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們對這場“讀書人的聚會”有何期待(主題)
——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側記(副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
直到2月26日,為期3天的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以下簡稱“訂貨會”)閉幕時,仍有很多人在納悶——為什么這屆訂貨會這么熱鬧?
“西壩河春風十里不擇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劉華杰用這句詩來描述展館周圍的人潮與路況,他說:“我是乘地鐵10號線來的,發現來會場的人非常多,國展入口處更是人山人海,我是歷屆書展的常客,感到這次書展意義非凡。”
1987年創辦的北京圖書訂貨會被譽為中國出版業的“風向標”,受疫情影響闊別兩年、延期三次,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終于伴著2023年的春風回到讀書人的身邊,曾經的行業盛會火爆“出圈”,衍生成一場“讀書人的聚會”。據組委會統計,現場參展參觀人數超10萬人次。
人們對這場聚會有何期待?記者采訪了一些置身書海的讀書人、做書人。
《復興文庫》(第一至三編)在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展陳。中華書局供圖
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現場增設了大量直播間。光明日報記者 陳雪攝/光明圖片
“出版界是我們讀書人的朋友”
2月24日,走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內,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人太多了”,當天,甚至有媒體把這句話放入新聞標題。為了參加訂貨會活動,南京大學古典文獻研究所所長程章燦專程趕到北京,他也為奔涌的人潮所觸動:“超乎想象,我看到排隊的大多是年輕人!有這么多人喜歡讀書,追求知識,這對整個社會都會起到示范作用。”
“學者、讀者、媒體朋友都是愛書的人,出版界是我們讀書人的朋友,大家是真正的同道知音。”程章燦說,過去兩年,學術界很多活動都在線上舉辦或干脆取消了,學者和廣大讀者都倍感遺憾,“線上交流和面對面交流是不一樣的,趁著這次書展,大家要趕快見見面、聊一聊,這樣的會面非常珍貴!”
據組委會統計,本屆訂貨會展示近40萬種圖書,展臺2793個,比上屆增長9.1%,規模進一步擴大,創歷屆之最。在訂貨會短短三天時間里,眾多知名學者作家帶來了自己的新作。
作家梁曉聲攜最新長篇《父父子子》現身會場,與讀者分享新書的創作歷程。梁曉聲介紹:“《父父子子》比《人世間》的格局要大一些。歷史的厚重感方面,比《人世間》更有分量。”至于為何取名《父父子子》,梁曉聲說,“父父子子”有著一種代代傳承、繼往開來的含義在內。
劉華杰帶來的是新書《草木有本心:身邊的博物學》,“我想講的是,普通公眾為什么要‘訪問’大自然”。近些年,劉華杰一直在大力呼吁重啟古老的博物學,他認為,博物學不僅是從大自然中“找樂子”,更不是玩物喪志,而是涉及重審人的本性、人與大地的世代情緣。在活動中,他送給讀者一句話:浮生常博物,記得去看花。
每遇書展,介紹新書活動必然“掛一漏萬”,據了解,本屆訂貨會場內外共舉辦文化活動345場,有讀者感慨:在國展,轉角遇到名家。
“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
從展館到書店,從會場到大學,訂貨會雖只有三天,但輻射周期和范圍卻越來越長、越來越廣。
上海書畫出版社重大項目部主任郭時羽說,人潮從國展向四面八方擴散,涌向在京高校、圖書館、出版機構……從訂貨會三天擴展至前后一周,數不清的思想在碰撞,一個個新選題在誕生,一本本新書在推進。本屆訂貨會的影響也許會在今后一年乃至幾年中持續發酵,大力推動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
據了解,本屆訂貨會參展單位達710家。此外,全國新華書店、民營書店、圖書館、館配商有3000余家單位派人參會。
