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被贊“中國版《悠悠歲月》”(引題)
魏微《煙霞里》 為故鄉寫一部編年史(主題)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書寫時代記憶,描摹精神成長,是文學寫作的重要題材。祖籍江蘇、現居廣州的作家魏微,是70后作家中公認的實力派,也是評論家和讀者都非常期待的當代作家。其作品《化妝》《大老鄭的女人》《一個人的微湖閘》《拐彎的夏天》《胡文青傳》等都是當代文學優秀作品。2004年魏微獲得魯迅文學獎時,剛剛34歲。2011年,她獲得華語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項。業內對她的文學寫作有一份高期待。著名評論家李敬澤曾這樣表達:“魏微曾經憑茸毛般的敏感去迫近人性,但現在,她知道,想象人性和辨識個人還要經過浩瀚的人群,需要機變百出、縱橫捭闔的理解力。誰知道呢,也許她會由此變成一個更強大、更持久的作家……”
2022年12月,魏微新作《煙霞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用這部她積蘊十幾年才交出的作品,回應了這份期待。小說以主人公田莊的經歷為緯線,逐年檢視和回顧了一個女人繁茂又寂靜的匆匆一生。一個女人的成長經歷與40年來我們時代發展的重要步驟編織融合在一起,實現了虛構與非虛構兩種文學氣質的完美對撞,完成了個人與歷史的直接對話,給文學處理記憶提供了新的嘗試路徑和樣本。魏微將自敘傳、紀傳體、編年史、綜合視角、田野調查、散文筆法等熔鑄一爐,創造了一種嶄新的小說文本。有讀者稱《煙霞里》為“中國版的《悠悠歲月》”。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憑借《悠悠歲月》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
在小說中,主人公田莊出生于上世紀70年代的一個小山村,讀書,上班,結婚,生子,2011年去廣州生活。作為改革開放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她走過的人生之路,也與整個國家在這四十多年中的發展變遷同步。這些從田莊身上漫過去的時代浪潮,也同時灌入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田莊有著鄉鎮、縣城和一線城市等三種生活體驗,她的經歷涵蓋了當下大多數人的成長軌跡。
兩個編年體融合
虛構和非虛構并存于一個文本
在《煙霞里》里,魏微采用編年體結構方式,逐年檢視和鋪寫了田莊在1970年-2011年間的生命段落:學齡前的爛漫童年,小學中學時的叛逆懵懂,大學青澀的戀愛和對大城市的憧憬想象,工作結婚后平直疲乏的日子,步入中年的空虛與掙扎。
1月6日,在《煙霞里》新書發布和研討會上,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談到《煙霞里》“編年體”的創作難度:“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事件需要翻閱大量的歷史資料,人物命運與時代變遷融合不好就會變成社會調查報告,魏微在創作中成功克服了這些難題。”
北大中文系副教授叢治辰分享了他對編年體作品的閱讀體驗:“讀者會不自覺地將個人在某一年的經歷,拿來跟小說人物這一年的經歷對照起來,這是一個探索和喚醒記憶的發現過程,非常有趣。”
中國作協小說委員會副主任潘凱雄進一步指出:“《煙霞里》實際是兩個編年體的融合。一個編年體是田莊40多年的人生編年體,是虛構的編年體;還有一個編年體,是這40多年社會時代的編年體,這是一個非虛構的編年體。《煙霞里》將兩個編年體置于同一個屋檐下,虛構和非虛構并存于一個文本中,這是這個小說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也是魏微在二十年間,成長為讓我們不認識的魏微的原因。”
人的生命離不開記憶。文學也多善意處理記憶。《煙霞里》準確再現歷史記憶,這對善于處理內心情感的女作家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魏微用《煙霞里》跨越了這個挑戰。茅獎作家李洱敏銳指出魏微創作上的變化:“《煙霞里》對時代脈搏的把握,對個人命運和大時代之間那種細小、直接的關系的建立,下手非常準確、利落、堅實。”小說的堅實,來自魏微寫作的沉著與冷靜,“從容不迫地回顧蓬勃的、野蠻生長的、有巨大生命力的(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是《煙霞里》重要的貢獻。”
傳統與現代的撕扯
表達作家對家國故園的思考
年輕人要外出,與更廣闊的世界對接,但是城鄉結合部的縣城卻承載了更多的傳統生活模式。于是矛盾和沖突在每一個家庭中上演。女主田莊后來讀大學、考研,又南下定居廣州,她的每一次回家過年,都變成了一種警醒:故鄉,是回不去了。但仍然要回。同樣的命題也給到縣城里的父母:兒女,長大了是留不住的。但仍然要留。
田莊在1979年離開了生活了九年的小鄉村李莊,來到了青浦縣城,實現了母親多年以來的“上縣”夢想。接下來,小說交代了田莊一家想要融入縣城生活的各種努力和適應。生活的流動性,生存經驗的陌生化,新生事物的持續闖入,從此成為田莊一家所要面臨的永恒挑戰。這些生活變遷,完整展示了中國傳統家庭在城市化進程中遇到的各種機遇和挑戰。魏微通過田莊一家表達了她對家國故園這一深沉主題的思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的重要任務。《煙霞里》的女主田莊是70后一代人的典型形象,既溫柔又叛逆,滿心是愛又緘默不語,不喜歡出風頭,內心卻驕傲自尊,獨處時歡愉,人多時無力,沒有太宏大的抱負,卻對自我設置明確又不低的底線。這可以說是縣城青年走入大城市之后的一個寫照,傳統與現代在他們身上勢必要撕扯一輩子。
田莊的母親孫月華勤勞節儉、潑辣能干,對子女有無盡的熾熱的愛,也有無處不在的束縛。這個人物可以說是中國母親的經典代表,她用盡全力去愛自己的家人,卻又不懂愛的方法,致使每一個被她愛的人都想逃離;系出名門的田莊外婆,身上總有淡淡的淑雅;李莊的鄰居五奶奶,溫厚通達,風趣幽默,代表了中國鄉村的奶奶形象。
上一篇:村上春樹《過生日的女孩》出插畫版|環球時快訊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被贊“中國版《悠悠歲月》”(引題)魏微《煙霞里》為故鄉寫一部編年史(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書寫時代記憶,描摹精神成
