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世界報資訊】自閉癥兒童出現術中知曉,“麻醉醫生”果斷叫停手術

時間:2022-06-30 09:41:47    來源:科普中國網    

由秦嵐、魏大勛等主演的溫暖治愈醫療劇《關于唐醫生的一切》正在熱播,魏大勛在劇中飾演的麻醉醫生葉弈明是安和濟生醫院的暖男“團寵”,是專業度十足的麻醉科副主任醫師,也是始終為患者生命保駕護航的葉醫生。在最新的劇集中,魏大勛飾演的麻醉醫生葉弈明遇到了術中知曉果斷叫停手術,引發了熱議。

自閉癥患兒鐘小星,是被父親遺棄的孤兒,他患有先天性心臟病,10歲就要二次換瓣,如果按照常規治療,成年后還需要換瓣一次,痛苦可想而知。心臟外科主任唐佳瑜通過診斷,決定一次性解決鐘小星的問題。然而,手術過程中,小星出現了術中知曉……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據小編了解,這并不是術中知曉首次通過影視作品展示在廣大普通老百姓面前,美國電影《奪命手術》(英文名AWAKE)和韓國電影《回歸》曾經就將術中知曉的恐怖情形展示在觀眾面前。

大家不禁要問,真實發生的術中知曉和影視作品中描述的一樣么?它是如何發生的?哪些手術容易遭遇術中知曉?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術中知曉這個話題~

01 什么是術中知曉?

術中知曉是指全身麻醉下的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出現有意識的狀態,即患者被麻醉之后,在手術過程中恢復了知覺或感覺到了疼痛,但身體卻不能動彈,并且在術后可以回憶起術中發生的與手術相關聯的事件。

據統計,全身麻醉手術術中知曉發生率為0.1%~0.2%,而在心臟手術、剖宮產術和創傷手術中,術中知曉風險更高達1%。術中知曉帶給患者的創傷是巨大的,尤其是心理創傷,發生術中知曉的患者創傷后應激障礙的發生率高達70%。

02 為什么會發生術中知曉?

說到術中知曉,就不得不說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現代麻醉中的主要麻醉方式之一,指麻醉藥物經靜脈或吸入的方式進入血液循環,最終作用于大腦,產生中樞神經系統的暫時性抑制作用。其中,意識消失,肌肉松弛和充分鎮痛是保障全身麻醉的三塊基石,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出現術中知曉,意味著意識消失這一環可能出現了問題,而肌肉松弛及鎮痛作用還存在。在這樣的狀況下,患者可存在意識,可聽見周邊環境的聲音,但是無法控制肢體的任何運動,例如睜眼、咳嗽,同時伴或者不伴有對疼痛的感知。

一些特殊手術,如心臟外科手術、腔鏡手術、急診失血性休克手術,因為術中不能過度抑制患者的心血管功能,所以在麻醉藥物使用劑量上有所保留,故有較高的術中知曉發生率。高齡、體質差的患者在麻醉手術過程中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容易波動,易出現對麻醉深淺判斷的失誤,也可能會出現術中知曉。此外,某些患者因慢性酗酒、吸毒使麻醉藥物相關受體在敏感性及數量上發生改變,對麻醉藥物劑量需求增加,也易出現術中知曉。

03 術中知曉有什么危害?

根據個體差異,患者感覺到痛苦的程度也各不相同。這種情況在全身麻醉手術中發生的比例雖然通常只有千分之一或千分之二,但卻會給遭遇術中知曉的患者造成無法彌補的軀體及心理創傷。發生術中知曉的患者,特別是由此帶來嚴重創傷體驗的患者,在術后可能會發展成為創傷后應激障礙。

這是一種嚴重的心理精神障礙,與經歷過戰爭、巨大天災的人群有同樣的后果。大多數人表現為術后整日啼哭訴痛、抑郁、焦慮、連續噩夢,出現恐手術及恐醫院的情況。這些精神和心理異常會導致患者術后生活上的嚴重障礙,如交際困難、失去工作,甚至喪失獨立生活能力等。

雖然術中知曉有諸多危害,但大家也并不需要過于擔心。早在2005年,針對術中知曉,美國麻醉醫師學會就通過了《關于術中知曉和腦功能監測的指導意見》。2020年,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也發布了《術中知曉預防和腦電監測專家共識》,以期指導術中知曉的預防。因此,麻醉醫生在實施全身麻醉時都會對術中知曉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避免術中知曉的發生。

回到劇情,魏大勛飾演的葉奕明作為麻醉醫生,膽大心細,術中及時觀察到小星因為恐懼手術發生心臟室顫,立刻叫停手術,并分析出了原因,從而避免患有自閉癥的小星經歷術中知曉,造成更加嚴重的心理創傷。

他的專業和負責給了患者極大的安全感。魏大勛不僅在劇中演繹出了麻醉醫生的專業,也發文科普了麻醉醫生的職責。他表示,麻醉醫生的責任重大,希望麻醉醫生這個職業能被更多人看見,也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在麻醉醫生的守護中安然蘇醒。

“外科治病,麻醉保命!只有他安全下手術臺,我的工作才結束。”就像劇中魏大勛飾演的麻醉醫生葉弈明說的一樣,外科治病,麻醉保命,相信這是千千萬萬麻醉醫生堅守的信念,更是他們的人生信條。

標簽: 術中知曉 麻醉醫生 全身麻醉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