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碳水化合物,大家應該不陌生,很多人減肥喜歡把“少吃米飯就是減少碳水化合物”掛嘴邊。那么,“減少碳水化合物攝入能減肥”“長期低碳水飲食會禿頭”“低碳水飲食會讓大腦變笨”等說法到底是真是假?今天讓我們一起來揭開真相吧!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相關資料圖)
01
流言:碳水化合物只有谷物類
分析:錯!碳水化合物不只有谷物類,豆類、堅果、水果、蔬菜等都包含碳水。
碳水化合物是一個大家族,按照碳水化合物的分子大小,可將其分為簡單碳水化合物(即單糖、雙糖)和復合碳水化合物(即寡糖、多糖)兩類。
簡單碳水化合物(例如果糖、蔗糖等)廣泛存在于各類含糖飲料、果汁、蜂蜜和食品添加糖中,是人們日常獲取糖類的一大重要來源。
復合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膳食纖維等。其中淀粉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主食的最主要成分。而膳食纖維主要靠粗雜糧、植物性食物等提供,例如谷物類、豆類、堅果、水果、蔬菜等。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經常吃全谷物、豆制品,谷薯類總推薦量250-400克,拆分為薯類50-100克,谷類200-300克,其中全谷物和雜豆在50-150克。建議粗細搭配多樣化。
02
流言:長期低碳水飲食會導致禿頭
分析:不準確。長期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急性休止期脫發,但飲食正常后發量會漸漸恢復。
休止期脫發指的是人受到某種生理、情感創傷后,承受較大的壓力,短期內體重變化較大,使很多本來處于生長期或退行期的毛發提前進入了休止期,造成大量脫發。
休止期脫發通常不會在受刺激后馬上出現,而是在2~3個月后才會有大量落發的情形。這類脫發一般是暫時性的,只要刺激源消失,脫發會漸漸停止,發量也會漸漸恢復,并不需要特殊治療。
如果出現脫發明顯的情況,可以回想一下兩到三個月前,有沒有經歷過精神上的壓力、身體狀況的改變等。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03
流言:長期低碳水飲食,大腦會“變笨”
分析:正確。如果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嚴重不足,大腦會出現各種負面狀態,導致情緒不穩、記憶力下降。
碳水化合物經過分解之后的“糖分”是維持大腦運轉的唯一營養素。葡萄糖是大腦的唯一能量來源。如果糖類供應不足,大腦會感到疲憊、頭暈、失眠、易怒。
如果由于減肥或其他原因,碳水化合物嚴重攝入不足,就會導致腦供能不足,出現老忘事、反應慢等“變笨”的情況。
04
流言:低碳水減肥法能減肥
分析:特定條件下可以,但副作用明顯。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LCDs)通常指膳食中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0%,脂肪供能比≥30%,蛋白質攝入量相對增加,限制或不限制總能量攝入的一類飲食。短期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干預可用于控制體重、改善代謝。但多用于短中期體重控制,其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進一步研究。
尤其以生酮飲食為代表的極低碳水模式,原本用于控制癲癇發作,后來被廣泛傳播成為網紅減肥法。這種方法短期減重明顯,但很多研究發現其長期效果并不比其他減肥飲食好,且副作用明顯。因此,不建議大家盲目采用極低碳水飲食減肥,更不要長期采用這種方式。
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脂肪并稱為三大營養素。正常飲食中必須把這三種營養素搭配合理,三者平衡才能使能量供給達到最好的狀態。
減肥的關鍵在于你的攝入量少于你的代謝量,只有長期過量攝入碳水化合物才會把人吃胖,管住嘴、邁開腿還是減肥的基本手段。
圖片來源:版權圖庫
05
流言:低碳飲食就是不吃碳水
分析:錯。低碳水飲食是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并不是不吃碳水。
天然、富含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而去除纖維的碳水化合物則是相反的。碳水化合物并不是我們的“敵人”,與其將碳水化合物視為“好”或“壞”,不如專注于增加整體和多樣化的碳水化合物選擇,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多吃纖維豐富的天然食物,膳食纖維可以長時間保持飽腹感,有助于健康消化,幫助減輕體重。
如果本身飲食結構合理卻還想為了減肥而“低碳飲食”,可能只會適得其反。單純的低碳水減肥不可取,尤其是長期低碳水飲食,會引發身體出現諸多疾病。如營養不良、抑郁、記憶力下降、內分泌失調、肝腎功能損傷、掉發、月經不調,甚至閉經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通過低碳飲食減肥,最長時間不要超過3個月,且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結論
低碳水飲食是少吃精制碳水和含有大量添加糖的加工食品,并不是不吃碳水;長期低碳水飲食可能導致急性休止期脫發,但這類脫發是一般是暫時性的;長期低碳水飲食大腦會感到疲憊、頭暈、失眠、易怒,導致記憶力下降;低碳水飲食多用于短中期體重控制,其長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待進一步研究。
作者|胡忠東 副主任醫師 注冊營養師 健康管理師
審核|鐘 凱 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
