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部影視作品如何帶火一座城
光明日報記者 牛夢笛
(相關資料圖)
當藝術的光影照亮豐富多彩的城市,城市表達就有了靈動鮮活的出口。從開年爆款劇集《狂飆》帶火取景地廣東省江門市,到《去有風的地方》讓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成為旅游熱搜榜上的“世外桃源”,再到如今的綜藝節目《澳門雙行線》中的地標打卡熱興起……近年來,影視助力文旅的跨界融合現象屢見不鮮,不少年輕人正從影視劇中尋找旅游目的地的答案。借助影視IP賦能,文旅融合正成為眾多城市吸引游客的新方式。
“影視+文旅”多元融合,帶來諸多想象空間
2023年開年,伴隨電視劇《去有風的地方》熱播,云南省成為春節假期旅游市場的首匹黑馬。這部被稱為“云南旅游宣傳片”的影視劇扎根于云南古樸寧靜的自然風光,展現了極具詩意的敘事空間,在引發收視熱潮后,也為云南文化旅游市場復蘇注入了強勁動力。據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去有風的地方》帶動大理白族自治州文旅熱潮,接待游客人次同比增長了219%。熱播影視劇的巨大帶動效應成為重要的催化劑,驅動城市文旅消費,實現了“劇”“地”的雙贏共生。
在影視IP與文旅行業的多元融合中,城市成為創作與現實的交匯點。影視作品通過可辨認的城市空間,塑造出了影像敘事獨特的新內涵和新視界,迸發強大的生命力和想象空間。5月8日,在云南大理召開的2023云南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產品采購大會系列活動中,云南省文化館數字文化中心主任、《出發趣云南》總導演王凡分享了他的思考:“文旅工作者就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地方文旅工作就是在地方講故事,在地方感知、梳理、創作。”
“影視+文旅”的融合,發源于因地制宜的獨特城市風韻。每一部類型劇的取景選址,都離不開對城市氣質與風俗的綜合考量。譬如東北之于《漫長的季節》,重慶之于《沉默的真相》,大理之于《去有風的地方》。因地制“劇”,影視IP內容對城市、鄉村的審美空間進行重塑,讓作品中體現出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魅力,人們也逐漸不滿足于熒屏上的美景,而是選擇親身走進影視作品構建出的奇妙異世界。在這場影視與文旅的“雙向奔赴”中,不僅體現了文旅借力影視實現高效引流的“爆款效應”,更帶來地域氣質與風俗賦能劇綜制作的新機遇。
“綜藝+城市”挖掘文化特色,找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縱覽近年的綜藝市場,集旅游、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文旅類綜藝大量涌現,賦予了旅行煥然一新的面貌。國產綜藝在取材上正不斷“尋根”,挖掘不同城市的文化特色,利用綜藝在生活流敘事上的優勢,在無形中流露出城市的文化深度、人文關懷與情感治愈,找到了一種可繼續發展的模式,為綜藝發展開啟了一條新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出品的大型美食文旅真人秀節目《澳門雙行線——美食文旅來打卡》正是這樣一檔綜藝,節目通過對美食符號的形構和傳播,展現了澳門的社會肌理和人文風采,讓詩和遠方走到了一起。
節目對于澳門的深耕,使其不僅在“形”的層面展示了澳門商業集散中心的面貌,更在“神”的層面把握住各地區文化的內核。《澳門雙行線》用兩條清晰的脈絡構建起了雙重的故事場域和表達語境,糅合了澳門的文化背景與歷史脈絡,在萬千風味中交織出了一幅真實、立體的澳門城市圖景,讓這份“文旅”大餐好吃更好看。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冷凇表示,“《澳門雙行線》用精致儀式感和人間煙火氣的雙向對比將澳門小城打造成一個大IP,不僅展現了澳門作為中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所具有的獨特意義,更是把澳門自身‘小而精’的城市形象和國家灣區發展的大戰略做有機結合。以美食為視角,《澳門雙行線》用創意和心意繪就了鄉愁情節與情感歸屬、個人成長與社會共進、地區發展與祖國騰飛綜合性交融的現實圖景,實現了多元價值的意義共振,用影視藝術締造了和諧共進的文化交響。”
影視與文旅雙向奔赴,讓城市更有魅力
一座城成全一部劇,一部劇帶火一座城,影視與旅游的彼此聯動,再一次印證了“影視IP+城市”對文旅的正向價值。一部部情節豐富的影視劇,將影像空間的城市氣質反哺于真實城市的地理空間。城市影像在新媒體格局中的持續生產,讓原本抽象單調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也激活了城市文化效力和影響力。
獨具地域特征的文化資源賦能《澳門雙行線》,讓嘉賓在自由輕松的體驗和探索中,帶領觀眾走進澳門當地人文歷史、自然風光、民風民俗等多樣文化,每一處景點背后都與這座城市的肌理息息相關。節目不僅成為澳門的影視化城市名片,也成為出行澳門的一本尋寶集。
探索“影視造城”的強大內驅力,離不開二者之間“嵌套式”的優勢互補:影視內容開發各大城市小鎮進行取景拍攝,以此達到畫面的飽和與豐盈;而一部部情節豐富、風光宜人的作品IP成了另類城市宣傳片,一鍵激活取景地潛在的文旅紅利,開辟更為廣闊的受眾市場。“影視+文旅”的協同發展,也讓城市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閣的文獻資料,而是通過鮮活的影視作品落地生根,成為全民討論、全民參與的社會熱點。通過影視作品打造出一張張城市特色名片,不僅擴大了城市影響力,增加了城市知名度,同時也展現出中華大地上百花齊放的城市文化,讓城市更有魅力,讓中國更有活力。
在文旅市場消費回暖的當下,影視創作以可視化的影視語言精準賦能城市形象輸出,自然而真實的場景為劇集帶來實實在在的文化底蘊和情感共鳴,劇集也從文化內涵層面給城市注入勃勃生機,在影視與文旅的雙向奔赴中實現共贏。
