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張冀:從生活中蘸墨,書寫有煙火氣的劇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日報記者 王笑妃
【文藝人物志】?
春節過后,剛從老家返京,編劇、導演張冀就開始走訪養老院和醫院,近距離觀察那些患上“老年癡呆”的人,傾聽患者家屬講述至親至愛與自己漸行漸遠的故事。張冀這次采風,是為了籌備新劇本《阿爾茨海默之家》,他希望通過一家人的視角,深入探索這個疾病給家庭帶來的影響。“我不想把這個病浪漫化,我想直面它的痛苦和其中涉及的社會性問題,呈現出更為真實的阿爾茨海默病,讓更多人關注到它。”張冀說。
“我們寫戲,要從真實生活中汲取養分,好戲永遠跟生活中那些絕妙的場景是一致的,不能從概念出發,機械化地寫作。”張冀每次去一線采風,都能從生活這片沃土中捧出靈感的果實。他曾在半夜跟隨基層警察追蹤嫌犯;曾在電線纏繞的城中村,拉著被拐孩子父親的手聽他傾訴;還曾在凌晨兩點的解放西,觀察年輕人的恣意青春……
深入地觀察與體驗,才能獲得接地氣的好故事。張冀堅持從生活中汲取養分,澆灌出靈感之花。去年3月,他被授予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后,曾在采訪中說:“我們文藝工作者要到生活中去,到人民中去,先扎根大地,再望向星空。”
戴著黑框眼鏡,斯文白凈的張冀,身上有股濃濃的書卷氣,他坦言自己從小就是“文學青年”,書和電影如同陽光雨露,滋養充盈著他的精神世界。中學時,同班的男生大多喜歡刀光劍影、快意江湖的武俠小說,他卻沉迷于19世紀俄國、法國的古典名著,神游于《紅與黑》的貝尚松古城中。
畢業后,張冀不想回老家安安穩穩地當一個銀行職員,選擇留在北京做自由撰稿人。2005年左右,張冀目睹電視劇行業的火熱,轉行成為一名編劇。剛入行,張冀一度無人賞識、生活困頓。三十多歲時,他去參加同學聚會,在一眾成家且有房有車的同學面前,不禁感到尷尬窘迫。數年寂寞、孤獨、潦倒的灰暗日子,張冀堅持著重復枯燥的寫作訓練,正像后來他寫的臺詞:“掉在水里你不會淹死,待在水里你才會淹死,你只有游,不停地往前游。”
長時間徘徊于編劇行業邊緣的張冀,終于在2012年因《中國合伙人》一炮而紅,這給他帶來了“如同核爆一般的巨變”。此后,《親愛的》《奪冠》《一點就到家》《我和我的祖國》“相遇”篇……他的作品包攬了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編劇獎、中國影協杯優秀電影劇本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原創劇作獎等重量級獎項。
在寫《中國合伙人》劇本之前,張冀曾沉迷于學習、模仿好萊塢的技巧,但他逐漸意識到,這樣寫故事好像“徒有一個漂亮的外殼,或者堆砌的技巧,內核卻是千篇一律,食之無味的”。隨著與《中國合伙人》原型人物接觸,張冀認識到曾經追逐美國夢的留學精英,最后回國實現了夢想,這是“活生生”發生在中國土地上,中國人自己的故事。
從這部戲開始,張冀認識到影視本土化的重要性:好萊塢的技巧和套路只是錦上添花,而本土化的人物和故事才是打動人心的關鍵,才是真正讓中國觀眾產生共鳴的關鍵。“我決定要到生活中去找原型,去觀察,去體驗,書寫從腳下這片土地生長出的普通人的故事。”張冀說。
從在空中樓閣里“閉門造車”,到鉆進人間煙火、體味生活百態,張冀開始走出自己的小書齋,走近各個角落、各行各業的普通人,走訪他們生長的家鄉,觀察他們工作、生活的環境,去理解“小人物”的困境、幸福和堅忍。說起去基層采風,張冀明顯興奮起來,話也變多了,“采風跟讀書不一樣,這時世界對你來說是新鮮的、打開的。我的人生好像也因此延長、拓展了”。
不斷地行走、翻閱大量真實資料,張冀越來越發現生活是“法無定法”的,許多細節是“編也編不出來”的。在創作《我和我的祖國》“相遇”篇時,資料中的幾行字一下子抓住了他的目光:“某次事故中,一位技術員為了搶救同伴,不幸遭受了核輻射。犧牲前,基地的領導問他:‘你叫什么名字,我都不知道。’因為研究原子彈,需要高度的保密工作,許多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只能一生隱姓埋名,隱于幕后,做無名英雄。”張冀不禁感嘆:“這些才是‘人話’,咱們坐在電腦前,很容易就寫出一些‘高大上’的臺詞和情節,可能反而離生活遠了。”他把這個情節直接“搬”到了劇本里,撥動了許多觀眾的心弦。
“煙火氣”常用來形容生活真實美好的一面,但張冀劇本里的“煙火氣”卻不止溫馨祥和,責任感驅使著他,讓他抗拒寫套路化的“爽劇”“甜劇”。張冀認為,電影也需要分享苦難,讓觀眾看到“邊緣人物”的掙扎和困境,引起人們對這些被漠視的“小人物”的關懷。正如魯迅所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我知道這樣的電影可能票房上、討論熱度上不行,但必須要有人不計效果、不計利潤地去做這件事,這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張冀堅定地說。
不管是從大城市學成后,回云南創業賣咖啡的青年,還是賽場上拼搏,“流汗流血不流淚”的女排,抑或是原子彈研發背后隱姓埋名的國防科研人員……采風中,張冀對人物故事入眼入耳入心,他將自己受到的啟發、撫慰、治愈,還原再創造后呈現給觀眾,將他們奮斗、堅韌與拼搏的真實人生,轉化為一個個熒屏上平凡又偉大的中國故事。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文學是一切一切的底蘊和基石(主題)——我看當下散文創作(副題)面對風云變幻、世事喧囂,作家學者們像一棵棵樹,仍然緊緊抓住腳下
2023-03-15 10:56
原標題:張冀:從生活中蘸墨,書寫有煙火氣的劇本光明日報記者王笑妃【文藝人物志】?春節過后,剛從老家返京,編劇、導演張冀就開始走訪養老
2023-03-15 10:38
原標題:話劇《屈原》在武漢首演3月14日,演員在表演話劇《屈原》。3月14日,由湖北長江人民藝術劇院、湖北三峽演藝集團創作演出的話劇《屈原
