣椒的新品種選育,可以全面提升安徽不同類型辣椒育種水平,達到合作共贏的目的。當然,安徽辣椒做強做大,一定需要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強強聯合。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安徽科技學院等單位都有著比較悠久的辣椒育種和研究歷史。目前,安徽省農業農村廳也以辣椒為聯合攻關的作物,讓十幾家科研院所和企業進行產業和技術的升級和攻關。下一步的關鍵還是要把攻關的技術成果運用到辣椒育種中去,尤其是現代化的育種技術,如MAS技術,轉基因技術以及基因編輯技術的運用,切實提升安徽省辣椒育種水平。

作者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楊丹丹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