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貴州仁懷:“一村一業”帶來“好錢景”

時間:2023-08-09 15:32:45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今年黃花菜長勢好,每天能摘180來斤,收購價鮮黃花3元/斤、干黃花28.5元/斤,收入還不錯。”在貴州省仁懷市學孔鎮荔枝坪村黃花種植基地里,村民冷后均十分滿意地說道。

黃花菜俗稱“金針菜”,因其花蕾色澤金黃而得名,是一種營養價值高、具有多種保健功能的花卉珍品蔬菜,長久以來都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

荔枝坪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屬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2008年,為了改變傳統農業產效差、群眾收入低的狀況,荔枝坪村決心調整產業結構,經過外出考察調研,資金投入少、管護簡單、種植門檻低的黃花菜成了首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廣泛宣傳得到群眾認可后,村里說干就干,采用“黨支部+合作社+片區經理+農戶”發展模式,將全村12個村民組劃分為6個片區,選擇懂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種植大戶作為“片區經理”,給農戶提供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等指導,確保黃花菜質量和產量。

不僅如此,村里還采取農戶自賣和合作社集中收購統一銷售相結合的措施,每年根據市場行情制定兜底價格,并修建加工坊,購入烘干設備,解決鮮黃花難保存、難晾曬、難儲存的問題,讓種植戶吃下“定心丸”。

“只要是老百姓采收的黃花,我們應收盡收,以此確保他們的收益。”荔枝坪村黨支部書記蔡回維說,每到黃花采收季,合作社都會全力收購老百姓的黃花。

通過科學謀劃實施,荔枝坪村的黃花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全村黃花種植面積達650余畝,覆蓋農戶130余戶,產量4萬余斤,總產值達20萬元,戶均收入1500余元。

盛夏時節,走進仁懷市茅壩鎮飛龍村百畝精品水果園,只見圓黃梨、翠冠梨、黃金梨等精品水果掛滿枝頭,不少游客們穿梭其間,采摘心儀的梨子。

飛龍村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多雨、土質疏松肥沃,十分適合種植果樹。2018年起,該村因地制宜發展梨、柑橘、櫻桃等水果產業,積極引導農戶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形式入股合作社,有機地把集體經濟發展和增加群眾收入結合起來。

為確保產業穩定發展,飛龍村黨支部邀請上級農技專家到果林現場指導,手把手教群眾蔬果套袋、配方施肥、矮化修剪、病蟲無公害防治等系列標準化技術。茅壩鎮黨委也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成立志愿服務隊搶抓銷售窗口期,幫助果農采摘,助農增收。

“在家門口就能解決就業,既有不錯的收入,還能照顧好老人和孩子。”村民付志維不僅將自家的18.12畝土地流轉給合作社,還選擇在基地務工,每年有兩份收入。

目前,飛龍村特色水果種植面積達630.38畝,覆蓋周邊農戶179戶,月均提供就業60余人次,今年產值預計將突破100萬元,有效帶動群眾增收。

除了學孔鎮的黃花和茅壩鎮的水果以外,仁懷市各鄉鎮都充分立足資源稟賦發展村級產業項目,五馬鎮龍里村蛋雞養殖、合馬鎮水田村制曲、長崗鎮藺田村農旅融合……一項項特色產業在促進群眾增收上發揮著顯著作用。

近年來,仁懷市堅持黨建引領,做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文章,通過“市級統籌、部門聯動、鄉鎮實施、村級受益、群眾增收”的方式,堅持“一村一業”“一村一特”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最大限度激發活力、最大限度盤活資源、最大范圍惠及農戶,實現村村都有特色產業,廣泛帶動3余萬余戶群眾增收,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總量突破1.95億元,群眾生活越過越美。 

作者:桂婷婷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劉久鋒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