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吉狄馬加:讓詩歌周成為城市文化符號

時間:2023-03-16 10:50:12    來源:成都商報    

原標題:

吉狄馬加:讓詩歌周成為城市文化符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毛渝川 蔣慶

“成都是名副其實的詩歌之城,絕不是一句溢美之詞,那是因為在中國詩歌史上,許多重要的詩歌事件和詩人都與這個城市有關,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應該倍加珍惜,同時還要創造性地加以繼承。”昨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獨家專訪中國作家協會詩歌委員會主任、成都詩歌周組委會負責人、著名詩人吉狄馬加,與其探討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意義,以及詩歌與這座“詩歌之城”之間的關系。

記者:本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的主題是“終極關懷:人類的生命與生態”,如何理解這一主題?

吉狄馬加:關于人類的生命與生態,無疑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但我以為當下的確更為重要,其現實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影響世界的區域性戰爭頻繁出現,有的戰爭甚至面臨失控的危險,促進和平、捍衛生命變得更為緊迫,這也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的人民的共同心愿。

記者:成都國際詩歌周已舉辦到第六屆,每屆都會有眾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和國際友人前來成都參加國際詩歌周。你覺得成都作為詩歌之城,它的優勢與魅力在哪里?我們應該如何由此深入打造“成都-詩歌之城”的文化名片?

吉狄馬加:我過去說過這樣的話,成都是名副其實的詩歌之城,絕不是一句溢美之詞,那是因為在中國詩歌史上,許多重要的詩歌事件和詩人都與這個城市有關,這是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應該倍加珍惜,同時還要創造性地加以繼承,現在的國際詩歌周就是一個很好的載體,今后還應該圍繞這一品牌,注入更多的讓這個城市具有詩性生活的內容,使詩歌在市民的日常生活里變成可以觸摸的東西,也只有這樣才能將詩歌滋潤人們心靈的作用發揮出來。

記者:我知道在巴黎、倫敦等城市,有著例如詩歌朗誦會等豐富的詩歌活動,往年成都也開展過成都·巴黎雙城詩人相關論壇等活動,你認為,應該如何以城市為載體,以詩歌為方式,與全世界進行文化交流?

吉狄馬加:在往年的成都詩歌周上,曾經把巴黎與成都的對話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應該說產生了很好影響,現在許多法國詩人還為這次活動的創意津津樂道,可以說給許多國家的詩人都留下了極為深刻美好的印象。這說明了什么呢?一句話,就是活動不能沒有新意,在內容上不能是上一次活動的簡單延續,在活動形式上也應該有更大的創新和提升,詩歌是精神和想象的產物,好的詩歌活動也應該建立在具有豐富想象和不同凡響的創意的基礎之上,這一點或許更為重要。

記者:你曾經說過,世界上有許多共通的價值觀,而這樣的價值觀能夠將世界上所有的民族緊緊聯系在一起,并不斷加強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間的對話和交流。我們具體到成都國際詩歌周上,這六年來,這樣的“對話交流”主要體現在哪些成果上?

吉狄馬加:成果當然是多方面的,每一次詩歌周論壇主題的設定,實際就是圍繞全人類共同價值找到対話的最大公約數,因為只有這樣,對話才可能有深度并取得更多的共識,實際上這也是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詩人,認識中國、認識成都的一種最為有效的方式,對古老成都與現代化成都深度的多樣性的探訪,當然同樣給詩人們,特別是外國詩人了解這座魅力四射的城市提供了可能。

記者:成都國際詩歌周對于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有何作用?在未來,成都國際詩歌周還會帶來哪些詩壇驚喜、引領詩壇哪些發展?

吉狄馬加:如何發揮并助力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作用,以上我已經說了很多,關鍵是要把詩歌周作為一種長久的文化積累,以及城市文化符號真正形成來辦,只有大家都形成了這種共識,那就是成都詩歌周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們城市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而這個部分還會長久的留存下來,最終成為一筆寶貴的遺產,如果這些都能堅持下去并且做到,我相信詩歌周給詩壇和這座城市的歷史帶來的驚喜才是具體的、有效的、并讓大家可共同期待的。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