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雷達跟蹤正常!”
==============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渭南雷達跟蹤正常!”
“太原雷達跟蹤正常!”
“青島雷達跟蹤正常!”
……
每當有飛行任務時,我們總能從電視直播中,清晰地聽到指揮控制中心大廳里傳出類似的報告聲。這些“監護”著航天器飛天的雷達設備,就像是牢牢掌握其飛行軌跡的“風箏線”,擁有著“千里眼”的本領,無論航天器飛得多高、多遠,其一舉一動都被“盡收眼底”。
站高望遠,“火眼金睛”只為追尋到底執行發射任務時,為精密跟蹤火箭的位置,除了依賴火箭上的光學設備外,還要靠無線電波工作的雷達,進行火箭主動段外彈道軌跡測量任務。相比受限于天氣的光學跟蹤、依賴火箭上設備的遙測,雷達監測對于火箭上升段的探測更安全、更可靠。
在今年空間站建造任務中,投入使用了國內首部大口徑雷達遙測一體化系統,該雷達主要承擔火箭主動段外軌道測量任務,探測距離可達數千千米,可完成火箭遙測信號下行接收與解調工作,實現對火箭的精密跟蹤,對火箭的安全飛行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些“千里眼”有不同形式。如“反射式跟蹤”式雷達,工作方式就是“自問自答”:由雷達發射無線電信號,遇到飛船后反射回地面,幫助飛控中心了解飛船的飛行軌跡。這個過程就像是雷達在自己“提問”,自己找答案。而“應答式跟蹤”式雷達,工作方式是“一問一答”:雷達發出信號,飛船上的應答機接受到之后,又返還一個信號給地面雷達測控站,這個過程就像是雷達發問:“你在哪兒呢?”飛船回答:“我在這兒呢!”
這些“千里眼”作用高度有多高?“反射式跟蹤”式雷達探測距離在幾百千米,“應答式跟蹤”式雷達能達到數千千米。我們的飛船進入軌道的高度在距離地球數百千米,所以雷達可以輕輕松松“看”到它。
一覽無遺,“天羅地網”只為全面保障太空中有數以百計的各國人造衛星,以及近地空間站等航天器,雷達要如何“看清”哪個是我們的神舟飛船,哪個是我們自己的空間站呢?
在每個航天器上,都會安裝獨特的接收機、應答機等設備作為雷達的“助手”。這個過程就像是在打電話,雷達通過無線電波發出信號,向航天器發出“你在哪”的信號,安裝在航天器上的接收機接受這個信號,通過應答機以無線電波形式發出位置反饋。在這些引導信息的幫助下,雷達就能準確截獲目標,開始跟蹤,測量出航天器更加精確的軌跡信息。此外,為提供高精度的測量性能,科研人員對新一代的測量雷達進行了升級,具備對目標成像的功能,通過位置和圖像信息,確保雷達不會“看走眼”。
在今年的發射任務中,科研人員還配備研制了新一代船載測量雷達。這讓人不免有疑問:上天的事兒,為什么要用船呢?
原因就在于測量船是航天測控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陸地測量站相比,測量船可在廣闊的大洋上靈活選點布站、機動應急測控,不僅能夠測量飛行器軌道,也能夠發送控制指令,遙控衛星進行變軌、姿態調整、太陽能帆板展開等動作。而新一代船載測量雷達則采用高可靠設計,雷達上安裝了先進的姿態測量設備,無懼海上風浪,可以在測量船搖擺的情況下得到和地面一樣高的測量精度,為航天測控任務提供了高精度測軌數據。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靈渠,究竟是一條怎樣的渠(主題)——來自“中國秦漢史研究會第十六屆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報道(副題)光明日報記者計亞男開鑿于秦始
2023-01-03 13:51
原標題:全市各大劇場實現應開盡開(引題)元旦假日全市線下營業性演出303場(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數據顯示:2
2023-01-03 13:47
原標題:“藍兔子”好不好看,不妨交給時間去評判作者:徐剛據2022年12月29日《成都商報》報道,兔年春節將至,近日在一張標價為1 20元的郵票
2023-01-03 13:33
原標題:手藝,讓生活更美好(逐夢)王劍冰一山東,濰坊。走進楊家埠村一間敞亮的大屋,就仿佛走進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那么多的“蝴蝶”集
2023-01-03 13:33
原標題:在戲謔搞笑中拆解中年危機師文靜1月1日,靳東、宋佳主演的開年都市劇《縱有疾風起》播出,“背叛”“復仇”“搞笑戲謔”等成為看點,
2023-01-03 13:45
原標題:中國電影2022:現實主義、類型化與問題意識張沖2022年中國內地電影總票房約為286億,電影票房排行榜前幾位的有《長津湖之水門橋》《獨
2023-01-03 10:41
原標題:中國戲劇2022:走出“討好型人格”?閆小平在2022年很多個演出暫停的日子里,不少演職人員仍然在排練廳、劇場里孤獨地蹬踏,沒有全部
2023-01-03 10:41