打開書業人的參會日程表,用郭時羽的話來說,“幾乎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當當”。據了解,借古籍工作發展的東風,上海書畫出版社計劃打造一批藝術類古籍精品傳世項目,在抵京第二天,郭時羽便開始拜訪學者,聯絡師友。她拜訪的第一位學者,是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吳文光。吳文光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今年已77歲高齡。近期,由吳文光擔任主編、從日本博物館引進版權的兩種唐抄琴學文獻手卷即將出版,郭時羽正是專程來與吳文光溝通項目進度。
書展為書籍的誕生提供了交流的土壤,像郭時羽一樣,人們在溝通中掌握學界動態,結識新朋友,碰撞新想法。“這一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會是大家難忘的記憶。”郭時羽說。
“希望今后的書展延長展期”
“里面已經撤展了,你們現在進去,也沒有多少書了。”26日下午2點,訂貨會活動接近尾聲,在展館門前,一位保安勸阻未果,還是讓幾十位熱情的觀眾進了展館。據了解,本屆訂貨會首次開通觀眾預約登記注冊系統,憑身份證便可入場參觀,大大提高了讀者參與度。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兩名學生徘徊在展館前久久不舍離去。“昨天到時比較晚了,但還是看了一些新書。今天下了課,我們又立即趕了過來。”一位殷同學說,她曾經參與過上海書展的活動,頗有收獲,前幾天在網上看到訂貨會的新聞,便計劃要來。“看書、買書,參與其中,對我來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活動。”
“希望今后的書展延長展期”,訂貨會最后一天,讀者楊先生帶著女兒,早晨7點便從廊坊出發,趕到國展已時值正午,購書幾冊,仍覺意猶未盡,他用充滿遺憾的語氣對記者說:“我們看到新聞的時候已經晚了,這樣的文化活動,多辦幾天就好了。”
文化現場不僅吸引著廣大讀者,還有眾多媒體工作者。出版商務周報副總編輯周賀認為,從媒體人的角度來說,現場更容易發現新聞點。“雖然近幾年線上溝通方式已非常成熟,但還是線下見面的感覺更好、更親切,交流也更深入。”
2月末的北京氣溫逐漸回升,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在春風中落下帷幕。在回程路上,南昌青苑書店店長萬國英發了一條朋友圈,感慨訂貨會已成為我國文化界重要的交流平臺,并感謝書業近年來的信念與堅守。在這段文字的結尾,她寫道,“春天來了”。
(光明日報北京2月26日電 本報記者 陳 雪)
上一篇:123歲的上海佘山天文臺即將完成修繕向公眾開放-天天即時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人們對這場“讀書人的聚會”有何期待(主題)——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側記(副題)光明日報記者陳雪直到2月26日,為期3天的第35屆北
2023-02-27 09:48
原標題:新華全媒+丨123歲的上海佘山天文臺即將完成修繕向公眾開放興建于1900年的上海佘山天文臺歷經兩年修繕后即將向公眾開放。作為我國首座
2023-02-27 08:40
原標題:城市轉角的“逆光”書店照亮你的心在上海有這樣一家書店,面積不大,但一進門就鋪著平緩的盲道,每一件家具都沒有棱角,還分布著無障
2023-02-27 08:37
原標題:北京人藝話劇《雷雨》新一輪演出圓滿收官(引題)隨時代發展賦予經典更深理解(主題)北京日報記者李俐“不愧是經典!從劇本到表演,
2023-02-27 08:52
原標題:“桑巴往事”音樂會在國家大劇院上演(引題)楊雪霏:彈出古典吉他的更多可能(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上半場,埃托爾·維拉-羅伯斯《
2023-02-27 08:34
原標題:金巍為全部16首作品譜曲(引題)中央歌劇院古詩詞音樂會情韻動人(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鋼琴氣勢十足地奏出強音,舞臺正后方
2023-02-27 08:36
原標題:上海愛樂登臺國家大劇院,上昆全本《牡丹亭》晉京,上芭海外巡演蓄勢待發(引題)?春風借力,上海出品抵達更多“詩和遠方”(主題)
2023-02-26 18:51
原標題:從歷史學角度重新審視“平庸之惡”張弘納粹德國的高官阿道夫·艾希曼1942年出席萬湖會議,被任命負責執行屠殺猶太人的最終方案,并且
