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一些已經滅絕了50年的物種又在自然界重現,是地球會自我修復,讓物種重新復活嗎?本文就從這個角度來說說物種滅絕是怎么回事,以及地球本身有沒有自我修復功能的問題。
先說說地球生物進化規律和生物大滅絕/
(資料圖)
自從地球上有生命出現以來,物種就一直在生生滅滅,現代科學研究認為,生命在37億年前就出現了,可一直到5.7億年前的寒武紀初,才以有形可見的面目出現。由此人們把寒武紀以后的生物進化史稱為顯生宙,就是生物顯示出來了。
顯生宙至今已經經歷了5次生物大滅絕,基本都是由于地球環境變化和氣候災難導致的,每次大滅絕都有80%左右到95%的物種滅絕,之后又進化出無數全新的物種,地球生態就是這樣,在滅絕和興旺的交替中繁衍到了今天。
最后一次大滅絕是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大滅絕,最顯著的標志就是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大家族滅絕了,隨著滅絕的還有80%左右的物種。但研究認為,恐龍并非真正滅絕了,一些恐龍種類進化了,成為今天的鳥類,因此,恐龍也是如今鳥類的祖先。
而這次生物大滅絕,給哺乳動物的興起創造了條件,人類屬于哺乳動物中的頂級智慧生物,因此,人類的出現得益于恐龍的滅絕,許多新的物種也一樣得益于這次大滅絕。
所以,滅絕本身對物種的進化似乎不是壞事,而是一種進步。通過生物進化史的研究,人們發現,每次大滅絕事件之后,都是一次生物繁榮的重啟,是一次生物進化的中斷和升級,這在哲學里就叫量變到質變,每次滅絕后重啟的生命都比過去高級了很多。
地球生命就這樣從無到有,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到多細胞生物,從厭氧到好氧,從無脊椎到有脊椎,從水生到陸地,從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最終從最低級發展到高級階段。而人類是地球45億歲以來的最大贏家,成為萬物主宰。
許多科學家認為,現在已經進入到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這次滅絕的起因除了地球環境本身的變化,人類活動造成的環境改變不容忽視,尤其是碳排放導致的溫室效應,已經到了危及人類自身生存的地步。科學家一再呼吁,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如不加以遏制和改變,很可能本世紀末人類就會遭受滅頂之災。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全球科學家在1992年和2017年分別兩次聯名發出的公開信內容,是一再對全人類發出的呼吁和警告。聯合國發起世界各國簽署的《巴黎協定》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這件事過去我已經說過多次,這里就不多扯了。
再說說50年前有哪些物種滅絕,現在又出現了/
自從人類出現,尤其是工業化以來,對環境肆意掠奪和開發,讓生態系統遭受了破壞。我們正在經歷地球生物第六次大滅絕,與人類活動就有著密切的關系。
證據顯示,在過去的2億年間,平均每百年約有90種脊椎動物滅絕,每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而有了人類活動以后,這種速度增加了近1000倍。1600年來,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就已經滅絕了724種,而沒有記載可能遠遠大于這個數量。
有科學家估計,在20世紀,就有多達200萬個物種實際滅絕,每年有多達14萬個物種滅絕。
據英國生態學和水文研究中心科學家杰里米·托馬斯團隊的一項研究認為,在過去40年中,英國本土鳥類種類就減少了54%,野生動植物減少了28%,蝴蝶種類更是驚人的減少了71%,這說明昆蟲也面臨滅絕的命運。這項研究刊登在《科學》雜志上。
因此,我們如果要細數哪些物種滅絕了,實在數不過來,因為昨天和今天就又有新的物種滅絕。那么50年前有哪些物種滅絕了呢?我無法找到這方面的資料,只簡單談談一些已經被宣稱滅絕又出現的幾種動物,來說明這個問題。
網絡上出現比較多的是一種叫巨水雞的巨鳥,體長約60厘米,體重約2公斤,曾經遍布新西蘭南島與北島。自從1000年前毛利人到達這里,肉鮮味美的巨水雞成為他們獵殺的對象。而這些人帶到島上的豬狗貓兔牛狐鼠等哺乳動物,在捕食巨水雞的同時破壞了其食物鏈,以至于巨水雞的數量銳減,到了上世紀30年代,人們就認為這種巨鳥已經滅絕了。
50年前,當地政府正式宣布了巨水雞的滅絕,不料到了現在,人們又發現了這種巨鳥的蹤跡,于是加強保護,現在已經發展到了300只,但比有1864只的大熊貓還少,可見其珍貴程度。
有一種生活在新幾內亞山區森林里的野犬,叫“唱歌犬”,因其吠聲獨特,時而高亢時而低吟,聽起來有些像婉轉的歌聲,由此得名。這種犬在50年前就被宣布滅絕了,但2020年9月1日的《鏡報》報道,科研人員在新幾內亞島考察時重新發現了這種野犬。
象鼩的外形比較像老鼠,但血緣上與大象更近一些,由此而得名。從已經發現的化石證據來看,其形態歷經2300萬年幾乎沒有改變,由此得到一個活化石物種的稱號。這種動物在54年前就沒有出現過,被認為已經野外滅絕,但在2020年8月又在野外被發現。
其實,并非50年前消失的物種會重現,就是被認為滅絕了幾千幾萬年的物種也有被重新發現的。如認為2000萬年前就滅絕的格蘭斯里瑞斯蟻,2006年在巴拉圭被發現;1萬年前就被認為滅絕的草原野豬,1981年被發現;1890年就被人類視為滅絕的新幾內亞大耳蝠,在2012年重新被發現等等。
幾十年的實踐證明,人為干預和保護,是能夠搶救一些動物的。比如我國大熊貓,就在人為保護下,現在種群已經繁衍到1864只,被從瀕危動物名單中刪除,升級為易危動物。近年來,還有南方長鼻蝠、普氏野馬、座頭鯨、白頭鷹、阿拉伯羚羊、西印度海牛、山地大猩猩等許多物種,都從瀕危動物或極危動物邊緣被拉了回來。
那么,滅絕的物種重現,是地球自我修復的結果嗎?