標簽:
上一篇:每日精選:《長沙夜生活》:被符號化的城市和“貨不對板”的夜生活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一部影視作品如何帶火一座城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當藝術的光影照亮豐富多彩的城市,城市表達就有了靈
2023-05-17 13:54
原標題:《長沙夜生活》:被符號化的城市和“貨不對板”的夜生活尹一伊眼下的電影市場上,盡管沒有出現任何
2023-05-17 11:32
原標題:關于第十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擬獲獎作品公示的公告為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確保第十屆北京市文學
2023-05-17 09:48
原標題: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游曹睿潼探訪古建筑、參觀博物館、著漢服出游……近年來,各種傳統文化旅游項目
2023-05-17 09:55
原標題:文藝“吐槽”不能變成無底線攻擊黃啟哲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四季以新名字《乘風2023》全新出發
2023-05-17 09:54
原標題: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咱們結婚吧》再到《溫暖的甜蜜的》(引題)劉江“愛情三部曲”折射時代進
2023-05-17 09:39
原標題:京城“磚雕張”七代傳承守護非遺技藝(引題)50年堅守延續老城文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陳雪檸走進
2023-05-17 09:42
原標題:網劇《漫長的季節》敘事風格獨特(引題)起始于懸疑落腳于生活(主題)網劇《漫長的季節》雖已收官
2023-05-17 08:41
原標題:口碑下墜的懸浮劇,為何還能不斷“上新”?曹曉華女性群像劇的經典IP《歡樂頌》系列第四季,在長達
2023-05-17 08:35
原標題:古畫意,逍遙游王韌隨著氣溫漸升、白晝漸長,全國各地無不掀起旅游熱。人們又可知道,古人是怎么游
2023-05-17 08:45
原標題:《永樂大典》“湖”字冊修復展出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同心護珍寶聚力續華章——“字節跳動
2023-05-17 08:53
原標題:天津美院畢業生作品展亮相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昨日,“篤行致遠”2023年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季─
2023-05-17 08:47
原標題:克拉瑪依影視平臺亮相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近日,克拉瑪依影視平臺亮相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
2023-05-17 05:54
原標題:安吉生物群發現中國最古老板足鱟化石中新網南京5月16日電(記者楊顏慈)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
2023-05-17 05:48
原標題:文溯閣《四庫全書》以原貌影印亮相新華社蘭州5月16日電(記者何問)經過三年整理,文溯閣《四庫全
2023-05-17 05:40
原標題: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黃洋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
2023-05-16 16:33
原標題:《北京2022》邀觀眾重溫冬奧歷程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北京2022》5月19日
2023-05-16 16:45
原標題:《獅子的秘密》展現非傳統親密關系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互動式先鋒喜劇《獅子的秘密》將于5月18
2023-05-16 16:40
原標題: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集中更新(引題)明代《燕京八景圖卷》首次全卷亮相(主題)北京日報訊(記
2023-05-16 16:47
原標題:玉淵潭櫻珞花谷變身“奇光”星球(引題)北京國際光影藝術季15大景觀亮相(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
2023-05-16 16:35
原標題:王裕民從“閃客”到“皮影動畫王”天津日報記者胡春萌王裕民,動畫導演、數字藝術家,他是中國第一
2023-05-16 15:49
原標題:《步輦圖》等珍品亮相故宮大展(引題)講述民族交融動人故事(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唐代
2023-05-16 15:39
原標題:電視劇《溫暖的甜蜜的》再度聚焦都市女性題材(引題)用“白描”手法與觀眾“共情”(主題)今晚報
2023-05-16 15:52
原標題:“玉楮流芳”古籍大展在滬開幕展出66部宋元時期稀世珍本中新網上海5月16日電(王笈康玉湛)“玉楮
2023-05-16 15:46
原標題:加入人工智能、劇綜融合新元素下個綜藝“風口”在何處?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李雨心海風輕拂,
2023-05-16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