原標題:李梅:只想做個真誠的演員牛嘉宇她憑借《酗酒者莫非》獲得2018國際戲劇學院獎最佳配角獎,作品《第十二夜》獲得1994年亞洲演劇祭舞臺
2023-01-03 10:37
原標題:三年修繕重新開放記者帶你探訪北海漪瀾堂→日前,北京北海漪瀾堂古建筑群經過近三年的修繕及布展工作,全面對游客恢復開放。漪瀾堂位
2023-01-03 10:52
原標題:湖北鄂州詩歌音樂節迎新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礦燈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23年元旦,湖北省鄂州市詩歌音樂節上演,以文
2023-01-03 10:42
原標題:北京推動傳承急需保護的非遺項目人民日報北京1月2日電?(記者潘俊強)記者從北京市文旅局獲悉:近日,北京出臺《北京市急需保護的非
2023-01-03 09:35
原標題:2022武漢雙年展舉辦人民日報武漢1月2日電?(記者范昊天)近日,“藝以通衢——2022武漢雙年展”在湖北武漢舉辦。285位中外藝術家及團
2023-01-03 09:54
原標題:中國工美館、中國非遺館元旦恢復開放(引題)四大展覽奉上文化盛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王廣燕1月1日,中國工藝美術館、中國非物質文
2023-01-03 09:42
原標題:四川博物院蘇軾主題展受熱捧(引題)賞東坡風采品蜀地勝韻(主題)劉裕國“這次展覽特別用心,四川博物院值得表揚。”“今天真是賺大
2023-01-03 09:38
原標題:莞博三星堆特展驚艷亮相人民日報海外版電(黃翼)悠揚的古琴聲仿佛從時空深處傳來,光影變幻出三星堆青銅面具的圖案,威嚴神秘的青銅
2023-01-03 09:50
原標題:博物館在免票政策之下收入不減反增,這歸功于文創產品的開發。數字技術的注入,使傳統文化的發展逐步躍升為文創新經濟產業(引題)博
2023-01-03 08:53
原標題:小寒:踏雪尋梅,年味漸濃(解碼二十四節氣)小寒是冬季倒數第二個節氣,它的到來意味著一年將近尾聲。小寒一般于1月5-7日間交節,《月
2023-01-03 08:36
原標題:序幕中第一個說臺詞中間數小時漫長等待(引題)當年“歡顏”今“如夢”胡慧中站上保利舞臺(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郭佳40多年前,一部
2023-01-03 08:41
原標題:陶都承古韻宜興氣象新(城市味道·行走縣城看中國)人民日報記者王漢超蘇東坡沒想到,他買田置地、籌劃隱居的一片野山,后世成了燒制
2023-01-03 08:41
原標題: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展啟幕將持續至3月12日(引題)雙年展詮釋“藝術的北京”(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近日,2022首屆北京藝術雙年
2023-01-03 08:36
原標題:臺上說學逗唱,臺下笑聲爽朗,感受曲藝之鄉的煙火氣——(引題)茶館聽相聲開心過元旦(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劉莉莉辭舊迎新之際,我市
2023-01-03 07:42
原標題:三星堆頂尊跪坐人像和青銅神獸的三維模型拼接成功記者1月1日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獲悉,三星堆遺址3號祭祀坑出土的頂尊跪坐人像與8
2023-01-02 15:40
原標題: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引題)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設加速開啟(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楊俊峰全國建成1700多家互聯網醫院,7000多家
2023-01-02 07:37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迎建院15周年人民日報海外版電(黃詩雨)2022年12月22日,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15周年,劇院繼續秉承“人民性、藝術性、國際
2023-01-02 07:43
原標題:2022年中國電影:新主流電影引領市場行業發展彰顯韌性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新華社記者國家電影局1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電
2023-01-02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