2023-03-15 10:35
原標題:導演大鵬攜《保你平安》亮相特別在乎廣州觀眾的看法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電影《保你平安》導演大鵬,主演王迅、張林亮
2023-03-15 09:33
原標題:第二季豆瓣打出9 4分(引題)韓劇《黑暗榮耀2》為何能高開高走(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韓劇《黑暗榮耀》第二季開播就在各大平
2023-03-15 09:51
原標題:陜西發布2022年六大考古新發現光明日報記者李潔張哲浩陜西省考古學會日前發布2022年陜西六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洛南夜塬遺址、旬邑西頭
2023-03-15 08:42
原標題:2023成都·印度尼西亞文化(電影)周在蓉啟動中新網成都3月14日電(記者岳依桐)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館主
2023-03-15 08:47
原標題:毛曉彤、張儷主演的都市劇《心想事成》正在央視八套播出(引題)京味胡同劇講透生活滋味(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邱偉由毛曉彤、張儷主演
2023-03-15 08:45
原標題:被“飯圈”籠罩的張頌文天津日報記者張鋼電視劇《狂飆》熱播后,高啟強的扮演者張頌文成為話題人物。隨著一夜爆紅,他原本平靜的工作
2023-03-15 08:49
原標題:《江右文庫》首批成果出版發行光明日報南昌3月14日電(記者王洋、李玉蘭、胡曉軍)《江右文庫》首批成果出版發行發布會13日在江西南昌
2023-03-15 08:56
原標題:“老子祭典”展演活動舉行近日,以“保護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弘揚老子文化”為主題,紀念老子誕辰2594周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
2023-03-15 07:34
原標題:《流浪地球2》在港熱映觀眾點贊國產科幻片新華社香港3月14日電(記者黃茜恬)太空電梯、無人機混戰、月球核爆……國產科幻電影《流浪
2023-03-15 07:34
原標題:“敦煌遺書數據庫”線上線下“上新”中新網蘭州3月14日電(記者丁思高瑩)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獻研究所所長趙曉星近日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
2023-03-14 22:48
原標題:三小時“馬拉松式”演出揚·沃格勒呈現全套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3月12日晚,國際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德累斯頓音樂節總監、莫里茨堡
2023-03-14 18:53
原標題:第二季《開場白》驚艷再收官,白巖松、劉德華、吳京等對話當代青年為什么白巖松堅定支持00后整頓職場?恪守長期主義的羅振宇還計劃做
2023-03-14 16:36
原標題:《發光吧,大女生》第二期“女生可以‘不講規矩 & 039;嗎?”觸發網友共鳴獨立,敢于活出自己,樂于面對自己的女性,正閃現出耀眼的光芒,
2023-03-14 16:37
原標題:考古確認陜西洛南盆地百萬年前已有人類活動記者12日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考古人員對位于洛南盆地的夜塬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確
2023-03-14 15:50
原標題:電影《紙騎兵》看片會導演范小天:小小的夢想也值得被肯定3月13日,電影《紙騎兵》在京舉行看片會,影片導演、編劇范小天,編劇焦歡出
2023-03-14 15:32
原標題:三聯書店推出《柯魯克自傳》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應妮)《柯魯克自傳:從漢普斯特德荒野到十里店》日前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2023-03-14 15:41
原標題:《內幕》發布先導海報郭富城任達華吳鎮宇方中信同臺飆戲3月14日,由麥兆輝自編自導,田啟文、邵劍秋監制,郭富城、任達華、吳鎮宇、方
2023-03-14 15:56
原標題:女性題材劇開始溫暖詩意師文靜近日,聚焦一對姐妹成長的都市女性劇《心想事成》開播,以生活流、治愈感的鮮明特征得到關注。今年以來
2023-03-14 14:56
原標題:作家殷健靈:兒童文學寫作像是登山和探險充滿挑戰中新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上官玉)通過兩條并行的故事線,探尋“成長”與“自我追尋”
2023-03-14 14:56
原標題:微短劇憑啥能火?大眾日報記者朱子鈺大眾日報實習生姜藝每集只有三分多鐘,由抖音、好有本領聯合出品的微短劇《二十九》一經上線便斬
2023-03-14 14:38
原標題:王凱:擔任《新民歌大會》推廣大使很有意義廣西日報記者趙娟3月7日,全國首檔大型新民歌實景創演秀《新民歌大會》推介會在南寧舉行。
2023-03-14 14:52
原標題:沈陽故宮展出西泠印社社員作品展現傳統書畫篆刻藝術中新社沈陽3月14日電(記者韓宏)西泠印社建社120年之際,由沈陽故宮博物院、西泠印
2023-03-14 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