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淮劇小鎮越來越“有戲”
中國文化報記者 王彬
(相關資料圖)
環繞整個景區的婉轉唱腔、隨處可見的戲曲元素、專供游客打卡的淮劇主題背景板、展示特色非遺資源的“有戲書局”、有趣又有內涵的非遺文創……位于江蘇省鹽城市建湖縣九龍口旅游度假區的淮劇小鎮是不可多得的“非遺+”典型。在這里,非遺在景區中的地位、在區域發展大盤中的能量、在居民游客心中的印象尤為突出。戲曲與旅游深度融合,讓這個特色小鎮越往前走越“有戲”,也開辟了當地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優勢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雙遺稟賦 設計有戲
一葉扁舟,往來水鄉,搭臺設場,戲曲傳唱——這曾是淮劇藝人的真實寫照,亦為淮劇積累下深厚的民眾基礎。2008年6月,鹽城申報的淮劇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九龍口旅游度假區所處的建湖縣,正是淮劇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中國淮劇之鄉”。
戲在村中,村在戲中。從建設到運營,對淮劇的珍視塑造了九龍口獨特的文化氣質,對非遺的現代傳播則加強了九龍口的吸引力。更有看頭的是,九龍口立足古村沙莊的地理和歷史人文風貌,以獲得文華獎的淮劇《小鎮》為藍本,改造建成淮劇小鎮,并打造了9個散點文旅實景演藝場景和1個水上實景文旅演藝秀,通過沉浸式表演,讓游客身臨其境,充分感受淮劇流變、人在戲中,體驗非遺的魅力。
景區非遺街區“沙莊舊市”中的淮劇傳習所也是一道景觀。淮劇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陳澄擔任其主理人,在傳習所開展名師沙龍、講座活動,傳播弘揚淮劇藝術及文化。此外,以剪紙、糖畫、面塑、傳統釀造技藝為主體的醬油非遺館可觀、可學、可游、可購,在景區蓬勃發展。
在九龍口,文旅融合的條件是自然的、優渥的,還一度得到優質融合業態的加持。據悉,中國旅游出版社在淮劇小鎮內建設了首家中國旅游書店外地分館“有戲書局”,書香伴旅為景區再添亮點,讓非遺與旅游的融合更見深度。
九龍口旅游度假區位于江蘇省鹽城、淮安、揚州三市交界處,“九河匯聚”形成縱橫開闊的景觀,還擁有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的基礎優勢。近年來,在挖掘濕地世遺、淮劇雜技非遺等方面,九龍口做了大量開創性工作。據九龍口旅游度假區黨工委書記、管理辦主任唐城介紹,圍繞湖蕩濕地、水鄉風情、漁村氣息、淮雜氣韻,九龍口做到了彰顯生態感、凸顯原鄉感、留足煙火氣、做足文旅范;做到了“修舊如初、建新如舊”,融入國潮風、增加時尚感,讓整體建筑形態看上去是古樸、滄桑、里下河的原鄉建筑,實際上科學采用框架結構、磚混結構;做到了科學植入、創新打造,以淮潮大街兩側商鋪為主,統籌巷道內部分民居,通過組團方式,合理融合文旅業態。
鄉民首位 共建有戲
一地景區能不能長遠發展,要看當地百姓有沒有因此獲益。九龍口旅游度假區兩期工程共計275畝,其改造動遷涉及大量原住村民的安置工作。處理得好,往往能形成穩固的共建關系,對于后續發展意義重大。
淮劇小鎮建設堅持“征收不拆遷,搬遷再回歸”。在退圩還濕、退漁還蕩過程中,制定濕地生態修復補償辦法,承諾“塘口收儲了,但村民分紅收入不減”,切實保護當地群眾利益。開發沙莊古鎮時,當地政府除了給予鄉民經濟上的補償,還提供九龍口鎮最優地段的農村新型社區供鄉民們選擇。
建湖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喬宗華告訴記者,淮劇小鎮項目建設基本成型時,政府通過政策引導、杠桿調節、宣傳教育等方式,使村民思想認識大幅提高,促成了三種良性轉變:居民角色轉變,不僅是普通村民,也是文旅小鎮鎮民,村民的生產生活狀態本身便是地域人文的絕好體現,成為游客眼中的“詩意棲居”;民居功能轉變,淮劇小鎮不僅是用來住的,也兼具文化展示和商業運營的復合功能;古村定位轉變,淮劇小鎮不只是有區位特色的湖蕩村莊,還要通過文旅深度融合,成為本土和外地游客心中的“詩和遠方”。
現在,《小鎮村民文明約定》《租賃經營協議》《公私合營協議》《自營管理協議》等一系列管理辦法和村規民約,已經成為淮劇小鎮居民信得過的權益保障。九龍口也從以前只有濕地游,發展到如今文旅融合的小鎮游。當地以淮劇為核心載體,集聚各方人氣,牽動地方發展,帶動了地方村民就業創業,年游客量超百萬,營業額超億元,有1000多人服務于小鎮各類運營工作。用一位服務景區的攝影師的話說:“忙得根本停不下來。跟拍一天收入500多元,每天都有游客有此需求,我們不愁沒飯吃。”
深入生活 未來有戲
非遺與旅游深度融合的模式給九龍口帶來了生機與活力,也是其發展的一個基點。