2023-01-13 14:43
原標題:德國知名插畫家量身繪制(引題)村上春樹《過生日的女孩》出插畫版(主題)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張杰復雜精美的印制工藝,打造藝術
2023-01-13 14:51
原標題:《大偵探》舉行新春演唱會今晚報訊(記者高爽)芒果TV自制普法教育推理節目《大偵探8》新春演唱會昨日和今日分上下半場在該平臺播出。
2023-01-13 13:43
原標題:《縱有疾風起》中再度飾演爭議角色(引題)宋佳: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主題)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縱有疾風起,人生不言棄!靳東又一次在
2023-01-13 13:39
原標題:天津美術館迎新春冬令營明啟動(引題)“遇見版畫”帶小營員感悟經典(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麗)為迎接新春到來,“遇見版畫——
2023-01-13 11:53
原標題:線上作品火成現象級,線下市場激活想象力消費,關于上海出品短片動畫集《中國奇譚》的破圈秘辛,主創們說——(引題)讓國風“為我所
2023-01-13 11:49
原標題:太獅迎春北京日報記者張驁?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披紅掛彩”。在西城,一支舞獅隊伍也在加緊訓練,為了在兔年新
2023-01-13 11:32
原標題:比起“遲來的道歉”,更期待“不需要接機”的明確表態黃啟哲偶像藝人再次因粉絲擾亂公共秩序而遭到大眾批評。1月4日,藝人余景天現身
2023-01-13 11:41
原標題:專家呼吁讓本土兒童電影找到存在感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北京電影協會近日在京舉辦了“兒童電影專業研討會”,兒童電影委員會全員
2023-01-13 10:47
原標題:江蘇盱眙: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開館這是1月12日拍攝的大云山漢王陵博物館外景。新華社記者李博攝1月12日,位于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的大
2023-01-13 10:38
原標題:廣州南站多了一座“流動的博物館”光明日報記者吳春燕通訊員陳濤吳彬【春運進行時】光明日報廣州1月12日電(記者吳春燕通訊員陳濤、吳
2023-01-13 10:50
原標題:沉睡了幾千年的鄉土文化為何能被一根小小的線撼動?《沙集模式15年》試圖作答——(引題)數字時代傳統鄉村后發“秘訣”(主題)劉守
2023-01-13 10:37
原標題:困境:人類將地球商品化(主題)《韌性時代》:人類的所謂進步卻導致人類陷入困境(副題)王元豐里夫金的《韌性時代》帶來的反思是當
2023-01-13 10:53
原標題:故紙浮生:文書記錄的百姓尋常生活仲偉民歷史學研究的新突破,一賴新史料的發現,二賴新觀點的闡發。比較而言,在傳統歷史學研究領域
2023-01-13 09:35
原標題:科幻劇《三體》定檔本周日播出北京日報訊(記者邱偉)由張魯一、于和偉主演的電視劇《三體》定檔于1月15日在CCTV8、騰訊視頻播出。電
2023-01-13 09:36
原標題:每集時長僅20分鐘,播出三集就創造口碑奇跡(引題)《中國奇譚》為什么爆紅出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夏至2023年第一天,視頻網站b
2023-01-13 09:55
原標題:古遠清:學界的“拼命三郎”【文壇述往】2022年12月27日,古遠清先生離開了這個世界,而此前幾天,他的夫人古熾珍剛剛辭世。聽到老友
2023-01-13 09:48
原標題:小說集《緩步》,以寫作反噬寫作,將人們帶入無法言說之境——(引題)于幽微處刻畫中年況味(主題)阿唐《緩步》收錄了班宇的九篇小
2023-01-13 09:35
原標題:山西考古名家:從“晉系青銅器”看文化張力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李新鎖)從晉西高原、黃河東岸考古遺址,到晉南地區銅礦、鹽池資源
2023-01-13 08:40
原標題:法國盧浮宮版畫工坊收藏展亮相遇見博物館108幅銅版版畫凝聚數百年技藝中新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應妮)遇見博物館聯合法國國家博物館聯
2023-01-13 08:34
原標題:秦兵馬俑新發現:明確陶俑制作程序甬道曾被挖開過中新網西安1月12日電(記者阿琳娜)記者12日從陜西省文物局舉辦的新聞發布會獲悉,秦兵
2023-01-13 08:33
原標題:玉兔迎春年味漸濃(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人民日報記者祝佳祺農歷小年即將來臨,癸卯兔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人們以各種形式喜迎佳節。
2023-01-13 08:44
原標題:今天,我們如何品年味(新語)陳圓圓在與時俱進的年俗風尚里,中華兒女感受著綿延千年的心靈共振。各地喜迎新春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
2023-01-13 08:40
原標題:電影《溫柔殼》擔任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開幕片中新網太原1月12日電(記者胡健)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組委會12日對外透露,本屆影展開
2023-01-13 07:33
原標題: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12月拍攝制作備案公示劇目35部中新網1月12日電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2022年12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
2023-01-13 0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