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AITO問界創最快10萬輛下線紀錄 張興海余承東再度同框)
5月27日,AITO問界第10萬輛下線儀式在賽力斯兩江智慧工廠舉行。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共同出席了活動并接受媒體專訪,針對近期市場關注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回應。
張興海表示,AITO問界僅用15個月就完成了十萬輛下線的成績,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這是AITO問界從0到1的突破,是賽力斯與華為跨界業務合作的階段性勝利,是雙方合作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雙方高效合作的見證。賽力斯模式跑出了賽力斯速度,雙方的合作將會越來越深入,為用戶帶來更多更好的產品,創造更大的價值。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余承東表示,AITO問界15個月達成十萬輛下線,標志著用戶對我們的認可與信賴,驗證了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成功。未來我們將加速從1到N,打造最好的產品、最好的質量,提升消費者滿意度,讓更多的消費者選擇這個品牌!
AITO問界15個月下線10萬輛刷新行業紀錄
僅用15個月,AITO問界第10萬輛正式下線,成為最快達成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張興海表示,華為是賽力斯汽車產業鏈的軟件產品重要集成商,雙方在聯合設計,聯合營銷服務中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核心技術、產品及渠道方面進行深入合作,共創中國智能電動汽車頭部品牌。短短15個月就實現10萬輛下線,說明雙方共同打造的賽力斯AITO問界系列車型深受市場和用戶歡迎,合作成效顯著,未來更值得期待。
自2021年開展聯合業務合作伊始,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設計了“智選車”模式,開創了新能源汽車企業與ICT科技企業跨界合作的全新典范。
在不到一年時間里,雙方聯合推出三款AITO問界系列車型,并不斷刷新著行業速度:2022年3月,AITO問界M5開啟交付,創下了新品牌單車型87天銷量破萬的最快紀錄;之后AITO問界M7再度提速,在發布51天后就開啟交付,不斷刷新行業記錄。10月底,AITO問界M5純電版也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啟交付;截止2022年年底,問界系列車型上市首年銷量約8萬輛,超越“蔚小理”首年交付量總和。
這背后離不開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 在核心領域進行深入合作:賽力斯負責新車的研發、智能制造、服務以及創造全生命周期的愉悅用車體驗,華為作為賽力斯汽車產業鏈的軟件產品重要集成商,通過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進行賦能,雙方融合共贏,共同鑄就了十萬跨越。
余承東也充分肯定了與賽力斯合作的成效,他表示,AITO問界15個月達成十萬輛下線,標志著用戶對我們的認可與信賴,也驗證了華為智選車模式的成功。
踐行“軟件定義汽車” 雙方聯合業務將持續深化
新能源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是方向和速度的競爭,比的是誰對未來判斷更準確、跑的更快。張興海認為,“‘軟件定義汽車’必將是大勢所趨,其核心是基于用戶需求,并通過技術來滿足用戶的體驗。”
基于此,賽力斯與華為跨界合作,用賽力斯20年的造車經驗,結合華為對用戶需求的深刻洞察,給用戶帶去了前所未有的服務體驗。“賽力斯與華為的合作是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下,一場順勢而為的雙方奔赴。雙方的聯合業務合作將更加深入、緊密,推動實現AITO問界從1到N的躍遷,為行業、用戶和市場帶來更多價值。”張興海說。
今年2月,賽力斯和華為簽署聯合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協議的簽訂,是對雙方兩年來深度合作的充分認可和充分信任,意味著雙方的合作將更加堅定和深入。
張興海表示,基于瞬息萬變的行業形勢,雙方將在兩年來良好合作的基礎上,總結寶貴經驗,優化合作關系,推動AITO問界盡快實現從1到N的躍遷,攜手將雙方的合作推向全新的高度。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一定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只有擅長軟件與硬件的公司跨界合作、深度融合,發揮長板效應,才能真正打造出滿足用戶需求的優質汽車產品。”張興海說。
AITO問界M5智駕版三季度交付 年內發布全新平臺和旗艦車型
在張興海看來,新能源汽車賽道是一場馬拉松,是重資產、長周期投入,最后一定是技術創新以及智能化的比拼。在37年的發展歷程中,賽力斯始終強調培育核心技術,形成核心競爭力,過去幾年,賽力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投入已超過200億元, AITO問界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20億元。
依托持續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賽力斯在三電技術、增程技術、電子電氣架構和超級電驅智能技術平臺(DE-i)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才鑄就了AITO問界一年造三車、最快10萬輛下線的成績。
在媒體交流環節,張興海也提出了自己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發展的思考,“今年1月份特斯拉率先降價拉開了新能源車企價格混戰的開端,3月傳統燃油車跟進降價,發動市場保衛戰,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 ‘百團大戰’的內卷和混亂中。”