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談欣一直觀察著淮劇小鎮的發展,她認為,九龍口找到了準確的發展突破口,通過沉浸式表演和場景打造,滿足了現代游客對文化氛圍的需求,移步換景、移步換曲、移步換線,制造了新鮮感的同時,又便于人們在短時間內感知傳統藝術。“可以說,融合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傳播效應。”談欣說,旅游度假區為非遺傳承人群提供了很好的生活保障,增加了群體獲得感,也提供了非遺保護傳承成果的展示舞臺。未來,九龍口淮劇小鎮的發展程度與其能否留下淮劇青年演員息息相關。此外,還要考量淮劇劇目創作創新和當地對淮劇傳承規劃的廣度和深度。
唐城表示,九龍口下一步將從多個維度構建傳統戲曲與旅游的深度融合。生活維度上,創造游客賞戲曲、品生活的優美環境條件;場景維度上,以“淮劇+景區”“淮劇+歷史街區”“淮劇+科技”“淮劇+小劇場”,把戲曲風貌傳遞給游客的同時,提升湖蕩水鄉的辨識度;內容維度上,計劃打造“角來了”戲曲節、國潮音樂節、非遺美食節等,進一步豐富非遺在旅游中的表達,讓淮劇小鎮越來越“有戲”。
標簽:
上一篇:快看點丨內蒙古科右中旗:非遺保護 版權護航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淮劇小鎮越來越“有戲”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環繞整個景區的婉轉
2023-06-05 08:50
原標題:內蒙古科右中旗:(引題)非遺保護版權護航(主題)光明日報記
2023-06-05 08:43
原標題:2023北京長城音樂會揭幕(主題)世界知名指揮家捷杰耶夫首次在
2023-06-04 15:41
原標題:首都功能核心區傳統地名保護名錄新增500多處傳統地名國興胡同
2023-06-04 15:39
原標題:北京京劇院新編歷史京劇《嬴駟與商鞅》在京首演中新網北京6月3
2023-06-04 14:32
原標題:釉色萬千瓷上風華(主題)——淺談瓷板畫藝術的多維發展(副題
2023-06-04 13:36
原標題:7200余項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即將精彩呈現??2023年文化和自
2023-06-04 08:35
原標題:演繹跨越海峽的愛戀之歌(主題)——音樂劇《戀曲》北京首演在
2023-06-04 08:53
原標題:由文入質文質彬彬(主題)——古代詩歌的若干形式標志和內容分
2023-06-04 08:53
原標題:京味戲喚起北京記憶北京人藝《玩家》將迎一百場中新網北京6月3
2023-06-04 08:41
原標題:現象級IP賦能文旅消費市場(主題)《劇院魅影》中文版上海總票
2023-06-04 08:54
【視線】原標題:用話劇藝術為人民作家路遙立傳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毛
2023-06-04 07:45
【藝評】原標題:一種不足為外人道的樂趣劉穎余閱讀到底是社會化的還是
2023-06-04 07:49
原標題:“博物館打卡線路”之三(引題)湖南博物院在文旅融合之路上不
2023-06-04 05:46
原標題:“五百里音樂節”在昆開演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黃榆?通訊員何
2023-06-04 05:56
原標題:青海發現極具國際性研究價值地質遺跡中工網訊(中工網-工人日
2023-06-04 05:54
原標題:廣東工人藝術團走進深圳前海樞紐項目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
2023-06-04 05:33
原標題:數說犀尊感受古今6月1日,觀眾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中國”展
2023-06-04 05:36
原標題:“博物館打卡線路”之二(引題)北海“印象·1876”在沉浸式游
2023-06-03 21:37
原標題:武生名家親授京劇《鐘馗嫁妹》“90后”青年演員傳承獻演中新網福州6月3日電(記者劉可耕)舞臺上,身
2023-06-03 14:51
原標題:兵團八師石河子第二工人文化宮啟用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喬俏6月1日,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2023-06-03 14:45
原標題:在博物館開啟幸福旅程中國文化報記者連曉芳剛剛過去的5月完美詮釋了“詩和遠方”碰撞出的火花。5月
2023-06-03 14:53
原標題:全國民族器樂展演將辦(主題)10個民族樂團、32個樂種組合參演(副題)中國文化報訊(記者劉淼)為
2023-06-03 14:46
原標題:“博物館打卡線路”之一(引題)西安市非遺博物館展示技藝背后傳統文化之美(主題)中國文化報駐陜
2023-06-03 14:40
原標題:這個5月,南寧市近千人來到這個博物館打卡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龐慧敏通訊員蔣少萱吳思彤記者
2023-06-03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