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菜上桌的十幾分鐘里,內蒙古烏審旗牧民圖力古爾接了3個電話,都是當地牧民打來詢問養牛的事。圖力古爾寬厚的手拿著手機,貼在耳朵上,低頭用蒙古語說著話,他頭頂的頭發稀疏,神情鎮定,臉龐被日光曬得焦黃,看起來飽經滄桑,但其實他只有38歲。
【資料圖】
上小學時,圖力古爾有了第一條新褲子,但就在家門口的晾衣繩上卻消失不見了,這個“晴天霹靂”讓他號啕大哭。上初中時,圖力古爾有了第一雙屬于自己的新皮鞋,那種幸福直到今天提起還是眼里閃光。初中畢業后,圖力古爾知道家里沒錢供他讀到大學,便離開了學校開始謀生,從18歲開始,他當過配種員,也販過牛,心里想著“一定要出人頭地”。
圖力古爾和“烏審黑牛”牛犢。 資料圖
圖力古爾就出生在世代養牛的牧民家庭,家傳技藝以及后來赴日本學習,讓他掌握了如何通過養牛來積累財富的本領。
在烏審旗,越來越多的牧民聯系上圖力古爾,想跟著他一起養殖“烏審黑牛”,這種牛是由和牛、安格斯牛和草原紅牛雜交而來,能夠產出雪花牛肉,滿足高端牛肉市場需求,養殖效益很好。
圖力古爾與牧民通過戶繁企育的模式合作養牛,即牧民負責養母牛,將母牛產下的牛犢賣給圖力古爾的肉牛育肥場,經過規模化育肥后再將牛賣出。這種模式下,育肥場能夠降低繁育成本,農戶也能夠分到高端肉牛市場的一杯羹,實現增收致富。
養“烏審黑牛”效益倍增
馬蘭花剛剛開完,趕著草原上水草最好的時節,牧民賀其樂圖把懷孕的母牛從圈舍里帶到了草場上放牧。母牛一定要精心照料,因為它們孕育著新的生命,也孕育著牧民家庭的希望。
賀其樂圖家草場上的懷孕母牛。雷少斐 攝
賀其樂圖有1300多畝地的草場,種了100多畝青貯玉米和苜蓿,養了100頭母牛,這些母牛產下“烏審黑牛”犢牛,養到6個月,再賣給圖力古爾。
圖力古爾以每公斤55元的協議價格回收“烏審黑牛”犢牛,比當地普通犢牛的價格每公斤高出20-25元,牧民們每頭牛犢能多掙5000塊錢左右,顯然是筆好生意。5年前,沒有人敢相信這種好事能成真。
賀其樂圖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017年他與圖力古爾開始合作,賣了全部家當還借了一些錢,買了10頭母牛,結果養得很好,效益很高,便逐漸從10頭增加到100頭。
周邊的牧民聽說了賀其樂圖養“烏審黑牛”的事,都趕來拜訪,看完之后心里有了底,也去找圖力古爾合作養母牛。
更多牧民看到了養母牛的好處,紛紛找上門來。目前圖力古爾已經與100多戶牧民簽訂了犢牛回收協議,并為他們提供配種技術和飼養配方。
圖力古爾和牧民在苜蓿地里。雷少斐 攝
讓農戶養母牛繁殖牛犢,再賣給企業集中育肥,是很多地區肉牛養殖業都在探索的方式。母牛需要充足的活動空間、豐富均衡的飼草料,在產犢期間還需要人工精心照看,這對規模化養殖場來說意味著高昂的場地成本、飼草成本和人工成本。草原上的牧民顯然更有優勢來做好這件事,因為他們有寬闊的草場、充足的土地,還有世世代代養牛的經驗,夫妻兩人養百八十頭母牛不成問題,還能改善家庭收入狀況。
出“雪花”牛肉才有利可圖
為了養好“烏審黑牛”,牧民和圖力古爾分工明確。對牧民來說,養好母牛、多產牛犢是最重要的事,而對圖力古爾來說,做好育肥、產出“雪花”牛肉是關鍵。
“烏審黑牛”是和牛的雜交品種,具有產出“雪花”牛肉的基因,但是能夠產出多少“雪花”,牛肉能達到什么等級,飼料配方技術十分關鍵。
育肥場里的“烏審黑牛”。雷少斐 攝
在圖力古爾的養殖場里,能夠看到各個圈舍里不同生長階段的“烏審黑牛”,有剛從農戶那里收回來的6月齡牛犢,有12個月的青年牛,也有24個月即將出欄的育肥牛。這些黑牛毛色光滑,體型健壯,吃著圖力古爾親自配方的飼草料,被照料得很好。