在此情形下,賽力斯該如何完成“突圍”?張興海表示,賽力斯將進一步提升經營質量和創新商業模式,從戰略高度做到極致的成本控制,提高生產經營效率。同時將持續做好現有車型迭代演進,提升產品體驗,為用戶提供超越預期的智慧電動汽車出行體驗,計劃將于年內發布全新平臺,及搭載該平臺智能汽車全棧技術解決方案的旗艦車型。
伴隨AITO問界M5智駕版的上市以及第三季度開啟交付,市場預計將會迎來新一輪積極反饋。
關于未來的發展規劃,張興海還錨定了賽力斯中期事業計劃目標——做中國式新能源汽車頭部企業、AITO問界10年再造一個500萬市場保有量。“前20年的造車之路,我們給超過500萬個用戶提供了汽車產品。未來10年,我們要再造一個500萬市場保有量,讓每一位用戶在產品全生命周期中獲得極致的用車體驗。”他表示,“無論外部形勢怎么變化,賽力斯都始終在“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長期主義,堅持商業成功”的發展原則指導下,追求長期可持續健康發展。”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我國兩項文獻遺產新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新華社巴黎5月26日電(記者徐永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
2023-05-27 14:54
原標題:文創讓非遺“時尚再生”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偉偉攝影報道5月25日,山東日照經開區,在位于東韓家
2023-05-27 11:53
原標題:顏氏臉譜傳承人崔鋒華用臉譜展示人物(引題)?繪千人百面(主題)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
2023-05-27 08:49
原標題:大型系列紀錄片《尋古中國》開播,首部系列探尋古滇文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傾力打造的大型系列紀錄
2023-05-27 05:45
原標題:廣西上演大型原創音樂劇《綻放》致敬“燃燈校長”中新網南寧5月26日電(唐蔚晴)大型原創音樂劇《綻
2023-05-26 16:44
原標題:《人世間》領跑白玉蘭獎提名名單,誰是你心中最大遺珠?澎湃新聞記者楊偲婷5月26日,第28屆上海電
2023-05-26 16:54
原標題: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出爐《狂飆》《人世間》在列!第28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入圍名單
2023-05-26 16:45
原標題:演員羅京民去世,曾出演《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新網北京5月26日電(劉越)據中視協演員工
2023-05-26 16:40
原標題:189件長沙窯瓷器精品亮相大連遼寧日報訊記者譚碩報道 近日,由大連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旅順博物
2023-05-26 15:40
原標題:大洋洲藝術遠航到浦江(主題)“大都會”展覽首次登陸中國(副題)新民晚報記者徐翌晟6月1日,“時
2023-05-26 15:32
原標題:都市家庭群像大戲《熟年》打開中國式家庭的溫情與悲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由中央電視臺、愛奇
2023-05-26 15:39
原標題:兩次榮獲金雞獎的表演藝術家鄭振瑤病逝(引題)《城南舊事》里的“宋媽”走了(主題)北京日報訊(
2023-05-26 14:52
原標題:《子夜外賣》跟拍外賣員的夜行人生羊城晚報記者龔衛鋒深夜時分,大多數人已經進入夢鄉,但也有一些
2023-05-26 14:45
原標題:《當燃青春》走進清華大學年輕化探訪式視角獲好評羊城晚報記者王莉由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絡視聽節目
2023-05-26 14:46
原標題:甘肅東鄉林家村:彩陶文化引客來羅赟鵬?中國旅游報記者張隆堂“在陶器上作畫很有意思,這種體驗很
2023-05-26 13:56
原標題:有的你休息時它謝客有的長達兩年不開放(引題)這些博物館為何大門常緊閉(主題)實習記者何蕊柴嶸
2023-05-26 13:32
原標題:主創團隊走進校園社區與學生觀眾面對面(引題)《只此青綠》八月亮相澳門(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
2023-05-26 13:41
原標題:鴻德藝術館書畫展開幕(圖)天津日報訊(記者張帆翟志鵬攝影姚文生)昨天,“溫故知新”──鴻德藝
2023-05-26 13:52
原標題:京味兒話劇用細節還原老北京澡堂文化(引題)《清水堂》把澡堂搬上舞臺(主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
2023-05-26 13:54
原標題:“科技+非遺”:講好中國故事解鎖更多可能中國文化報記者王彬實習記者劉霄近年來,科技賦能非遺,
2023-05-26 11:50
原標題:山東:讓文化遺產融入當代生活中國文化報駐山東記者孫叢叢文 圖文物保護利用“十大工程”深入實施
2023-05-26 11:46
原標題:北京自然博物館講解員高源——(引題)讓觀眾聽得懂、喜歡聽、記得住(為夢想奔跑)(主題)人民日
2023-05-26 09:56
原標題:中國深海考古新篇章,開啟了!陳振凱侯婧怡5月21日,國家文物局、科技部、海南省人民政府、中國科
2023-05-26 09:45
原標題:“魅力拉薩”在香港巡展人民日報海外版電(沈姍姍)近日,第八屆“魅力拉薩”攝影大賽暨“拉薩巧手
2023-05-26 09:50
原標題:“歌、舞、劇、展”惠民400余萬(引題)“樂動蓉城”講好大運故事(主題)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李曉
2023-05-26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