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芒種 | 萬物爭時,悄露鋒芒

時間:2022-06-07 05:49:35    來源:北京科協微信公眾號    

6月6日,我們迎來了芒種節氣。芒種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夏季的第三個節氣,標志著仲夏時節正式開始。芒種的意思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是一年當中農事最忙的時節。

芒種

“春爭日,夏爭時”,芒種是一個耕種忙碌的節氣,民間又稱其為“忙種”“忙著種”。芒種的到來標示著又一輪的農忙,南方地區人們忙著插秧種稻,北方地區人們則忙著收麥。

芒種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此時氣溫顯著升高、雨量充沛,很適宜進行播種和移栽等農事活動。它也是種植農作物的分界點,需要搶時播種,過了這一節氣,農作物的成活率就越來越低了,氣溫的升高會使得水稻營養生長期縮短,影響秋季收割時的產量,故有“芒種不種,再種無用”的民俗諺語。

芒種不僅是農事繁忙的節氣,同時也預示著播種希望、收獲喜悅,趁時而種、忙有所得。

芒種的習俗

農人們辛勤勞作之余,民間形成了安苗、送花神、煮青梅等習俗,以輕松愉悅的心情度過這炎炎仲夏。

自明代起,皖南便有著芒種安苗的習俗。人們在種完水稻后,會舉行安苗祭祀的活動,家家戶戶選用新麥面蒸發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的不同形狀,并用蔬菜汁染上顏色,作為供品,祈求秋天能有一個好的收成。在浙江一些地區,則是在芒種這天舉行開犁節,同樣祈愿五谷豐登、顆粒歸倉。

俗話說,“芒種蝶仔討無食”,即花開時期已過,蝴蝶沒有花粉可采了。古時,人們認為芒種之后群芳搖落,春天的花神即將退位,民間會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的儀式,餞送花神,既表達了對花神感激的情思,又期盼著來年的再次相會。

在南方,此時的青梅早已熟透,到了采摘的季節,尤其在江南地區,家家戶戶開始釀造青梅酒。相傳,煮青梅的習俗起源于夏朝,最有名的典故莫過于《三國演義》中的“青梅煮酒論英雄”。酸澀的青梅鮮果,在與苦辣的烈酒相遇后,浸泡出令人沉醉的醇香。

芒種節氣三候

芒種節氣三候為:初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鳴”,三候“反舌無聲”。

芒種三候一候螳螂生螳螂于深秋產卵,到此時,小螳螂感受到濕氣而陸陸續續地破殼而出。

二候鵙始鳴

鵙是指伯勞鳥,是一種小型猛禽。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

三候反舌無聲

反舌是一種能夠學習其他鳥鳴叫的鳥,卻因感應到了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到了芒種時節,天地之氣的變化已經來到一個即將迎來重大轉折的時段。

在這一節氣中,螳螂在上一年深秋產的卵,因感受到陰氣初生而破殼生出小螳螂;喜陰的伯勞鳥開始在枝頭出現,并且感陰而鳴;與此相反,能夠模仿其他鳥鳴叫的反舌鳥,卻因感應到陰氣的出現而停止了鳴叫。

很明顯,這三個物候的出現都和陰氣的初生有關。

依托陽氣生長的谷類,必然要趕在天地之氣變化的關鍵點之前趕緊播種下去,這樣才能保證秋之收獲,保證生命成長所需的給養與儲備。

在陽氣最為充沛、振奮、覆蓋天地之時,喜陰的靡草承受不住而凋亡。而到了芒種,陰氣開始悄悄地緩緩地萌生,螳螂、伯勞這些喜陰的蟲鳥便非常靈敏地活動起來了。

播下一粒種,收獲滿倉糧。在這個既是播種又是收獲的時節,愿你的每一滴汗水都不被辜負,愿你的每一步前行都充滿力量。

央視網、新京報、中信出版集團

標簽: 家家戶戶 即將迎來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