文章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引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標簽:
上一篇:如何端住能源飯碗?她在頁巖縫中找石油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越劇《蘇秦》在漢上演——(引題)“小百花”演繹恢弘史詩大劇(主題)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嚴芳婷序幕
2023-05-28 08:35
原標題:故事匯講述職工自己的故事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賴書聞)“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
2023-05-28 08:48
原標題:長江流域青海段現有文物資源546處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邢生祥)記者日前從青海省文化和旅
2023-05-28 08:40
原標題:槐花幾時開覃太祥我家在一座山嶺上,名為都亭山,也許是因山上沒出過神仙,至今其名不揚。好在對面
2023-05-28 05:44
【守靜觀海】原標題:回聲背后劉建民很久以前,因為工作關系,我常去專業的文學雜志或權威媒體的文學副刊上
2023-05-28 05:54
原標題:楊梅的味道劉峰兒時的端午時節,天色總是青郁郁的,云破處,金色的陽光瀉下,猶如一匹匹透明的瀑布
2023-05-28 05:38
原標題:夏天的詩行李坤隨著一聲蟬鳴,暴雨傾盆。你不知道的是,一腳踩進水里,一腳也踏進了夏天。太陽的臉
2023-05-28 05:46
【藝評】原標題:影視作品的網絡評分還靠得住嗎?劉兵最近,家庭情景喜劇《家有兒女》疑似被惡意評分一事登
2023-05-28 05:43
原標題:我國兩項文獻遺產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新華社巴黎5月26日電(記者徐永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
2023-05-27 14:54
原標題:文創讓非遺“時尚再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偉偉攝影報道5月25日,山東日照經開區,在位于東韓家
2023-05-27 11:53
原標題:顏氏臉譜傳承人崔鋒華用臉譜展示人物(引題)?繪千人百面(主題)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
2023-05-27 08:49
原標題: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開播,首部系列探尋古滇文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傾力打造的大型系列紀錄
2023-05-27 05:45
原標題:廣西上演大型原創音樂劇《綻放》致敬“燃燈校長”中新網南寧5月26日電(唐蔚晴)大型原創音樂劇《綻
2023-05-26 16:44
原標題:《人世間》領跑白玉蘭獎提名名單,誰是你心中最大遺珠?澎湃新聞記者楊偲婷5月26日,第28屆上海電
2023-05-26 16:54
原標題: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出爐《狂飆》《人世間》在列!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
2023-05-26 16:45
原標題:演員羅京民去世,曾出演《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劉越)據中視協演員工
2023-05-26 16:40
原標題:189件長沙窯瓷器精品亮相大連遼寧日報訊記者譚碩報道 近日,由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旅順博物
2023-05-26 15:40
原標題:大洋洲藝術遠航到浦江(主題)“大都會”展覽首次登陸中國(副題)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6月1日,“時
2023-05-26 15:32
原標題:都市家庭群像大戲《熟年》打開中國式家庭的溫情與悲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由中央電視臺、愛奇
2023-05-26 15:39
原標題:兩次榮獲金雞獎的表演藝術家鄭振瑤病逝(引題)《城南舊事》里的“宋媽”走了(主題)北京日報訊(
2023-05-26 14:52
原標題:《子夜外賣》跟拍外賣員的夜行人生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深夜時分,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但也有一些
2023-05-26 14:45
原標題:《當燃青春》走進清華大學年輕化探訪式視角獲好評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
2023-05-26 14:46
原標題:甘肅東鄉林家村:彩陶文化引客來羅赟鵬?中國旅游報記者張隆堂“在陶器上作畫很有意思,這種體驗很
2023-05-26 13:56
原標題:有的你休息時它謝客有的長達兩年不開放(引題)這些博物館為何大門常緊閉(主題)實習記者何蕊柴嶸
2023-05-26 13:32
原標題:主創團隊走進校園社區與學生觀眾面對面(引題)《只此青綠》八月亮相澳門(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
2023-05-26 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