我想,不能這么簡單地認為,因為宣布某個物種滅絕,可能存在許多情況,至少有且不限于:1、真的滅絕了;2、只是非常稀少而已,沒有被人看見。
如果物種真的滅絕了,就不會再出現了。但在荒無人煙的野外森林,人跡罕至,一些瀕臨滅絕存量極少的物種是很難發現的。一般來說50年沒有再發現的物種,就會被認定為滅絕。但認定為滅絕,并非就真的滅絕了,也有漏網沒發現被誤認為滅絕的。
因此現在發現“已經滅絕”了的物種又出現了,并非什么地球生態修復,這些物種又重生了,只不過是這些物種又被人們發現了而已。當然這里面也或許有地球生態好了,這些物種繁殖得更多了的因素。
現在,要宣布一個物種滅絕越來越規范,比較權威的機構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簡稱IUCN。
IUCN從1963年開始就編制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簡稱IUCN紅色名錄),在這個名單中,2012年就列出了5734個瀕危物種,其中動物3079種,植物1197種。在瀕危物種中,又劃分為瀕危、極危、野外絕滅、絕滅4個等級;而在瀕危之上,則劃分為無危、近危、易危幾個等級,我國的大熊貓已經屬于易危等級。
一般所說滅絕主要是指野外絕滅,有些物種被人工飼養繁衍下來,不能代表野外物種沒有滅絕;而完全絕滅就是人工養殖的也沒有了。據統計,全世界每天有75個物種滅絕,每小時有3個物種滅絕。而物種滅絕是連鎖性的,有些物種滅絕,就會導致物種鏈條的斷裂,引起一系列的物種滅絕。
如南方長鼻蝠曾經是瀕危物種,是龍舌蘭的主要授粉動物,如果南方長鼻蝠滅種,龍舌蘭也將難以獨活。因此物種滅絕速度的加快,將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最終導致整個物種鏈條的破碎,導致生態崩潰的大滅絕。
科學家們認為,地球正面臨著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中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常務副主任蔣志剛博士則認為,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地球就已經進入了第六次大滅絕時期。
那么地球生態有能力自愈和修復嗎?當然,這是肯定的,前提是人類不再破壞,自然就會以其自然規律來恢復。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自然環境本身會根據地質變遷和太陽輻射而不斷變化的,這些變化并不會對每一個物種都友好,有些物種不適應就會漸漸減少最終滅絕了,而適應環境的新物種又會冒出來。
目前,人類對環境的破壞主要是化石燃料燃燒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使地球平均氣溫上升。有研究認為,自工業化以來地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攝氏度,而地球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是一個閾值,一旦到達這個臨界點,地球氣候自我調節系統就會崩潰,極端氣候環境災難就會降臨,人類很難逃過一劫。
《巴黎協定》就是通過各國簽署承諾,通過節能減排,力求在本世紀末將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但這個目標能實現嗎,從目前世界上亂糟糟的局勢來看,前景堪憂。不少科學家們悲觀地認為,弄不好,人類很難度過本世紀末滅絕危機。
大滅絕過后,經歷數百上千萬年的醞釀和進化,適應新環境的新物種又會重新繁榮起來。但如果人類真的滅亡了,新世界就沒有人類什么事了。所以,為了子孫后代,我們要珍惜當下,響應科學家們的呼吁,從自身做起,減少碳排放。
每個人的力量都是很微薄的,但如果全世界所有人都能做到這一點,就匯集起強大的力量,就能在盡可能短的時期內實現碳中和,挽救了地球生態,就挽救了自己。對此,各位怎么看?歡迎討論,感謝閱讀。
時空通訊原創版權,請勿侵權抄襲,敬請理解合作。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從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到邁克爾·基頓(Michael Keaton),一線明星們都無法抗拒重新塑造他們角色的沖動。但懷舊是否足以吸引人們重返
2022-06-20 08:06
上周末,到了北美暑期檔電影的放映高峰期,繼1986年熱門影片《壯志凌云》的續集連續兩周蟬聯第一之后,上周末的北美多廳影院被1993年熱門影
2022-06-20 08:06
上周末,環球影業的《侏羅紀世界3》在57個國際市場中上映——在其中52個市場中排名第一——收獲國際周末票房1 77億美元,其國際累計票房已
2022-06-20 08:06
網絡電影《目中無人》熱播的勢頭還在繼續,這部6月3日上線愛奇藝云影院的武俠片,獲得了包括劉偉強、雷軍在內眾多網友自發推薦,已經創下了
2022-06-17 09:51
