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兒童食品”更適合兒童?來看食品標簽背后的真相

時間:2022-04-20 13:03:27    來源:科普中國網    

||||

整理/新媒體編輯 段大衛

? ? ?

更有“營養”的噱頭

食品打上“兒童”標簽,就一定安全了嗎?近日,有媒體調查發現,很多家長出于孩子飲食健康的目的,熱衷于購買打上“兒童”標簽的食品。但事實上,目前我國并沒有設置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兒童食品”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市場上所謂的“兒童食品”與其說有益于孩子飲食健康,不如說是一種營銷策略。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其實,對“兒童食品”的質疑由來已久。2015年,吉林省吉林市工商局昌邑分局根據群眾舉報,對某品牌“兒童醬油”立案調查,證實該品牌“兒童醬油”與普通“海鮮醬油”產品標準號一致,核心營養素的標示值也一致。工商部門由此認定,將這種醬油標示為“兒童醬油”的行為,欺騙、誤導消費者對商品的真實屬性知情權和正確選擇權,違反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目前并沒有專門的“兒童食品”分類。從法律法規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來說,只有針對嬰幼兒群體的食品標準。2020年5月,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發布《兒童零食通用要求》,從原料、感官、營養成分等方面對兒童零食進行了規范,但該標準不具有強制性。也就是說,產品包裝上是否印刷“兒童食品”,實際上由商家自己說了算,相關部門很難監管。

? ? ?

不應迷信“兒童”二字

這些兒童食品價格貴、分量小,但銷量卻很高。似乎食物打上“兒童”兩個字就更健康、更適合孩子吃,真的靠譜嗎?

水餃

兒童水餃個頭小,孩子一口一個吃著方便。面皮也用果蔬汁調成了多種顏色,看起來很適合孩子吃。但仔細看下配料表就會發現,有些兒童水餃并沒有兒童食品的自覺,雖然配料更多用上了天然食材,但鹽并沒有比成人少多少。

▲ 上為某品牌兒童水餃配料表,下為同品牌普通水餃配料表,區別并不大。(圖片來源:寶媽生活研究所)

所以選購時可千萬別只看“兒童水餃”這幾個字,一定看好配料表和營養成分表,選擇配料簡單、鈉含量低的產品。

牛奶/酸奶

一些兒童牛奶產品,雖然增加了 DHA、維生素D 等營養成分,但同時也加了糖等調味,并不適合孩子喝。而且有的兒童牛奶甚至只是含乳飲料。

但也有不少商家都更改了自己的配方,把調味去掉,只保留了強化的營養,一下就讓兒童牛奶變得友好很多,但價格還是較高。

和牛奶一樣,酸奶本身就很有營養,而且經過發酵,排除大部分乳糖,更適合乳糖不耐的孩子攝取優質蛋白和鈣質。但很多兒童酸奶為了口味都添加了糖,這就和低糖低鹽的飲食追求相反了。

▲ 某兒童酸奶配料表,除了果泥,還增加了糖分,其中碳水含量較高(圖片來源:寶媽生活研究所)

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膳食指南都建議孩子少吃糖,我國建議 1 歲以內不添加糖,美國兒科學會則建議 2 歲前都不加糖,之后也建議低糖飲食,即使是成人,一天糖的攝入量也最好控制在 25g 以內。

所以,這些調味兒童酸奶并不推薦。不過也有例外,如果是在無糖酸奶基礎上只強化了營養成分,也是可以選擇的。

醬油

很多熱銷的進口兒童醬油,都打著“低鹽”,“低鈉”的旗號,比如目前銷量比較好的這兩種進口寶寶醬油,都號稱減鹽。

可是看看營養成分表就知道,這款「兒童醬油」的鈉含量一點也不低。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

很多人以為小孩子不能多吃鹽但是可以吃醬油,加了醬油確實能增加食物風味,但是忽略了都要控制鈉的攝入,但是 一歲以下一定要避免加醬油,一歲以上也要和鹽一樣嚴格控制。

而且,一歲以下嬰兒飲食完全不需要額外添加鹽或醬油調味,正常飲食中已經含有足夠的鈉可滿足生理需求。

? ? ?

學看標簽是“王道”

給孩子購買食物,主要是看營養成分表的“兩高三低”。

兩高:高蛋白質和高鈣

營養成分表里面會有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以及鈣。

武漢市第五醫院血液內分泌科主治醫師董倩表示,“人體的身高主要由基因和生長激素分泌決定,補鈣和補充蛋白質可起到輔助作用,有一定的效果。由于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期,骨骼發育需要大量的鈣質,適當的補充鈣質對其生長發育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因此在給孩子買食物的時候,如果蛋白質高,鈣也高的話,那么這個兒童食物對孩子的生長發育是更有利的。

所以我們可選擇蛋白質和鈣比較高的食品。

三低: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低鈉

①低脂肪

脂肪過高的話,可能是油炸的食物,或者里面加了植物油,而脂肪過高會導致孩子肥胖。

所以我們在選擇的時候,盡可能選擇脂肪含量低一些的。

②低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以及各種糖,很多食品之所以會碳水化合物高,主要是里面加了白砂糖,或者說是麥芽糖等糖類。

③低鈉

(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根據中國營養學會頒布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2013)版》來看,我孩子在一歲之前不需要額外的加鹽,一歲到三歲孩子每天需要吃少于1.8克的鹽,四歲到六歲的孩子每天吃鹽不要超過3克。

因為鹽里面最主要的成分是氯化鈉,而攝入過多,會導致孩子經常覺得口渴,還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促進孩子鈣和鋅的流失。因此,給孩子選擇兒童食物時,營養成分表中蛋白質高,鈣高,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鈉低會更好。

給孩子選擇健康食品,配料表上符合這二點會更好。

一:配料表的第一位不要是水和白砂糖

配料表的第一位代表的是這個食品里面含量最多的一種成分,如果配料表的第1位是水,那極有可能是飲料,第一位是白砂糖,那就是糖分含量非常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配料表的第一位最好是純天然的食物,比如說是牛奶或者生牛乳或者是面粉,或者是雞蛋,這樣的食品箱都會比較健康。

二:添加劑盡可能少

我們在配料表里面會發現有很多讀起來很拗口的專業名詞,大部分是各種食品添加劑。

食品添加劑主要是防止食物的腐壞,還有就是增加食物的口感,或者說是讓食物看起來更好看,聞起來更香。比如酸奶里面的增稠劑——瓊脂、果膠;甜味劑——三氯蔗糖;酸味劑——檸檬酸。在配料表里面盡可能少看到這些添加劑,因為添加劑對于孩子的身體健康是沒有幫助的。

商家的套路再深,只要秉持科學精神就能辨別。 所以家長在挑選食品時不要迷信“兒童二字,要學會看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才是王道。

(資料來源:法制日報、光明網、九派新聞、科普中國、丁香醫生、寶媽生活研究所等)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標簽: 碳水化合物 生長發育 食品添加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