2023-02-26 17:55
原標題:來自北大荒的女作家陸星兒鐘振奮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的中國文壇,有一個特別的現象,那就是一大批知青作家的集體登場,他們以自己過
2023-02-26 15:42
原標題:《斷網》廣州辦首映禮郭富城林家棟上演“相愛相殺”中新網廣州2月26日電(記者程景偉)“首映在廣州”——電影《斷網》首映禮25日在廣州
2023-02-26 15:53
原標題:《女士的品格》中出演職場女強人(引題)?萬茜:自己跟姚薇的打拼心態很接近(主題)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都市劇《女士的品格》正在湖南
2023-02-26 15:52
原標題:為什么我們期待去現場看演唱會等待了1170天,浙江的演唱會市場終于回歸了。2月14日,薛之謙2023年“天外來物”巡演首站官宣——3月18
2023-02-26 15:41
原標題:《安娜·卡列尼娜》華麗舞美詮釋安娜愛情悲劇王潤俄語音樂劇《安娜·卡列尼娜》將托爾斯泰文學巨著濃縮成為兩個小時的舞臺劇本,自201
2023-02-26 15:40
原標題:文學批評不可能遠離“現實”洪子誠我認識孟繁華是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當時是我的領導,所以我一直尊稱他為“老孟”,都不敢直呼他
2023-02-26 14:48
原標題:天津:老城里的手藝人光明日報記者劉茜陳建強一處處非遺展館,一件件非遺實物,一個個非遺故事,承載著獨具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彰顯
2023-02-26 14:34
原標題:浙江文旅觀察:文物IP如何出圈?中新網杭州2月26日電?記者童笑雨浙江省文旅廳黨組書記陳廣勝日前在浙江省文物局長培訓會上坦言,在文
2023-02-26 14:44
原標題:《流浪地球2》視效總監徐建:110人在成都制作“太空電梯”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張世豪實習生凌格文飛船穿梭時的撞擊、墜落的太空電梯
2023-02-26 13:50
原標題:《中國科幻口述史》在成都首發中國科幻,生生不息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2月25日下午,成都傳媒集團旗下成都時代出版社重磅新書
2023-02-26 13:48
原標題:中國首部“詩圣”題材舞劇《杜甫》煥新升級中新網重慶2月26日電(記者鐘旖)“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
2023-02-26 13:56
原標題:科學劇《化學秀》六月登津門舞臺今晚報訊(記者王洋)記者自北方演藝集團獲悉,百老匯互動親子科學劇《化學秀》中文版將于6月16日、17
2023-02-26 11:51
原標題:童書成為現場那顆“閃亮的星”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正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朝陽館)舉辦,昨天正逢周末,童書展區
2023-02-26 11:34
原標題:頻頻遭遇藝人“塌房”影視劇選人看走眼要花多少冤枉錢?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邱峻峰前不久,曾因吸毒被抓的歌手含笑在改名(韓樸俊)后
2023-02-26 11:40
原標題:《劇院魅影》中文版10月登陸北京(主題)阿云嘎、劉令飛、何亮辰成為首批“中國魅影”(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田婉婷8年前,韋伯經典音
2023-02-26 10:38
原標題:紀錄片《堅毅之旅》獲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中新社柏林2月25日電(記者馬秀秀)第73屆柏林國際電影節25日公布主競賽單元獲獎名單,由法國導演
2023-02-26 10:54
原標題:北京圖書訂貨會作家分享“書”外事北京青年報記者張嘉張恩杰在第35屆北京圖書訂貨會上,多位作家亮相不同展館,與嘉賓對談創作體會,
2023-02-26 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