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短視頻里的“詩畫江南、活力浙江”
【網聚世界 中國風情】
近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美麗浙江短視頻矩陣承辦的第一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全球短視頻大賽落下帷幕。這是2022年浙江省確定省域品牌主題詞“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后,邀請全球網友參與的一次創意征集,參賽短視頻達8259部,共有32部作品獲獎。大賽及視頻展播的全網傳播量超百億次,抖音平臺話題互動超17億次,覆蓋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一部部制作精良又新意滿滿的作品,為全球網友打開了一扇扇了解浙江山水之秀、人文之美、創新之魂的亮麗窗口,為網絡文藝在新的語境下觀照現實生活、拓寬創作視野提供了新經驗新啟示,也拓展了我們關于省域品牌形象化、場景式、個體化傳播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關資料圖)
傳統意象演繹詩畫江南
山、水、橋,杏花春雨、粉墻黛瓦、幽深巷井……都是經典的傳統文化意象,是符合傳統審美的江南要素。從浙北的水鄉古鎮到浙南的田園村落,從浙西的秀山麗水到浙東的海島漁村……獲獎作品用豐富而精致的影像,刻畫了人景相融的美景,也傳達出濃濃的詩意,這正是人們心中“詩畫江南”的獨特意境。
船與水,是“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載體。據統計,30%的參賽作品用了“船”的意象,從烏篷船到游輪,象征從古至今的江南變遷。專業組三等獎作品《尋舟記》從良渚先民的遠航開始,引入“船”的豐富意象:既有古畫中的小木船,也有開天辟地的紅船;既有傳統端午節時的賽龍舟,也有現實中乘風破浪的巨輪。從遠古到當下,一條船的圖騰,娓娓道出江南魅力、浙江精神,給受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視覺沖擊。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節氣中的江南,蘊含了悠久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人文意蘊。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詩畫江南,活力浙江》(24節氣版)選取紅梅、雨水、云海、桃花、茶葉、梯田、夏荷、桂花、稻谷、雪枝等中遠景鏡頭,描繪了浙江11個地市的節氣與風景,展示了傳統文化瑰寶和大美浙江風光。
月與詩的結合,是令人神往的詩意想象,能帶來深遠的歷史感和意象美。專業組二等獎獲獎作品《月滿錢塘|在杭州地標看月相》,以杭州的西湖、西溪濕地、湘湖、雷峰塔、京杭大運河、千島湖等景點為地標,配上后期精心制作的月相變化,輔之以月亮主題的古詩詞“月點波心一顆珠”“澄江一道月分明”“千江有水千江月”,打造了一場月亮、詩韻、美景交相輝映的視覺盛宴。
從萬千江南傳統文化意象中選擇“聲音”這個獨特的角度,給人帶來驚喜。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聲動浙麗》選取浙江省麗水市的各種文化聲音,將縉云仙都、龍泉青瓷、龍泉寶劍、畬族舞蹈、松陽古民居等地方特色元素串珠成鏈,融合了美麗風景和人文特色,展示出浙江的山水人文之美。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聽·見 浙聲音》,則串聯了浙江省內的30個場景、50個原聲,以清唱越劇為配樂,徐徐展開一幅詩畫江南的瑰麗長卷。
精彩故事闡釋浙江活力
在信息過剩、傳播過度的網絡傳播環境中,注意力是最為稀缺的資源,而講好故事是突破這一困境的有效路徑。對“詩畫江南、活力浙江”這一宏大命題來說,用新穎的創意構思、獨具網感的敘事風格吸引年輕人關注,正是獲獎作品的努力方向,也讓作品呈現出一抹亮色。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制造懸念感,讓受眾能夠抓得住、看得進、有所得。最佳網絡傳播獎獲獎作品《如你所愿》,講述了一位年輕游客對玉琮“許愿”,玉琮用“不尋常”方式幫助他實現愿望的故事。年輕人的第一個愿望是“見偶像一面”,玉琮把他帶到正在創作《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蘇東坡面前。第二個愿望是走上人生“巔峰”,玉琮直接讓他“跳躍”到《富春山居圖》中。第三個愿望是“變成有錢人”,玉琮帶他穿梭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浙江的“雞毛換糖”時代,并啟示他“富裕要靠奮斗”的道理。作品用喜劇“預期反轉”的創作手法,帶領觀眾步入千年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美好畫卷,又傳遞了“上善若水”的中國智慧。《如你所愿》在社交平臺播出后,48小時內傳播量就突破千萬次,最終全網播放量2251萬次,微博話題閱讀量5468萬次,印證了講好故事帶來的巨大流量。
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故事自帶流量密碼。最佳海外傳播獎獲獎作品《在青山村安家》,以德國設計師克里斯從浙江非遺余杭油紙傘工藝獲得靈感,創作“飄”紙椅,并獲得國際設計大賽最高獎為切入點,講述設計師將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享受現代浙江鄉村生活的故事。作品中,克里斯一家對中國文化、家庭生活、鄉村世界充滿了真誠的熱愛,激發出一種跨越國界、跨越種族的情感共鳴,在海外社交平臺播放量超10萬次。
