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真人秀,核心應該是“真”-通訊

時間:2023-01-30 13:42:30    來源:大眾日報    

原標題:真人秀,核心應該是“真”

大眾日報記者 朱子鈺


(資料圖片)

大眾日報實習生 韓鈺

綜藝《無限超越班》自開播以來熱度不斷,作為一檔演技競技類真人秀節目,《無限超越班》的導師團邀請了一眾家喻戶曉的TVB“老戲骨”,憑借豪華陣容、高討論度和經典IP再現,賺足了眼球。遺憾的是,隨著節目的持續播出,節目內容爭議不斷,在豆瓣萬人評分中,接近半數的人給出了一星的評價。

通過貼標簽的方式來制造話題在真人秀節目中屢見不鮮,層出不窮的真人秀節目為互聯網文學貢獻了一大批如“螞蟻競走十年了”的熱梗,導師團的評價成為吸引流量的重要手段。《無限超越班》標榜自己不落俗套,實際上寫滿了套路。前有選手趙櫻子自稱“迪冪孟扎”被批“四不像”,后有選手劉耀文僅憑形象相似就被大贊“小吳彥祖”,這種雙標式的效果讓一眾網友質疑真人秀節目的真實度。雖然豪華嘉賓陣容是制作方對節目用心的一種體現,但是如果沒有出新,最終還是會落入劇本的俗套中。

如今,國內真人秀節目制作水平已經十分成熟,一些節目片段經常霸屏熱搜,可真正出圈的鳳毛麟角。《向往的生活》開播六季以來評分持續走低;《演員請就位》《導演請指教》等致力于放大沖突,演技越差,話題度越高,導師越吵,熱搜越多,這種注意力的不平均分配使節目迷失表演本位,落入追逐流量的桎梏;《青春環游記》等為了節目效果加入大量游戲環節,本末倒置。不難看出,統一模板已經滲透了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流程。反思當下的真人秀節目現狀,不禁讓我們思考一檔觀眾喜愛的真人秀節目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

真人秀節目的核心是真,實際許多節目還停留在淺層次的表演階段。《無限超越班》導演吳彤在一次真人秀節目中接受同框嘉賓的招待,喝果汁擔心被加芥末,喝完了還要留意一下是否是廣告植入。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必有導師吵架,戀愛類綜藝必有妙人落單,生活類真人秀節目必有藝人訴苦揭開生活“B面”……當節目流連于嘉賓斗法、刻意制造沖突,則難以觸及觀眾內心,更不要談播放量和評價了。

值得一提的是,真人秀節目既是娛樂圈的一個縮影,也是觀眾在角色之外了解演員藝人的渠道。在影視劇中,演員的形象是其所扮演的角色,觀眾先入為主地依據角色特點生成第一印象;在節目中,即便演員有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有人卻因為偶像包袱太重使得節目效果全無、索然無味;節目組為了噱頭和話題,故意剪輯嘉賓話語,塑造爭議人設。即便獲得了一時的關注,但經不起時間的推敲。

前不久,一檔黑馬真人秀節目《快樂再出發》憑借真實感、回憶殺沒有劇本限制的條條框框,扣住了最基本的核心,綜藝效果拉滿的同時不失真實。此外,《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再見愛人》,都有很多熟悉的“老面孔”,他們的再現喚醒了一代人,契合了當下的文化熱點和觀眾情緒。不過,賣情懷并不是無止境的流量密碼,沒有新意的真人秀節目在情懷紅利吃完后不免會讓觀眾陷入失望,這背后意指的,還是真人秀節目的創造力。

最近開播的《我們的客棧》中,制作方再度搬出“重聚梗”,將目標放在了情景喜劇《武林外傳》上,曾經“小郭”的扮演者姚晨當場表示,歲月在每一位主演的身上都留下了印記,如今即便是一模一樣的戲服、一模一樣的妝造,但人卻早已不是當初的人。與其不停地賣弄情懷,不如讓回憶用最美好的方式留存在那里。可見,創作力缺乏成為國內真人秀節目的一大通病。

在真人秀節目越發同質化的時代,要想把握住觀眾的注意力,流水線般的生產流程早已失靈。制作方應該掙脫模板化的僵局,多用心、多創新,對真實而細碎的生活深入挖掘,向內創造,向外探索,找到真人秀節目更好的表達方式。

標簽: 大眾日報 一模一樣

上一篇:禮在時光里的變遷
下一篇:最后一頁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