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短視頻里的“詩畫江南、活力浙江” 今日熱搜

時間:2023-04-01 09:53:3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短視頻里的“詩畫江南、活力浙江”

【網聚世界 中國風情】

近日,由浙江省委宣傳部指導,浙江廣播電視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美麗浙江短視頻矩陣承辦的第一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全球短視頻大賽落下帷幕。這是2022年浙江省確定省域品牌主題詞“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后,邀請全球網友參與的一次創意征集,參賽短視頻達8259部,共有32部作品獲獎。大賽及視頻展播的全網傳播量超百億次,抖音平臺話題互動超17億次,覆蓋全球47個國家和地區。一部部制作精良又新意滿滿的作品,為全球網友打開了一扇扇了解浙江山水之秀、人文之美、創新之魂的亮麗窗口,為網絡文藝在新的語境下觀照現實生活、拓寬創作視野提供了新經驗新啟示,也拓展了我們關于省域品牌形象化、場景式、個體化傳播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關資料圖)

傳統意象演繹詩畫江南

山、水、橋,杏花春雨、粉墻黛瓦、幽深巷井……都是經典的傳統文化意象,是符合傳統審美的江南要素。從浙北的水鄉古鎮到浙南的田園村落,從浙西的秀山麗水到浙東的海島漁村……獲獎作品用豐富而精致的影像,刻畫了人景相融的美景,也傳達出濃濃的詩意,這正是人們心中“詩畫江南”的獨特意境。

船與水,是“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載體。據統計,30%的參賽作品用了“船”的意象,從烏篷船到游輪,象征從古至今的江南變遷。專業組三等獎作品《尋舟記》從良渚先民的遠航開始,引入“船”的豐富意象:既有古畫中的小木船,也有開天辟地的紅船;既有傳統端午節時的賽龍舟,也有現實中乘風破浪的巨輪。從遠古到當下,一條船的圖騰,娓娓道出江南魅力、浙江精神,給受眾帶來強烈的情感共鳴和視覺沖擊。

24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節氣中的江南,蘊含了悠久的歷史積淀和豐富的人文意蘊。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詩畫江南,活力浙江》(24節氣版)選取紅梅、雨水、云海、桃花、茶葉、梯田、夏荷、桂花、稻谷、雪枝等中遠景鏡頭,描繪了浙江11個地市的節氣與風景,展示了傳統文化瑰寶和大美浙江風光。

月與詩的結合,是令人神往的詩意想象,能帶來深遠的歷史感和意象美。專業組二等獎獲獎作品《月滿錢塘|在杭州地標看月相》,以杭州的西湖、西溪濕地、湘湖、雷峰塔、京杭大運河、千島湖等景點為地標,配上后期精心制作的月相變化,輔之以月亮主題的古詩詞“月點波心一顆珠”“澄江一道月分明”“千江有水千江月”,打造了一場月亮、詩韻、美景交相輝映的視覺盛宴。

從萬千江南傳統文化意象中選擇“聲音”這個獨特的角度,給人帶來驚喜。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聲動浙麗》選取浙江省麗水市的各種文化聲音,將縉云仙都、龍泉青瓷、龍泉寶劍、畬族舞蹈、松陽古民居等地方特色元素串珠成鏈,融合了美麗風景和人文特色,展示出浙江的山水人文之美。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聽·見 浙聲音》,則串聯了浙江省內的30個場景、50個原聲,以清唱越劇為配樂,徐徐展開一幅詩畫江南的瑰麗長卷。

精彩故事闡釋浙江活力

在信息過剩、傳播過度的網絡傳播環境中,注意力是最為稀缺的資源,而講好故事是突破這一困境的有效路徑。對“詩畫江南、活力浙江”這一宏大命題來說,用新穎的創意構思、獨具網感的敘事風格吸引年輕人關注,正是獲獎作品的努力方向,也讓作品呈現出一抹亮色。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制造懸念感,讓受眾能夠抓得住、看得進、有所得。最佳網絡傳播獎獲獎作品《如你所愿》,講述了一位年輕游客對玉琮“許愿”,玉琮用“不尋常”方式幫助他實現愿望的故事。年輕人的第一個愿望是“見偶像一面”,玉琮把他帶到正在創作《飲湖上初晴后雨》的蘇東坡面前。第二個愿望是走上人生“巔峰”,玉琮直接讓他“跳躍”到《富春山居圖》中。第三個愿望是“變成有錢人”,玉琮帶他穿梭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浙江的“雞毛換糖”時代,并啟示他“富裕要靠奮斗”的道理。作品用喜劇“預期反轉”的創作手法,帶領觀眾步入千年來“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美好畫卷,又傳遞了“上善若水”的中國智慧。《如你所愿》在社交平臺播出后,48小時內傳播量就突破千萬次,最終全網播放量2251萬次,微博話題閱讀量5468萬次,印證了講好故事帶來的巨大流量。

體現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故事自帶流量密碼。最佳海外傳播獎獲獎作品《在青山村安家》,以德國設計師克里斯從浙江非遺余杭油紙傘工藝獲得靈感,創作“飄”紙椅,并獲得國際設計大賽最高獎為切入點,講述設計師將中國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并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享受現代浙江鄉村生活的故事。作品中,克里斯一家對中國文化、家庭生活、鄉村世界充滿了真誠的熱愛,激發出一種跨越國界、跨越種族的情感共鳴,在海外社交平臺播放量超10萬次。