以公安英模張欣為原型,由賀泉執導,葉碩、周楚濋領銜主演,聶礎一、楊駿、謝宇朦、董浩然主演的懸疑電影《遠山淡影》將于近期上映。日前,
2022-06-17 09:51
近日, 2022年金雞電影創投大會未制作項目單元 & WIP制作中項目單元啟動,有意參與者可以進入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官網報名。三年來,金雞
2022-06-17 09:51
自古以來,人類對外星生命體的探索從未止步。從來都是人類研究外星生物,屏幕前的你可曾想過,人類也會被外星人反偵察?6月12日,據今日俄羅
2022-06-15 08:13
塑料的普遍使用,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負擔。近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科學家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超級蠕蟲,專門吃塑料。蠕蟲腸
2022-06-15 08:13
當油漆稀釋劑、油墨和粘合劑干燥冷卻,它們就會釋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 (VOC),從而對人體健康構成極大威脅。二甲苯就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
2022-06-15 08:13
即使在睡眠深處,你的大腦也不會完全將你與周圍的人隔絕開。鼾聲、被子的拉扯聲和肢體的碰撞聲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被大腦記錄下來。然而新的研
2022-06-15 08:13
近日,由英國最出色的化石獵人在懷特島發現了一只巨大的鱷魚臉恐龍,這可能是有史以來在歐洲活動的最大的食肉動物。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
2022-06-15 08:13
由袁杰執導,蘇小妹、羅翔、曾漪蓮、高晨琳等演員傾情聯袂出演的電影《鏡世界》將于6月10日在全國公映,新版預告片首次曝光。此次曝光的預
2022-06-14 09:40
6月6日,合家歡動畫電影《阿里巴巴與神燈》正在全國熱映中,片方發布了熱映版海報,為電影助陣。海報的主角是呆萌可愛的小芝麻和神燈精靈。
2022-06-14 09:40
近日,2022第六屆平遙國際電影展產業版塊的平遙創投及發展中電影計劃兩大單元項目征集正式開啟。其中,針對電影劇本項目的平遙創投單元征集
2022-06-14 09:40
近日,2022年春節檔動畫電影《熊出沒·重返地球》在英國進行全球首映,在包括ODEON、CINEWORLD、VUE、SHOWCASE、EMPIRE、REEL CINEMA、THE
2022-06-14 09:40
由英國足印影業、澳大利亞極光影業和美國梅普資本電影公司出品,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譯制,北京卓然影業有限
2022-06-13 08:31
苦等影院開張的日子里我起過誓:以后要珍惜、要善待在電影院里看到的每一部電影,所以此刻我臆想出這樣一個情景——如果我不是在電影院里看
2022-06-13 08:31
《出門掙錢的人》是北京電影制片廠制作的,上映時間是1983年。張郁強導演,陳士濂編劇,李少紅在其中做副導演。這部影片在當時反響不大,在
2022-06-13 08:31
由侯祖辛執導,黃堯、劉迅領銜主演,范文芳特別出演的電影《遇見你之后》開啟預售,并發布終極預告及海報。海報中呈現了黃曼曼與彭柏楊相愛
2022-06-08 08:04
迪士尼 漫威的《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在上映的第三個周末,于國際市場的49個地區收獲票房4000萬美元,其國際累計票房已達4 61億美元
2022-06-08 08:04
近日,江西省電影局充分發揮省級電影專項資金的作用,多措并舉幫助電影院復工復產,紓困解難。5月26日,江西省電影局聯合淘票票在全省開展2
2022-06-07 07:58
江蘇省發布《關于江蘇省電影行業相關助企紓困政策的服務指南》。據介紹,《指南》是為推動蘇政40條、蘇政辦22條等系列助企紓困政策在電影行
2022-06-07 07:58
浙江電影局透露,截至5月20日,給予每座25元補貼的直補政策,已覆蓋浙江5個設區市,26個縣(市、區),惠及影院210余家,累計投入紓困資金達2
2022-06-07 07:58
由95后青年導演陳劍瑩執導,姚安娜主演的《海邊升起一座懸崖》獲得第75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短片金棕櫚獎。據了解,本屆戛納短片競賽單元
2022-05-31 22:39
5月30日,由侯祖辛執導,黃堯、劉迅領銜主演的愛情電影《遇見你之后》發布遺憾版主題海報。海報中主演黃堯、劉迅淚眼婆娑、緊緊相依,將對
2022-05-31 2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