牛要吃得好,還要住得好。養殖“烏審黑牛”不僅要為每頭牛提供足夠的臥床面積、活動空間,還要保持圈舍干凈整潔。“你在牛舍里坐至少半個小時,就能感受到牛舍是否舒適。”圖力古爾給出了一個判斷方法,“養牛人自己在牛舍里覺得舒服、待得住,你的牛才可能覺得舒服、長得好。”
在國內,有不少人嘗試過養殖和牛雜交品種,但是很容易遇到牛肉不出“雪花”的問題,就是因為養殖技術不到位。圖力古爾掌握著出“雪花”的秘訣,緣于他曾經去日本養和牛的經歷。
2008年,圖力古爾24歲,在電視上看到一頭和牛10萬元的新聞,便想方設法借了13萬元,獨自去往日本學養牛。從遼闊的中國草原踏入寧靜的日本鄉村,沒有一家和牛養殖場愿意留下這個陌生的異國青年。
后來,命運的轉機終于出現了。一個日本老人要找人清理稻田邊的荒草,給出7天時間,每天可以工作6個小時。圖力古爾接下了活,拼了命一刻不停地把活干完了,只用了8個小時。這種頑強的毅力征服了老人,圖力古爾得到了在老人和牛養殖場打工的機會。
但是養牛工資微薄,圖力古爾同時干著其他工作,一天工作時間長達18個小時。由于太過疲憊,他經常在凌晨送報紙的路上睡著了,有一次直接騎著摩托車沖下了2米多的路崖。因為太拼,他的手肘、肩周、頸椎、腰部都留下了傷痛。
這個“一無所有、只剩渾身力氣”的蒙古漢子,靠著頑強的毅力,度過了異國的艱辛生活,也取得了和牛養殖的“真經”。
在高端市場聲名鵲起
牧民康文平家屋后傳來推土機的轟鳴聲,引得不遠處草場上的羊群好奇觀望,只見工人們正忙著清理沙土、搬運建材,牛舍的棚頂已經蓋好,砌好圈墻和食槽就能完工了。
圖力古爾(中)和養殖戶商議如何設計新牛舍的食槽。雷少斐 攝
牛舍建好后,康文平將聯合烏審旗其他幾位養殖戶在這里養殖1000頭牛,加入“烏審黑牛”的育肥陣營,采用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經營、統一銷售的方式進行管理。
這種聯戶育肥的方式能夠擴大“烏審黑牛”的養殖規模,帶動周邊更多牧民來養殖母牛提高收入。育肥規模擴大、投入更多,也意味著風險更高。康文平和其他養殖戶之所以敢加入,是因為圖力古爾不僅將為大家提供飼養技術,還將幫助養殖戶對接市場渠道。
在牧區,很多人愛養牛、會養牛,但是好牛如何賣出好價錢是個問題。康文平就曾面臨牛越養越多,卻找不到合適銷售渠道的問題。
對于屠宰加工企業來說,也在為如何找到高品質的肉牛而發愁。因為我國的肉牛交易市場是采用活牛交易的形式,屠宰加工企業只能從活牛外形上判定牛肉品質,難免存在一定誤差。
河北順澤肉類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博就曾面臨這個困擾,他從2016年開始從事和牛的屠宰分割,每次買活牛就像“賭石”一樣,如果屠宰后肉質沒達到預想,就會面臨虧損。直到有一次他屠宰加工了一批牛,發現牛肉品質很好,香度與眾不同。后來王博打聽到這批牛是圖力古爾養的,兩人見面后一見如故,一個負責養,一個負責屠宰加工和銷售,打通了高端肉牛市場的產業鏈。
在去年舉辦的全國第一屆雪花牛肉選買大會上,最高等級的“烏審黑牛”胴體拍賣到了10.4萬元,每公斤216元。這種拍賣會改變了傳統的活牛交易形式,讓養殖戶能夠享受優質優價,得到充分的市場回報。目前,“烏審黑牛”所產的雪花牛肉因其肉質細膩堅挺、脂肪沉積豐富、味道純正多汁,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
我國高端牛肉市場需求的增長,成為肉牛產業的一個風口。圖力古爾抓住了這個風口,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讓烏審旗越來越多的養殖戶看到了新的機會。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雷少斐
標簽:
上一篇:30℃氣溫線將退至長江以南 這些地方提前領到“秋天體驗卡”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來這里看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最新發展成果→第三十屆北京國
2023-08-24 10:57
原標題:江西省龍南市實施客家圍屋保護修繕利用行動(引題)古老圍屋再
2023-08-24 10:59
原標題:天津獨具特色的戲曲、曲藝演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觀眾──
2023-08-24 11:02
原標題:“迦陵杯·詩教中國”詩詞講解大賽總決賽開賽人民日報杭州8月2
2023-08-24 11:04
原標題:第18屆中國長春電影節(引題)“金鹿獎”入圍影片片單公布(主
2023-08-24 11:03
原標題:2023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在江蘇揚州啟動8月22日,在揚州市圖書
2023-08-24 10:00
原標題:全國旅游演藝精品名錄項目名單公示中國旅游報訊(見習記者楊麗
2023-08-24 09:59
原標題:泰康美術館今起向公眾開放北京日報訊(記者王廣燕)高樓林立的
2023-08-24 10:05
原標題:中國品牌成為2023科隆國際游戲展一大亮點新華社德國科隆8月23
2023-08-24 08:58
原標題:浙江文化展演活動亮相丹麥第十屆安徒生藝術節新華社哥本哈根8
2023-08-24 08:52
原標題:粉絲點名北京小吃豆汁兒諾蘭回應“我會試試”(引題)《奧本海
2023-08-24 09:05
原標題:《燃冬》描繪當下年輕人生活和情感狀態(引題)陳哲藝新作在“
2023-08-24 09:07
原標題:38件標本講述貓科動物“前世今生”北京日報訊(記者牛偉坤實習
2023-08-24 08:55
原標題:2023年中華傳統曬書活動在江蘇揚州啟動中新網8月23日電(記者
2023-08-24 07:58
原標題:山東非遺課堂“圈粉”青少年“點亮”多彩傳承中新網濟南8月23
2023-08-24 05:56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將與四川合辦“凝視三星堆”特別展覽8月23
2023-08-24 05:56
原標題:德利布歌劇《拉克美》將亮相國家大劇院中新網北京8月23日電(記
2023-08-23 16:56
原標題:現存最早巴蜀地圖《蜀川勝概圖》:(引題)?青城山、浣花溪、
2023-08-23 15:52
原標題:曹文軒筆觸直抵人性才能走向遠方新民晚報記者趙玥上海書展期間
2023-08-23 15:52
原標題: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明晚在漢上演(主題)有外地
2023-08-23 16:04
原標題:邂逅屋檐上的藝術“中國古代瓦當展”亮相重慶華西都市報-封面
2023-08-23 15:58
原標題:被譽為唐代小學生啟蒙教材(引題)?存世最早的敦煌本《蒙求》
2023-08-23 16:03
原標題:追尋粵菜故事書寫粵地文化(引題)?佛山作家盛慧新作《粵菜記
2023-08-23 15:03
原標題:都市青年的“愛與哀愁”(主題)央視八套電視劇《一路朝陽》有
2023-08-23 14:54
原標題:海外及港澳臺潮籍青少年走進汕頭沉浸式體驗“潮僑文化”(引題
2023-08-23 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