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是我們星球上最具標志性的動物之一,也是世界最大的陸生食肉動物,盡管出生在陸地上,但它們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冰上度過,因此被劃分為海洋哺乳動物,北極熊的學名Ursus maritimus也是根據北極熊原生的棲息地解釋而來,在拉丁語中意為“海熊”。
(資料圖片)
圖源arctic kingdom
大約40萬年前,北極熊從斯瓦爾巴群島的棕熊內部分化出來,并在非常短的時間內(相較于物種進化的時間而言)適應了極北地區高海拔的獨特生態環境。
從現在看來,它們的外層毛發是中空的,可以反射光線,讓皮毛看起來呈現白色,有助于北極熊在冰原上偽裝,但實際上它們毛發下的皮膚是黑色的,這點我們可以從裸露在外的鼻子窺探一二,而在皮膚之下,一層厚約12厘米的脂肪成為北極熊在極地活動的絕佳“保溫服”。
圖源Dept. of Fish and Wildlife
除此之外,北極熊還“打破”了熊類祖先的優良傳統:不再筑巢進行冬眠。
當冬天來臨時,棕熊幾乎在野外找不到什么吃的,因此只能筑巢冬眠,相比之下,北極熊在冬季的食物充足,所以它們沒必要筑巢。
只有一種例外情況是懷孕的雌性,為了新生的小北極熊寶寶在溫暖的環境中出生它們必須筑巢,否則幼崽會在極北的嚴寒中凍死。
出生后的北極熊幼崽通常需要哺乳兩年半
圖源wikipedia
海冰上的北極熊
海豹是北極熊的主要食物來源,而它們大多生活在海冰多的區域,并且喜歡躺在海冰上休息、曬太陽,因此北極熊的主要活動區域也在海冰上。
圖源 Thomas Johansen / NASA
每當北半球秋季來臨時,北極圈的海面上會形成大小不一的臨時冰蓋,此時北極熊會利用它們極度靈敏的嗅覺搜尋有海豹出沒的地區,并提前在海冰上進行埋伏,當觀察海豹上到海冰后,北極熊并不著急動手,而是等海豹挪到靠近中心區域后,北極熊才會出手,這時候海豹到海冰邊緣所需的時間較長,很難從北極熊的追捕下逃脫。
而進入冬季后,隨著光照時間變短,海豹沒啥興趣在海冰上活動,北極熊的捕獵機會減少,不過它們很清楚獵物的習性,雖然海豹可以在水下潛泳,但是過幾個小時也得浮出水面進行呼吸,因此北極熊會靜靜地蹲守在海冰上的洞口旁,當海豹在洞口露頭時,北極熊會迅速出爪,猛擊海豹頭部,同時沖上去咬住海豹的身體,將其拖到冰面上的安全位置進行享用。
圖源reddit
通常在一整個狩獵季結束后,成年北極熊的體重最多可比幾個月前重上50%左右,這些額外的重量大多是積累的脂肪,以幫助它們度過長達3~6個月的禁食期。
但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如氣溫升高),海冰在秋季的形成時間更晚,相較于20年前,結冰的時間延后了三周左右,而春季融冰則來得更早,此消彼長之下,北極熊的禁食期變得越來越長,體型也更加瘦弱,幼崽也更少。
一只饑餓的北極熊
圖源Andreas Weith
此時還有一個現實的問題擺在北極熊面前,隨著海冰的消退,在北極觀察到的海冰距離海岸越來越遠,這意味著北極熊必須游得更遠才能到達海冰。
雖然北極熊是游泳健將,但它們并不擅長潛水,這也是為什么北極熊無法直接下水捕食海豹的原因,同時游泳消耗的能量相比以相同速度在陸地步行同樣距離要多五倍,因此長距離游泳的風險很大,如果北極熊能量儲備耗盡后則有可能死于體溫過低或溺水。
游向海冰的北極熊
圖源arctic kingdom
動物園如何保護北極熊
北極熊已經處于世界之巔,如果海冰消失,它們將無處可去。
鑒于北極熊日益嚴峻的野外生存環境,一些北極生物學家認為,如果氣候問題難以取得改善,北極熊可能到21世紀末將在野外滅絕。
為此,科學家們也在想辦法阻止這種情況發生,除了保護野外環境下的北極熊外,還可以在動物園人工喂養、繁育北極熊。例如北京動物園內的北極熊館,通過現代科技手段為北極熊打造了冰床、噴霧、空調、泳池等生活設施,并且在炎熱的季節,還會給北極熊準備相應的防暑降溫措施。
北京動物園為北極熊準備的冰床
圖源北京動物園微博
不過,動物園中的北極熊失去了更為廣闊的冰原大地,一些人也認為被圈養的北極熊生活表現不佳,但現代動物園的作用早已不是簡單地展示和喂養它們,他們會設計展品和互動,讓北極熊持續保持好奇和參與,同時,他們還為許多保護北極熊的研究項目提供資料,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保護野生北極熊。
因此包括動物園在內的許多基地都為保護北極熊作出了巨大貢獻,進而讓那些在野外的北極熊的同類們繼續在海冰上漫游。
參考文獻:
1.polulation genomics reveal recent speciation and repid evolutionary adaptation in polar bear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089990/
2.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a Pleistocene jawbone unveils the origin of polar bear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41953/
3.A Clever Population of Polar Bears Survives on Glacial Ice in Greenland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mart-news/a-clever-population-of-polar-bears-survives-on-glacial-ice-in-greenland-180980280/
