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人員正在檢查設備。受訪者供圖
一個要在天上“玩火”,一個要在天上“煉丹”,中國空間站夢天實驗艙中這兩個科學實驗柜堪稱最“火熱”的一對——燃燒科學實驗柜和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
日前,實驗柜主任設計師等研制人員向《中國科學報》揭秘了夢天艙如何點燃太空中最熱的一把火。
(資料圖)
1600℃的“煉丹爐”
1600℃!這是夢天艙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的最高工作溫度,也是國際空間站科學實驗艙能夠達到的最高溫度。
銅的熔點是1085℃、單晶硅的熔點是1410℃……實驗柜的工作溫度越高,能研究的范圍越廣,出現變革性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在太空中做材料科學研究,幾乎是每一位材料學家的夢想。
“空間站的重力只有0.001~0.000001個加速度,很可能產生地面無法制備的材料。”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究員、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科學實驗系統主任設計師劉學超表示。
但是,中國科學家要想實現夢想卻不易。國際空間站中,美國命運號實驗艙最高工作溫度為1400℃、歐洲哥倫布號為1400℃、日本希望號為1600℃、俄羅斯科學號為1200℃。
“過去我們沒有資源,現在有了很好的機會。我們在立項時就確定,所有技術指標均不低于國際空間站同類裝置。”劉學超說。
他們說到做到。目前,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的一系列指標國際領先——溫度穩定度達到正負0.2℃、自動化樣品數量為16支、首次采用X射線實時觀察。
一次性批量處理16支樣品,打破了日本希望號GHF材料實驗裝置15支的紀錄。這意味著,航天員掛上16支樣品后,幾個月都不需要進行任何操作,實驗柜將自主完成所有實驗,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精度。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副研究員、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科學實驗系統主管設計師張明輝表示,批次實驗有點像左輪手槍的彈匣,依次輪轉進行實驗。而對整個實驗過程實時拍照的CCD相機則像是太上老君的童子,時刻守護著“煉丹爐”。
據了解,為了提高空間實驗成功率,科學家在地面進行了大量匹配實驗,和空間實驗的比例達到95:5。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張明輝說:“我們這里是天上一次加熱實驗,地面千錘百煉。”
多重手段確保絕對安全
“在空間站‘玩火’是不是太危險了?”從夢天艙燃燒科學實驗柜立項第一天起,這樣的質疑就不絕于耳。
但是,燃燒現象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更何況空間燃燒實驗有望產生重大科學成果,這也是全球的熱點研究方向。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燃燒科學實驗柜科學實驗系統主任設計師鄭會龍表示,太空去除了對流的影響,可以深層次理解燃燒機理,有助于航空航天發動機研究、新材料合成、PM2.5產生機理分析等。
“我們的空間實驗開展得晚,但也因此具有了后發優勢。”鄭會龍表示,夢天艙燃燒科學實驗柜通用性強、功能強大,傳感器最高可測3000℃高溫,高速相機每秒鐘可拍攝3000張照片,將面向全世界科學家開放科研項目申請。
為了保證燃燒實驗的絕對安全,研制團隊采取了多重措施:實驗中火苗最大只有3根生日蠟燭的燃燒量,而燃燒室能承受9個大氣壓的壓力;燃料同氧氣隔絕放置,防止意外;燃燒產物多重過濾回收,保證航天員生命健康。此外,研究人員還設定了很多預警系統。
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則在國際上首次將X射線裝置搬到了空間站。
航天科技集團蘭州空間技術物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科學實驗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孫晉川表示,X射線實驗裝置是空間科學實驗的“火眼金睛”,可以通過可視化手段,獲得材料樣品在制備過程中的實時圖像信息和數據。
為了避免X射線對航天員健康產生影響,研制團隊設計了一套屏蔽吸收系統,就算裝置滿功率輸出,X射線溢出量也遠低于國家標準。
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還通過技術攻關,實現了內部1600℃、外部低于40℃的效果,使實驗柜摸起來不冷不熱,跟航天員體溫差不多。
交一份完美答卷
10月31日下午3點半,夢天艙隨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海南文昌現場觀看發射的劉學超、鄭會龍等人激動地在草坪上飛奔起來。
那一刻,他們百感交集。
所有技術指標均不低于國際同類裝置,還有許多國際首次,意味著從設計到研發必定要經歷艱苦的攻關過程。6年時間,他們已經數不清失敗過多少次。
有一次,加熱陶瓷結構件接連三次斷裂,每次都要重新設計、開模、實驗。最后一次上力學臺前,同事跟劉學超說,自己昨晚夢見陶瓷又裂了。劉學超苦笑道:“巧了,我也做了一樣的夢。”還好,那次實驗終于通過了。
為了批量放置16支樣品,來自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技術專家前后做了10套方案,怎么都放不下。但他們告訴自己,不行,一定要放下。最終通過不斷迭代設計,將空間用到極致,16支樣品放下了。
為了總重量不超標,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設計方案歷經5輪減重,在保證先進性、安全性的同時從每個細節摳重量。最后一輪時孫晉川笑稱:“能不能別減柜子了,我自己體重都減了好幾斤。”
多少次覺得“堅持不下去了”,但最終還是爬起來成為“打不死的小強”。回頭再看,孫晉川自信地說:“這些攻克下來的具體技術都成為了我們掌握的核心技術。”
在這場全國大協作中,來自各頂尖科研機構的專家們也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沒有這么多單位的支持,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么復雜的工程,這體現了我們國家強大的設計、科研和集成能力。”鄭會龍說。
