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天天短訊!商業探月熱點不斷,為開發月球提供新思路

時間:2023-06-07 14:37:28    來源:科普中國網    

近日,國外多家商業航天企業公布了探月規劃,涉及導航控制服務、月面能源系統、月球車、月球基地建筑等。商業探月有望應用更多新技術新思路,開拓更有效益的探索領域。


【資料圖】

眾所周知,商業航天的核心在于“商業”,其航天業務以追求利潤為根本目標,而不是以專注科學研究和尋求技術突破為首要任務。因此,商業探月熱點不斷涌現的根本原因在于,投資者認定這項事業“有利可圖”。那么商業探月的“利”在哪里?這就需要簡要分析商業航天崛起的背景因素。

太空機器人公司的著陸器概念圖 圖源:美國宇航局

事實上,很多大眾習以為常的技術成果,例如互聯網、GPS、計算機等,最早都源于“國家隊”的集中開發與應用需求,后來經過商業化大規模推廣,最終進入大眾生活,促進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可以說,“國家隊”通過短期“讓利”,換來了更長遠的回報。

這個邏輯在商業航天時代同樣適用。在傳統認知中,航天是對人力、資源、資金、技術等多方面要求極高的產業,非“國家隊”不能勝任。其實,隨著近70年航天科技迭代發展,一些技術已經成熟,能夠逐漸實施商業化拓展應用。這個過程會孕育出商業航天巨頭,創造巨額財富和龐大市場,最終反哺“國家隊”。

比如,從20世紀80年代起,美國相繼通過多部法案,支持商業航天發展,尤其是在業務采購中限定了商業航天所占比例。進入21世紀后,美國甚至構想利用近地空間領域積累的成熟技術,實現全面商業航天服務。為此,美國宇航局“讓出”市場和利潤空間,吸引了眾多商業航天新勢力積極投資,在可回收復用火箭、空間站貨運、載人航天、對地遙感等領域陸續收獲了新成果。我國自2010年后同樣出臺了多項政策,全面支持民間資本投入商業航天事業。

如今,多國航天“國家隊”開始嘗試在范圍更大、技術難度更高的地月空間“讓出”市場。以美國宇航局正在開展的“下一代空間技術與探索合作伙伴計劃”為例,通過各附錄細則規定了多個航天領域內的政策規劃,可以明顯看出月球探索商業化思路,因此吸引了眾多商業探月公司參與。

例如,該計劃的一項附錄內容與美國重返月球計劃中至關重要的月球著陸技術直接相關。美國宇航局2019年首次邀請11家公司參與論證,到2021年最終敲定SpaceX公司的“星艦HLS”方案作為主要月球著陸器,整個過程基本圍繞著“選擇最合適的商業航天公司”理念進行。在此期間,多家商業航天公司參與了多輪技術競標,甚至多次投訴SpaceX公司“獨享合同不合理”,近日該項目又敲定了備選方案。

其實,仔細分析“阿爾忒彌斯計劃”,不難發現,美國宇航局基本主抓重型火箭、載人飛船、航天員、發射場和測控通信等核心部分,而在月面著陸、月面巡視、月表開發等領域廣泛尋求商業航天采購服務來解決問題。

比如,至少14家公司或團體參與競爭月球車項目,最終5家拿到了7500萬~9700萬美元不等的研發合同。

在月球長期開發方面,5家公司將作為常態化維持月球著陸系統和月球基地的主力。其中,SpaceX公司實力出眾,但拿到的研發合同僅有900萬美元,而其他4家的合同價值2600萬~4100萬美元不等。可以認為,美國宇航局為避免“贏家通吃”造就壟斷,有意對各商業航天公司進行了“利益中和”,維持競爭態勢。

近期,西方金融波動引發了商業航天市場震蕩,變相體現了商業探月大潮的另一方面背景。

傳統的企業融資手段主要是銀行信貸,但出于安全考慮,對于風險較大且缺乏穩定重資產作為抵押物的商業航天,銀行貸款持謹慎態度。隨著多樣化金融工具發展,各種融資渠道極大豐富了商業航天的資金來源,甚至有不少非航天企業通過“天使投資”努力抓住商業航天機遇。由于諸多商業航天公司獲得了實實在在的盈利,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涌入。不過,近地空間市場競爭逐漸激烈,商業探月的崛起也與眾多投資者開辟新市場的愿望有關。

“白兔-R”M1登月艙成功著陸預想圖

例如,以互聯網產業知名的谷歌舉辦了“月球X大獎賽”,旨在尋找未來月球開發的各種商業解決方案,重要目標包括“發掘”有潛力的商業航天公司。該項目孕育出了幾家頗為成功的商業探月公司。其中,以色列SpaceIL公司在2019年發射了創世紀號月球著陸器,但不幸在著陸階段失敗;日本ispace公司在2022年發射了白兔-R月球著陸器,在著陸最后關頭遺憾地功敗垂成;美國月球捷運公司拿到了美國宇航局的數千萬美元研發資助,有望幫助“阿爾忒彌斯任務”收獲更高效更經濟的“月球快遞服務”。

換個角度看,很多國際比賽、投資基金調動了社會資金投入探月事業,成為“國家隊”的有效補充。而且,這些商業探月行為對新技術和新方法的應用更富有冒險精神,同樣有望為開發月球提供新思路。(作者:毛新愿)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