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紹鴨”共富工坊 小鴨子孵出大產業

時間:2023-08-08 13:26:37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東湖街道黨工委通過整合多方資源,大力推進“共富工坊”建設,探索建立“黨支部+社會組織+企業+就業群體”的黨建聯建運營機制,涵蓋水產、禽業、種植、文具等產業,有效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99人,其中低收入農戶人數26人,村集體年均增收92萬元,為實現整體共富貢獻東湖力量。走進紹興咸亨紹鴨育種有限公司(原種場),一只只麻鴨歡快地在水面游動,構建出鄉美民富的共富圖景。

基地變工坊,拓寬群眾致富路

越城區東湖街道黨工委持續深入推進黨建引領“共富工坊”建設,探索走出一條產業為基、村企聯動、多方共贏的融合協調發展共富新路徑。在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紹興鴨及鴨產品生產、銷售企業之一,紹興咸亨紹鴨育種有限公司(原種場)主動融入共富工坊示范建設,與紹興市紹鴨禽業專業合作社攜手打造共富工坊,占地近500畝,推廣帶動吸收勞動力3000余人次,存欄紹興鴨種鴨4萬余羽,聯結超1500戶農戶通過養鴨實現快速致富。

管帶幫結合,跑出共富加速度

共富工坊根據實際情況,采用以養鴨農戶為主體,家庭經營為基礎的“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與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對訂單農戶做到四統一,即統一供種,統一供料、統一技術、統一回收產品,并開展紹興鴨產前、產中、產后系列化服務,為養殖戶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難點和熱點,引導養殖戶走“高效、優質”之路。全年發放鴨苗200萬羽以上,累計可為養殖農戶推廣5000萬羽商品鴨苗,以平均每羽比原地原有當家品種增加產蛋1KG計算,可年新增養殖農戶經濟效益5億元。

產學研協同,激活產業新動能

為保護紹興鴨這個優良種質資源,工坊在保種與選育過程中非常注重科技進步和產學研相結合,先后與浙江省農科院,浙江大學動科院,南京農業大學等農業科教單位合作,協同運作下形成了紹興鴨原種選育、配套系開發、苗種繁育、蛋品深加工、出口為一體的紹興鴨產業化體系。公司注冊的“鴨Q”牌紹興鴨產品曾獲得“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等榮譽,工坊利用“鴨Q”品牌優勢及市場地位,與餐飲酒店、大型商超建立長期合作關系,以銷量帶動產量。通過打通產銷鏈條,消除農戶養殖的后顧之憂,年銷售額超2000萬元。

作者:葉嘉璐 張周鋼

標簽:

上一篇:河蟹的南北角逐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