平凡背后的不平凡故事,更具有親和力和感染力。專業組一等獎獲獎作品《在菜場 我們談詩說畫》把目光轉向了煙火氣十足的菜市場:余姚“菜場作家”陳慧、蕭山“魚蝦畫家”沈建江、諸暨“水果詩人”趙杰……都市平凡人為所愛所夢而奮斗,一邊根植于庸常的人世間,一邊編織自己的海闊天空,讓他們有了閃閃發光的精神魅力。這就是“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深植于民間的原動力,既昭示了浙江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懷,也體現了求真務實、善于創造、繼往開來的磅礴力量。

真摯情感傳遞時代精神

短視頻的靈魂是人,是情。優質短視頻會在“情感價值的賽道”上拔得頭籌,引發人的真切共鳴,從而與人產生緊密的連接。

對漂泊在外的游子來說,家鄉是深深的掛念和揮之不去的記憶。組委會特別獎獲獎作品《家住兩岸——臺灣龍仔玉環行》,用微電影方式講述了一個時代故事。作品中,臺胞龍仔為緩解阿公對故鄉的思念之情,第一次來到阿公故鄉——浙江省玉環市拍攝風景,得到大陸青年阿華的熱心幫助。作品的影像表達非常簡單,語言也很樸素,但娓娓道來的筆觸、細膩動人的情感,表達了兩岸同胞心心相印的動人情懷。回臺灣前,龍仔脫口而出的一句“家鄉處處好風光”,完成了對故鄉從陌生到認定的巨大心理轉變。此刻,玉環不僅是浙江的縮影,更是臺灣同胞心中“家”的代名詞,游子與家鄉的深刻聯結也在情感升華中完成了。

深沉、持久的家國情懷之外,熱烈、歡快的情感也符合年輕人的審美趣味。大眾組二等獎獲獎作品《留學浙江》是浙江理工大學的留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中文說唱。陽光下,一群閃亮又可愛的年輕人,用不那么地道的中國話,從歷史、文化、科技、生活等多方面點贊浙江、點贊中國,“喜歡中國的文化從來不分南方北方,要把這里變成我的第二故鄉”“咸豆腐腦,咸粽子,咸豆漿,甜豆腐腦,甜粽子,甜豆漿。總是搞不清為什么要分甜黨咸黨,所有的美食我都要嘗一嘗……”作品充滿活力和趣味,吸引受眾自覺代入的同時,讓浙江的創新活力一覽無余。

技術創新豐富審美體驗

新技術的迭代,為短視頻注入更多創新基因,人工智能、VR、AR等新技術、新玩法,也讓人大開眼界。

技術與藝術的結合,能產生絕妙的視覺體驗和藝術享受。大眾組一等獎獲獎作品《“夢游·西湖·十景”》,把網紅畫家的色粉畫作品掃描成電子版文件,再通過軟件后期處理,最終形成3D效果。在這樣的技術下,水草、荷花、魚兒……由靜而動,“西湖十景”色澤艷麗、搖曳多姿,讓人分不清是夢境,還是仙境,正如作品開頭寫的那樣,“夢是夜晚撕開的一個口子,在那里我們可以去任何地方”。

基于技術的加持,漢字也可以和傳統文化巧妙融合,變得鮮活靈動。專業組二等獎獲獎作品《詩畫江南,活力浙江》(拆字動畫版)選取浙江11市的標志性風物,以剪紙的藝術形式,拼接成“詩畫江南、活力浙江”八個字,“活”字的“三點水”旁,化成杭州灣跨海大橋;“活”字右邊“舌”字的一橫,則是一把龍泉寶劍……創意精巧、妙趣橫生,盡顯浙江山水之美、發展活力之盛。

高超的拍攝技術下,美景的立體效果大為增強。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窗》,利用搭景與實景相結合的方式,采用高清數字攝影機、無人機等設備,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拍攝,呈現出“詩畫江南”的深遠歷史和意象美感,彰顯“活力浙江”的鮮明時代感和現實感,也隱喻了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國之治”的重要擔當。

除了拍攝技術,特效技術可以實現超時空嫁接,豐富短視頻的內涵和表達。除了《如你所愿》,專業組三等獎獲獎作品《浙江奇遇記》等作品也使用混合現實虛擬制作技術,并通過數字合成方式,實現實景和虛景合而為一的效果。

這次短視頻大賽的舉辦,讓我們在實踐中深切認識到,省域品牌是一種社會價值再造的傳播工具,具有強大的社會感召力和文化引領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省域品牌傳播需要探索更多新的“打法”,不斷拓展廣度和深度。要打破省域品牌傳播傳統格局,在傳媒生態、社會網絡、融媒技術的變遷中實現華麗蝶變;要借助地域性鮮明標識和流量王牌,讓省域品牌乃至國家形象真正跨越國界、凝聚人心;要為年輕人提供更大的舞臺,鼓勵更多探索和創新。我們也相信,會有更多的短視頻創作者用巧思、出大招,為省域品牌傳播帶來更多可圈可點的精彩。

(作者:姜思鑠 )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