4.Aquatic behaviour of polar bears (Ursus maritimus) in an increasingly ice-free Arctic
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8-27947-4
作者:魚魚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銀獎獲得者
清蒸魚頭、麻辣魚頭等各種魚頭愛好者
標簽:
上一篇:全球消息!別不當回事!這6種小病,很多人拖成了癌......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十余年整理研究,內容完整公布出版——(引題)北大秦簡展示一幅秦代社會鮮活圖景(主題)光明日報
2023-05-30 09:47
“非遺煥彩新時代”原標題:映秀茶香飄萬里“五一”假期,位于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非遺文化創意園的茶祥子映
2023-05-30 09:42
原標題:通訊:在內蒙古探訪“無字天書”陰山巖畫中新網巴彥淖爾5月29日電?中新網記者李愛平過去兩天間,
2023-05-30 09:32
原標題:演唱會門票秒罄“黃牛黨”撈錢術升級(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發現非公開銷售的渠道票是黃牛票的
2023-05-30 09:49
原標題:第七屆圖像小說節長春站開幕中新社長春5月29日電(記者郭佳)第七屆圖像小說節長春站暨第六屆“24
2023-05-30 08:54
“文化產業賦能鄉村”原標題:河南蘭考發展民族樂器產業,帶動鄉村振興(引題)悠遠琴音富民潤心(主題)人
2023-05-30 08:40
原標題: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入圍名單揭曉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岸)昨日,第二十五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
2023-05-30 08:47
原標題:雙面“繡”姑蘇(主題)人文經濟視野下的蘇州觀察(副題)從蘇州古城最高點北寺塔環視,河街相鄰、
2023-05-30 08:49
原標題:科幻作家劉慈欣:中國科幻影視未來前景光明中新社北京5月29日電(記者陳杭)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9
2023-05-30 08:42
新華全媒+原標題:2023中國科幻大會用40場活動打造“科幻盛宴”新華社北京5月29日電(記者陽娜、溫競華)作
2023-05-30 07:46
原標題:逾300名專家學者匯聚澳門探討中國語言學人民日報海外版澳門5月29日電(記者富子梅)為期3天的國際
2023-05-30 07:47
原標題:大型中文說唱音樂劇《愚公移山》在京首演5月27日,大型說唱音樂劇《愚公移山》在位于北京的中央歌
2023-05-30 05:40
原標題:“哆啦A夢”陪觀眾過“六一”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6月1日,至今仍風靡全球的“藍胖子”又要在
2023-05-30 05:40
原標題:“非遺技藝人人可學”(主題)——記通遼市奈曼旗白音杭蓋炭烤牛肉干制作技藝非遺工坊(副題)董亮
2023-05-29 16:41
原標題:作家陳丹燕首次執導作品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新民晚報訊(記者孫佳音)“SIFF狂想曲”是上海國際電影
2023-05-29 15:54
原標題:影片《生命的感嘆號》在津路演天津日報訊(記者張鋼)昨日,生命關懷與安寧療護題材電影《生命的感
2023-05-29 15:47
原標題:讓它們在博物館安家我就放心了(主題)——訪捐贈3000多臺收音機的“張無線電”(副題)5月27日,
2023-05-29 15:51
原標題:以“看見”為主題十余場當代藝術展與系列藝術活動輪番上演(引題)仲夏藝術季開啟大飽眼福之旅(主
2023-05-29 15:43
原標題:《熟年》開篇節奏拖沓影響主題深入北京晚報記者邱偉都市家庭劇《熟年》正在央視一套播出,劇集圍繞
2023-05-29 15:55
原標題:湖北嘉魚:擦亮“文化名片”,推動非遺傳承一片湖光山色,幽徑之間綠樹點翠;一派車水馬龍,談笑聲
2023-05-29 14:52
原標題:第五屆中國歌劇節閉幕(引題)天音《同心結》獲優秀劇目獎(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麗)在剛剛閉幕
2023-05-29 14:33
原標題:石峁遺址:打造新時代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的標桿中國文化報駐陜西記者秦毅佇立在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
2023-05-29 14:45
原標題:閆妮“出走”、范偉“破案”……(引題)老年題材影視劇迎來小高潮(主題)羊城晚報記者艾修煜近期
2023-05-29 14:52
原標題:農夫時隔13年再開大型演唱會兌現廣州“三年之約”羊城晚報記者胡廣欣日前,由樂騰演藝主辦的農夫“
2023-05-29 14:34
原標題:出名還是要趁早◎趙柒斤史上最早爆紅的神童項橐,7歲那年便以“三難孔子”紅遍大江南北。《三字經
2023-05-29 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