平凡背后的不平凡故事,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專業組一等獎獲獎作品《在菜場 我們談詩說畫》把目光轉向了煙火氣十足的菜市場:余姚“菜場作家”陳慧、蕭山“魚蝦畫家”沈建江、諸暨“水果詩人”趙杰……都市平凡人為所愛所夢而奮斗,一邊根植于庸常的人世間,一邊編織自己的海闊天空,讓他們有了閃閃發光的精神魅力。這就是“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深植于民間的原動力,既昭示了浙江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懷,也體現了求真務實、善于創造、繼往開來的磅礴力量。
真摯情感傳遞時代精神
短視頻的靈魂是人,是情。優質短視頻會在“情感價值的賽道”上拔得頭籌,引發人的真切共鳴,從而與人產生緊密的連接。
對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家鄉是深深的掛念和揮之不去的記憶。組委會特別獎獲獎作品《家住兩岸——臺灣龍仔玉環行》,用微電影方式講述了一個時代故事。作品中,臺胞龍仔為緩解阿公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第一次來到阿公故鄉——浙江省玉環市拍攝風景,得到大陸青年阿華的熱心幫助。作品的影像表達非常簡單,語言也很樸素,但娓娓道來的筆觸、細膩動人的情感,表達了兩岸同胞心心相印的動人情懷。回臺灣前,龍仔脫口而出的一句“家鄉處處好風光”,完成了對故鄉從陌生到認定的巨大心理轉變。此刻,玉環不僅是浙江的縮影,更是臺灣同胞心中“家”的代名詞,游子與家鄉的深刻聯結也在情感升華中完成了。
深沉、持久的家國情懷之外,熱烈、歡快的情感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留學浙江》是浙江理工大學的留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中文說唱。陽光下,一群閃亮又可愛的年輕人,用不那么地道的中國話,從歷史、文化、科技、生活等多方面點贊浙江、點贊中國,“喜歡中國的文化從來不分南方北方,要把這里變成我的第二故鄉”“咸豆腐腦,咸粽子,咸豆漿,甜豆腐腦,甜粽子,甜豆漿。總是搞不清為什么要分甜黨咸黨,所有的美食我都要嘗一嘗……”作品充滿活力和趣味,吸引受眾自覺代入的同時,讓浙江的創新活力一覽無余。
技術創新豐富審美體驗
新技術的迭代,為短視頻注入更多創新基因,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新玩法,也讓人大開眼界。
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能產生絕妙的視覺體驗和藝術享受。大眾組一等獎獲獎作品《“夢游·西湖·十景”》,把網紅畫家的色粉畫作品掃描成電子版文件,再通過軟件后期處理,最終形成3D效果。在這樣的技術下,水草、荷花、魚兒……由靜而動,“西湖十景”色澤艷麗、搖曳多姿,讓人分不清是夢境,還是仙境,正如作品開頭寫的那樣,“夢是夜晚撕開的一個口子,在那里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
基于技術的加持,漢字也可以和傳統文化巧妙融合,變得鮮活靈動。專業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拆字動畫版)選取浙江11市的標志性風物,以剪紙的藝術形式,拼接成“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八個字,“活”字的“三點水”旁,化成杭州灣跨海大橋;“活”字右邊“舌”字的一橫,則是一把龍泉寶劍……創意精巧、妙趣橫生,盡顯浙江山水之美、發展活力之盛。
高超的拍攝技術下,美景的立體效果大為增強。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窗》,利用搭景與實景相結合的方式,采用高清數字攝影機、無人機等設備,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呈現出“詩畫江南”的深遠歷史和意象美感,彰顯“活力浙江”的鮮明時代感和現實感,也隱喻了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國之治”的重要擔當。
除了拍攝技術,特效技術可以實現超時空嫁接,豐富短視頻的內涵和表達。除了《如你所愿》,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浙江奇遇記》等作品也使用混合現實虛擬制作技術,并通過數字合成方式,實現實景和虛景合而為一的效果。
這次短視頻大賽的舉辦,讓我們在實踐中深切認識到,省域品牌是一種社會價值再造的傳播工具,具有強大的社會感召力和文化引領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省域品牌傳播需要探索更多新的“打法”,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要打破省域品牌傳播傳統格局,在傳媒生態、社會網絡、融媒技術的變遷中實現華麗蝶變;要借助地域性鮮明標識和流量王牌,讓省域品牌乃至國家形象真正跨越國界、凝聚人心;要為年輕人提供更大的舞臺,鼓勵更多探索和創新。我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短視頻創作者用巧思、出大招,為省域品牌傳播帶來更多可圈可點的精彩。
(作者:姜思鑠 )
標簽:
上一篇:環球今熱點:匠心獨運丨我國漆藝傳承興盛的秘訣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短視頻里的“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網聚世界中國風情】近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美麗
2023-04-01 09:53
