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頻頻冒出一種新的“不明疾病”——“幻陽癥”。
廣大網友紛紛表示自己出現了此疾病的諸多“癥狀”:
(資料圖)
1、總覺得自己身體哪里不舒服,咽痛、頭痛、肌肉酸痛……
2、參照網上或身邊陽了的親友的癥狀反復比對自身,對身體感受過度警覺與檢查,例如多次吞咽口水以判斷嗓子是否干疼、身體感到燥熱便忍不住測量體溫、肌肉有酸痛便擔心是不是出現癥狀、一天多次測抗原等等;
3、關注相關信息動態,例如身邊有誰陽了、陽了有什么癥狀、多少人陽了、陽了后會如何……
4、反復詢問、分析、判斷自己是否有接觸陽性人員或環境的可能性及接觸時間等等;
5、既擔心自己是否陽了,又希望早點陽了算了。
對此,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精神心理科心理治療師徐轅虹、主治醫師王美娟給予大家解答。兩名專家均表示:“幻陽” 是對未知情況的焦慮,屬于正常反應,不要一味害怕。
在社交平臺上,網友熱議“幻陽癥”。圖源:澎湃新聞記者陳斯斯
上述專家表示,從心理學專業來說當然不存在“幻陽癥”,“幻陽”的出現,反映的其實是大家在面對短期內疫情發展迅速變化,心理上出現的不適應狀態。調侃“幻陽”的背后,是大家對陽了之后未知情況的焦慮:青少年擔心影響學業、中年人擔心工作進度受影響的同時還十分擔心家中老人孩子感染了怎么辦、老年人擔憂對身體狀況的危害等等。
“經歷了三年抗疫過程,大家先后經歷過大大小小各種不確定性。面對未知的、不確定的情況,擔憂、焦慮的情緒都是正常的反應,就算經歷過再多,也仍然可能會出現。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擔憂不可控的事情,恐慌的、極力的去避免負性情況的發生,而是盡量保持適度的情緒反應,并采用積極的、合理有效的方式應對。”徐轅虹說。
那么,面臨感染的可能性,一直感到焦慮怎么辦?
王美娟說,未來總是充滿未知,試圖掌控不確定性最終只是徒勞,往往越想要掌控則越容易不安、焦慮。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掌控不可控的部分,例如我們每天接觸的人、環境是否會有陽性,又在何時何地接觸過哪些人、哪些東西;而是做好我們可控的部分,例如個人生活、家庭防疫狀況。具體來說可以嘗試以下內容:
1、理解自己因當下環境影響而產生的正常的焦慮反應。
2、關注權威平臺、官方科學的信息,且關注疫情消息的時間不宜過長,適時轉移注意力,減少過度暴露在信息轟炸之下而難以篩選、鑒別。
3、做好個人防護,科學預防,適度未雨綢繆,但要減少不必要的過度囤積、哄搶。如果一味地跟隨焦慮情緒進行不恰當的預防與儲備,對緩解焦慮并沒有幫助,甚至有可能強化焦慮行為。
4、盡量保持自己的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節奏,吃好、喝好、健康飲食,適度補充營養,保證身心得到充足休息。
如果真的變成“陽過”了,怎么辦?兩名專家表示:要相信權威,保持情緒穩定。
徐轅虹指出,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傳播力雖然增強,但對人體機能的危害性確實是減弱了,大部分感染者表現為輕癥或者無癥狀,因此真的陽了也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負擔。與其思前想后,不如保持情緒穩定,更有益于恢復健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關注權威科學的信息指導,合理看待軀體癥狀,減少對軀體不適嚴重程度的災難化;
2、正確服藥、休息,若癥狀無法緩解或加重,請及時前往醫療機構就診;
3、不必對陽了后學習、工作和家庭受到影響而過度擔憂,要理解自己當前的困境,減少不必要的自責、內歸因,將注意力從想法轉換到可采取的有效行動上,例如好好休養以盡快康復、在有限的狀態及環境下嘗試做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
總的來說,對于疫情與防疫的相關信息,應保持適當程度的重視,既不宜過分關注影響正常生活,也不能過分樂觀而掉以輕心。更重要的是,無論沒陽、“陽過”或者“陽康”,保持良好、穩定的情緒狀態,都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對各種狀況的實際應對能力。
最后,若發現“幻陽”無法通過自行調節緩解,甚至逐漸發展為“恐陽”,并對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一定影響,建議您及時尋求精神心理相關專業人員的幫助。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巨然雪圖·軸》(局部)作者巨然(五代)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巨然,生卒年不詳,江寧(江蘇南京)人,五代畫家。他是位僧人,早年在南
2022-12-18 13:47
【視線】原標題:職場節目:唯有真實才動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鄧崎凡就讀于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的19歲姑娘王星星為了在一次省級職業技能大賽中獲
2022-12-18 07:56
【藝評】原標題:文字謀心音樂謀魂劉穎余上個世紀90年代,是一個奇妙的時代。有一陣子,我們都熱衷成為一個音樂發燒友,以幾百元的月薪,去購
2022-12-18 07:56
原標題:清清的小河周養俊送信送報,每天都要過幾趟河。送了河東送河西,送了河西又送河東;只因河水是繞山走的,人又都住在河兩岸的半山腰上
2022-12-18 06:34