尤其是最近幾年,為了保障后墻不倒,大家沒有節假日,冒著疫情的風險一出差就是一個月。今年春節,來自全國各地的研制團隊齊聚北京,進行正樣機交付前最后的調試,除夕之夜工作到凌晨一兩點,大年初一早上8點又來到現場工作。
“我們整個團隊幾乎都拼了老命。”鄭會龍說,“既然承擔了國家任務,就要交一份完美的答卷,這就是航天精神,也是我國航天事業能夠不斷超越自我的根本原因。”
(原載于《中國科學報》 2022-11-30 第4版 綜合)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對話甘肅省博物館文創中心設計師團隊——(引題)精美靈動的文創產品這樣產生(主題)人民日報記者付文核心
2022-11-30 16:43
原標題:山西展出商周青銅盤珍品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鄒雅婷西周晉叔友父盤。山西博物院供圖近日,“盤之典——商周青銅盤特展”在山西博物院開
2022-11-30 05:49
原標題:剛剛!“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評審
2022-11-30 05:30
權威快報原標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申遺成功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我國申報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
2022-11-30 05:32
原標題:河南仰韶村遺址發現5000多年前大型房屋基址新華社鄭州11月28日電(記者桂娟、史林靜)130平方米的大房子、“混凝土”地坪、大型防御壕
2022-11-29 08:45
解碼·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原標題:復原技藝,轉化創意,組建樂團(引題)曾侯乙編鐘的文創旅行(主題)人民日報記者李霞當前,依托博物館等文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江蘇鹽城建湖縣出土1 5噸唐宋錢幣11月28日,新江蘇記者從鹽城市建湖縣文旅部門獲悉,該縣岡西鎮雙墩村發現一處北宋末年的錢幣窖藏遺存
2022-11-29 05:34
原標題:李仁清:拓古傳今“復活”石雕在位于鄭州市金水區文化館的工作室里,李仁清查看完成后的拓印作品(11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安攝上
2022-11-28 22:45
原標題:多元粵劇節目亮相香港“粵劇日”活動新華社香港11月27日電(記者黃茜恬)香港特區政府康文署27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和香港太空館舉行一年
2022-11-28 17:27
原標題:新聞特寫丨古船“歸港”海洋木質文物該如何保護?眼前,這個在江面上行駛的長方形大家伙,名叫“奮力輪”。在它懷抱里,靜靜躺著一個
2022-11-28 05:25
原標題:海南省第六屆少數民族文藝會演開幕新華社客戶端海口11月27日電(周慧敏、譚生其)為繁榮和發展海南省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各民族交往交
2022-11-28 05:38
原標題:在古鎮見證戲劇“豐碩生長”——第九屆烏鎮戲劇節開幕記者:段菁菁、鄭夢雨25日晚,在位于浙江省桐鄉市的烏鎮大劇院,烏鎮戲劇節發起
2022-11-27 15:31
原標題:《愛的二八定律》熱播引發觀眾思考人生態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都市情感劇《愛的二八定律》正在騰訊視頻熱播。該劇
2022-11-27 07:34
【視線】原標題:硬核科技助力中國水下考古取得新的歷史性突破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22根巨型弧形梁組成的長48米、寬19米、高9米、重約8800
2022-11-27 07:45
原標題:《平民英雄張富清傳》研討會舉辦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鄒明強)近日,湖北省報告文學學會在省文聯主辦了《平民英雄張富清傳
2022-11-27 05:41
原標題:通向未來的階梯人們常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實際上,這句話因蘊含著形而上的想象而意蘊非常,喜歡開卷的文豪們幾乎難以用有限且
2022-11-27 05:41
【新書榜單】原標題:日常的點滴與自然的優雅《游世與自然生活》顏世安著?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為背景,以郭象所注《莊子
2022-11-27 05:29
原標題:“指尖”非遺進校園11月22日,老師(右二)在貴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鄉折溪小學給學生示范刺繡。近年來,折溪小學積極推動“指尖技藝”
2022-11-27 05:42
【藝評】原標題:像小佳這樣的人劉穎余“大家好,我是小佳,大家看到我講話這樣,可能會有點奇怪,但大家不要緊張,不會傳染的,我講話這樣呢
2022-11-27 05:47
近日,范小天導演作品《紙騎兵》獲第17屆美國奧蘭多電影節(2022)最佳外語片獎,這是電影《紙騎兵》在美國斬獲的第6個獎項。奧蘭多電影節 (
2022-11-26 17:37
原標題:94版《三國演義》張飛扮演者李靖飛去世,終年65歲1994年版《三國演義》張飛的扮演者李靖飛因病醫治無效,于11月24日去世,終年65歲。
2022-11-26 06:33
新華全媒+原標題:3分鐘!帶你看百年古船非接觸整體遷移技術11月21日凌晨,長江口橫沙水域見證了中國水下考古新的歷史性突破。采用世界首創的
2022-11-25 16:34
原標題: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南寧開幕,43個院團帶來48個劇目祝佳祺11月23日晚,2022年全國地方戲精粹展演在南寧市廣西民族劇院開幕。據介紹,
2022-11-25 05:31
原標題:近3年最大預估票房進口片《阿凡達2》內地定檔《阿凡達2》國內定檔躁動了整個電影市場。11月23日,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科幻動作大片《
2022-11-25 05:33
原標題:通訊:“兵馬俑大使”走紅日本新華社東京11月23日電新華社記者郭丹楊光李光正11月21日,參觀者在日本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兵馬俑與古
2022-11-24 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