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百千萬藝課堂”拉響公共文化服務新引擎

時間:2023-08-01 13:56:37    來源:中國文化報    

原標題:

浙江玉環:(引題)

“百千萬藝課堂”拉響公共文化服務新引擎(主題)


(資料圖片)

“完成從普通戲迷到資深票友的轉變,這必須感謝‘百千萬藝課堂·越劇成人公益培訓’活動。”不久前,在浙江省玉環市越劇保護傳承中心跟隨浙江省第七屆戲劇節表演獎獲得者、呂派花旦余翠竹學戲的一位越劇學員高興地說。

全民藝術普及是促進精神共富的重要抓手。2022年以來,浙江省玉環市整合各方文化資源,創新打造“百千萬藝課堂”公益培訓品牌,以更廣覆蓋、更深挖掘、更細提供為目標,針對不同群體提供更精準、更有效的全民藝術普及服務,不斷擴大公共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切實滿足廣大群眾追求藝術享受、美學熏陶、精神富有的文化需要,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公共服務老品牌“四新蝶變”

“‘百千萬藝課堂’不僅讓我學到了才藝,還結識了許多朋友。”市民陳婉夏說。

陳婉夏所說的“百千萬藝課堂”的前身是已經運行了10余年的“文化嘉年華”。2022年,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及文化工作者通過走訪和反饋,精準對接群眾文化需求,調整課程設置,通過新教師陣容、新受眾群體、新課程設計、新課程形式、新收費模式、新評議制度、新展演方式等變化,將老品牌迭代升級為新品牌,并且設置了“百千萬”這一年度目標。

“‘百’是指100班次,‘千’指2000課時,‘萬’指惠及5萬人次。”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截至去年底,“百千萬藝課堂”的“百”“千”“萬”年度目標均已超額完成。

“‘百千萬藝課堂’旨在通過市(縣)、鎮、村三級文化陣地聯動,引入公益培訓社會聯盟機構等模式,依托新教師陣容、新受眾群體、新課程設計、新服務形式的‘四新蝶變’,為不同群體提供更全面、精準、有效的藝術普及服務。”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海婷表示,通過抓住“全民”二字做文章,著力解決原先文化館“單打獨斗”時存在的課時量少、課程種類不豐富、受眾面窄等問題,不斷擴大惠民工程的覆蓋面,讓其成為推進玉環公共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多舉措確保培訓效果

“百千萬藝課堂”課程設計注重多元化、精準化、特色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玉環本地特色和時代特色相結合,開設了中國舞、國畫、書法等中華傳統課程,成為文化交融和文化傳承的前沿陣地。

玉環海韻文化驛站于2022年正式開館運行,葉益平名家工作室入駐驛站,先后推出了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柳琴、長笛、二胡、琵琶等品類繁多的“百千萬藝課堂”公益培訓課,頗受歡迎。

不僅如此,“百千萬藝課堂”還將學員成果展演與“城市音樂角”系列表演活動有機融合。學員培訓達到一定水準就可在海韻文化驛站登臺演奏,用歌喉和器樂展現風采。隨著玉環市“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啟動,海韻文化驛站被列為首批示范表演點位。“這類成果展現音樂會既能很好地檢驗培訓效果,又能為周圍群眾提供常態化藝術展演,發揮出文化驛站提高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便利性、快捷性、舒適性。”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的工作人員說。

此外,為確保培訓效果,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邀請玉環市部分“兩代表一委員”作為學員參加相關課程培訓,通過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及時收集梳理學員意見,適時調整更新課程。聘請“觀察員”組建“觀察團”,以第三方的身份,以省級以上中心鎮和重點鄉鎮(街道)為單位,對所有培訓項目進行監測和評估,形成數據庫,實行“負面清單”管理。

探索多元化精神富有實踐路徑

近日,在玉環市文化館的舞蹈教室里,一群身著黑色訓練服的姑娘,伴隨著悠揚的音樂翩翩起舞。這是今年玉環市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面向產業工人開展的“百千萬藝課堂”中的一幕。

今年4月,玉環市承擔了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文旅促進產業工人精神富有”省級試點工作,其中一個重要途徑是通過實施“百千萬藝課堂”工程,向市域內各類群體的產業工人,精準推送文藝培訓項目和課程,帶動并舉辦“產業工人文化節”以及滿足產業工人文化需求的展覽、展示、展演、文化走親等活動。

在玉環宏華泡沫塑料有限公司工作的黃燕看到“產業工人藝課堂”的招募廣告后,第一時間報了名。她說:“在工作之余跳跳舞,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放松心情,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產業工人藝課堂’作為‘百千萬藝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在精準對接產業工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基礎上,不斷豐富產業工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確保高質量完成全省文化和旅游促進人民群眾精神富有試點工作。”玉環市文化館表演藝術部主任包梅倩說。

“接下來,我們將全面總結‘百千萬藝課堂’的經驗啟示,繼續堅持均等化、公益性原則,充分發揮職能和資源優勢,積極利用‘線上+線下’各類載體和平臺,結合群眾的文化關注點、聚集點、興奮點,深入推進以藝術知識、藝術欣賞、藝術技能等為重點的全民藝術普及,讓群眾真正成為文化活動的參與者、享有者和策劃者,讓全民藝術普及成為精神富有的亮麗底色。”王海婷表示。(記者? 張? 婧)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