原標題:鄉村老屋苑廣闊以前農村的房子,都是土打墻,草苫頂,不能說是茅草屋,但肯定沒有青磚紅瓦的房子那么結實。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搬了
2022-12-18 06:54
原標題:一壺老白茶李風玲周末。深秋。下午。伏案疾書,忽然就覺得喉嚨干,于是起身泡茶。剛鋪下茶席,書房里的兒子走過來說:“媽,今天我來
2022-12-18 06:48
原標題:小雪有味劉芳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小雪,是二十四節氣里最有味的。小雪到,有美味。小時候,最盼著小雪,因為放學回家后,能享用“一鮮
2022-12-18 06:52
原標題:鮮美的豆腐乳李成在我家鄉,差不多家家都做豆腐乳。我們那里都是春節做“年豆腐”時,特意留出幾板豆腐,擱在陰涼處,稍稍被風吹干,
2022-12-18 06:46
【作品廣議】原標題:重新認識“熊樣”肖承森漫畫,是觀察和洞悉人性的藝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漫畫作者經常把各種動物請到自己的作品中,熊
2022-12-17 18:47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3期)高度重視?山東?于昌偉拷問?陜西?李天躍消失的音符?山東?張運河盼兒?江蘇?陳景凱脫了皮,命休矣?山西?
2022-12-17 16:52
原標題:助力中軸線申遺北京鐘鼓樓周邊歷史風貌逐步恢復北京的中軸線申遺文本將于2023年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目前,申遺工作進入到了倒
2022-12-17 05:54
鄉村工匠原標題:“一見鐘琴”守匠心從2008年白玉昆選擇返鄉創業投身馬頭琴制作行業,到如今成為內蒙古興安盟內首屈一指的民族手工藝非遺傳承
2022-12-17 05:48
原標題:澳門舉辦大型會展呈獻五個“美食之都”魅力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劉剛李寒芳)“澳門之味巡禮——五都薈萃”16日晚在澳門金光大
2022-12-17 05:48
原標題:“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文化展”在澳門開展新華社澳門12月16日電(記者李寒芳劉剛)“賀歲迎祥——紫禁城里的春節文化展”16日
2022-12-17 05:50
實證西域為中國固有領土之⑤原標題:古稱高昌的吐魯番,為什么被贊為“世界上最富有的露天考古博物館”?吐魯番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地方,這里有
2022-12-15 19:38
原標題:《卿卿日常》里,九川禮儀為何各不同?這部戲的禮儀從最開始的時候,最吸引觀眾的就是九川禮儀各不相同了。從第一集開始,我們就看到
2022-12-15 05:44
原標題:此“郁金香”非彼“郁金香”唐代的外來香料真“香”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陳品中國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石器時代就有焚香祭祀的行為,先祖
2022-12-14 13:42
原標題:《故鄉潮州》出版專訪陳平原教授(引題)談論故鄉,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心境(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王勉而心境好解,這學問又是如
2022-12-13 20:33
原標題:《逐光的孩子》高校“開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通訊員卓張鵬胡蘭楊倩文攝影彭佳12月11日,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藝術大思政課《逐
2022-12-13 17:34
原標題:打磨六七年小說《天圣令》講了什么故事?中新網12月12日電近日,兩場主題為“從‘天圣令’看宋韻文化”的講座舉行,著名作家蔣勝男從
2022-12-13 13:50
原標題:《人在草木間》系列融媒體報道今起推出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
2022-12-12 21:39
原標題:山西明日起多個文化場館恢復開放記者日前了解到,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太原市博物館、臨汾市博物館以及太原市圖書館等文化場
2022-12-12 20:36
原標題:《三體》上線首日播量放過億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張翀12月10日,《三體》動畫在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全網獨家上線,首周兩集連
2022-12-12 19:33
原標題:郭沫若屈原研究的時代氣象晚清七十年,中西文化在激烈碰撞中相互借鑒、吸收和融合。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之下,20世紀上半葉的楚辭研究在
2022-12-12 14:45
原標題:中國近代日記研究的拓展、反思與未來(主題)——從“日記研究叢書”說起(副題)日記這種文獻類型和書寫方式,在中國具有悠久的傳統
2022-12-12 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