原標題:我國漆藝傳承興盛的秘訣(匠心獨運)余聞榮漆樹是植物,其樹液,就是我們傳統上所說的漆,或曰生漆,經加工提煉,即為熟漆,又稱“大
2023-04-01 09:54
原標題:黃土氣息撲面而來史詩風格蕩氣回腸(引題)?陜西人藝版《白鹿原》原汁原味(主題)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攝影姚文生)根據著名作家
2023-04-01 09:55
原標題:西藏版《特殊作業》:一部“綻放”在雪域高原的兒童劇記者:劉文博、黃耀漫一段歡快活潑的歌舞拉開了西藏版兒童劇《特殊作業》的帷幕
2023-04-01 08:51
原標題:熱搜第一!引眾怒,網紅道歉澎湃特約評論員任然3月30日, 為什么癌癥一發現就是晚期 突然沖上微博熱搜第一,引發眾多網友討論。但真相
2023-04-01 08:39
原標題:《文心雕龍》何以成經典文學作品作者吳中勝從《文心雕龍》的歷代研究來看,人們通常是把它視為文章學理論著作,而不是視其為文章作品
2023-04-01 08:48
原標題:《忠犬八公》昨上映馮小剛演得沒壓力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電影《忠犬八公》于3月31日上映,這是馮小剛繼《老炮》之后再次出演男主角
2023-04-01 08:49
原標題:張國榮離世二十年,為何還有那么多人懷念他?中新網北京4月1日電(記者上官云)“人生路,美夢似路長,路里風霜,風霜撲面干。”這是《
2023-04-01 08:38
原標題:《歸路》今日大結局井柏然譚松韻十年愛情終圓滿由原作者墨寶非寶擔任編劇,井柏然、譚松韻(排名不分先后以姓氏首字母排序)領銜主演
2023-03-31 15:38
原標題:陜西人藝“茅獎三部曲”之一今明在津連演兩場(引題)?話劇《白鹿原》忠實紀念忠實(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今晚,陜西人藝“茅
2023-03-31 15:48
原標題:第25屆佐臨話劇藝術獎揭曉新民晚報訊(記者吳翔)第25屆佐臨話劇藝術獎頒獎典禮日前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舉辦,陳山、錢芳、符沖、丁美
2023-03-31 15:42
原標題:匯聚趙孟頫、文徵明、唐寅等名家作品(引題)?北京畫院美術館奉上園林書畫大展(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春光明媚的時節,不少市民
2023-03-31 14:47
原標題:何止八怪:“揚州八怪”的前傳與后史王建南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跨年大展“何止八怪——揚州繪畫三百年”于3月底收官。展覽從全國五家重
2023-03-31 14:49
原標題:杭州人筆下的“趣西湖”安置肉身的可親山水林潔“西湖雨奇·晴好”王志良山水畫展近日在西泠印社美術館舉行。展覽題名顯然來自家喻戶
2023-03-31 14:33
原標題:讓經典獲得正本清源式的回歸與重塑◎郭小男《牡丹亭》是一部經幾百年數代人反復錘煉演繹的藝術作品。以昆曲為代表的中國戲曲劇種,對
2023-03-31 11:55
原標題:78歲香港歌手再“出道”(引題)?直播間成為港樂復興新舞臺(主題)文匯報記者衛中“昏睡百年,國人漸已醒……”二十世紀80年代膾炙
2023-03-31 11:45
原標題:時過百年,復刻一出《霸王別姬》曹菲璐近日,央視戲曲頻道打造的戲曲節目《遇見當年》正式上線。節目用微電影的方式,將時鐘撥回1930
2023-03-31 11:39
原標題:相聲劇,是相聲還是劇?修雨薇“北京的魂兒,北京的范兒,北京的味兒,北京的孩兒。”大逗相聲的作品《同行的你》日前上演,引發對相
2023-03-31 11:45
原標題:去年上海網絡游戲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280億元,電競產業總產值269億元(引題)?爆款頻出,讓鮮活的中國故事奔赴世界舞臺(主題)文匯報
2023-03-31 11:43
原標題:全本牡丹亭得意處豈止愛情張之薇自2001年昆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之后,《牡丹亭》一劇幾
2023-03-31 10:33
原標題:張學友:人到60,不會退休中新網澳門3月31日電(記者張曦)在看自己出道以來的9次演唱會片段時,張學友輕輕擦拭眼角的淚,連連感嘆說:
2023-03-31 10:46
原標題:非遺傳承:新疆皮影“背后”有人中新網烏魯木齊3月31日電(潘琦)幾尺布,一盞燈,一個牛皮人兒,一副方言唱腔,上演人間萬事,調動千軍
2023-03-31 10:45
原標題:“北戲”師生集體吊唁孫毓敏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京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孫毓敏,3月28日因病離世,作為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名譽院
2023-03-31 10:51
原標題:馮小剛與“八公”有笑也有淚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3月29日,電影《忠犬八公》“我想陪在你身邊”主題首映禮在北京舉行,導演徐昂,監
2023-03-31 10:57
原標題: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舉辦人民日報上海3月30日電(記者曹玲娟)日前,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開幕。第三十八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
2023-03-31 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