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會感覺到悲傷么?最近,神農架一對金絲猴母子的故事登上了熱搜。前不久,在神農架國家公園,一只金絲猴寶寶剛出生就不幸夭折。猴媽媽抱著小猴子的身體在樹上游蕩了很久,最終把小猴子安放在一處草叢間,才依依不舍地離開。這段視頻一經報道便引起了無數網友的轉發,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動物真的會對逝去的同類表達悲傷么?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結論:有一些動物確實會對逝去的同類表現出悲傷,但大部分動物對死亡的認識其實與我們人類不盡相同。
(資料圖)
對生物而言,悲傷是一種高級的精神活動,這就需要它們必須有較為發達的大腦,比如大象、靈長類動物等。但對死亡的感知是很多動物都有的本能行為。動物學家凱麗?斯威夫特就曾做過一個實驗,她讓一些烏鴉看了很多死亡烏鴉的圖片,同時掃描這些烏鴉的大腦。然后她發現,當烏鴉看到死亡同類的照片后,反應最大的負責行為決策的腦區。這表明,烏鴉等動物看到死亡同類的第一反應是這些死亡現象對我的生存有什么影響,而非對逝去同胞表示出什么悲傷。
配圖來自圖蟲網
而反觀之大象、猴子、海豚等動物則對逝去同胞表現出了明顯的挽救、思念行為,如一些大象會聚在死去大象的身邊,用鼻子撫摸逝去大象的尸體,雌性猴子會撫摸死去幼猴的身體等。一些個體還會出現厭食、沮喪、暴躁等明顯的類似人類的創傷應激現象。但是,也有部分科學家認為,這可能并非是悲傷的表現,而是動物對死亡同類的好奇或恐懼,因為它們表現出了與以往不一樣的行為。大腦皮層實驗研究發現,一些動物在看到死去同類的尸體后,負責情緒的腦區確實會出現變化,但能否定義為悲傷還有待商榷。
此外,也有科學家認為,我們現在所認識的悲傷是基于我們人類的情感、價值觀而理解、定義的。雖然早在達爾文時代科學家就已經認為動物具有情緒的變化,但動物所經歷的情緒變化是否與我們人類所感受到的快樂、悲傷一致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威廉與瑪麗學院的榮休教授芭芭拉·金博士就認為,我們不應完全以人類的標準去定義動物的情緒,她認為“如果一只與剛去世的同伴關系密切的幸存動物變得孤僻,不能按常規方式進食、睡覺和旅行,并且表現出物種特有的情感特征,那么我們可以將其視為動物對死亡產生情感反應的證據。”
總之,死亡是所有物種都需要的問題,特別是群居動物或者社會性動物,如何面對同類的死亡,以及如何在這種過程中獲得有利于自身生存的經驗才是它們更關心的事情。就像我們人類,當我們祭奠逝者的時候,也往往伴隨著更多的對生者的教育和反思。
愿逝者有他的天堂,愿生者有他的方向。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單少杰
審核:陶寧(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標簽:
上一篇:藥娃小測 | 琥珀酸美托洛爾緩釋片不能掰開服用? 環球快看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東方大港》亮相國家大劇院展現港口建設者的動人故事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王群高聳如林的橋吊繁忙
2023-05-17 15:50
原標題:粵劇電影《睿王與莊妃》上映人民日報廣州5月16日電(記者羅艾樺)近日,適逢第三十一屆中國戲劇梅
2023-05-17 15:50
原標題:治愈系繪本作家寂地攜新作歸來:創作是我對這個世界最深的熱愛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經歷過
2023-05-17 15:41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星辰》講述雄安建城故事北京晚報訊(記者韓軒)著名音樂劇演員鄭棋元領銜主演、講述雄
2023-05-17 15:56
原標題:人類學轉向標志性著作《森林如何思考》中文版面世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陳俊宇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
2023-05-17 15:55
原標題:浙江上線“鄉村博物館地圖”光明日報記者陸健5月15日,隨著印章蓋到舞臺中央的卷軸上,2023年“5·
2023-05-17 14:53
原標題:一部影視作品如何帶火一座城光明日報記者牛夢笛當藝術的光影照亮豐富多彩的城市,城市表達就有了靈
2023-05-17 13:54
原標題:《長沙夜生活》:被符號化的城市和“貨不對板”的夜生活尹一伊眼下的電影市場上,盡管沒有出現任何
2023-05-17 11:32
原標題:關于第十屆北京市文學藝術獎擬獲獎作品公示的公告為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確保第十屆北京市文學
2023-05-17 09:48
原標題:年輕人愛上傳統文化游曹睿潼探訪古建筑、參觀博物館、著漢服出游……近年來,各種傳統文化旅游項目
2023-05-17 09:55
原標題:文藝“吐槽”不能變成無底線攻擊黃啟哲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第四季以新名字《乘風2023》全新出發
2023-05-17 09:54
原標題:從《媳婦的美好時代》到《咱們結婚吧》再到《溫暖的甜蜜的》(引題)劉江“愛情三部曲”折射時代進
2023-05-17 09:39
原標題:京城“磚雕張”七代傳承守護非遺技藝(引題)50年堅守延續老城文脈(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陳雪檸走進
2023-05-17 09:42
原標題:網劇《漫長的季節》敘事風格獨特(引題)起始于懸疑落腳于生活(主題)網劇《漫長的季節》雖已收官
2023-05-17 08:41
原標題:口碑下墜的懸浮劇,為何還能不斷“上新”?曹曉華女性群像劇的經典IP《歡樂頌》系列第四季,在長達
2023-05-17 08:35
原標題:古畫意,逍遙游王韌隨著氣溫漸升、白晝漸長,全國各地無不掀起旅游熱。人們又可知道,古人是怎么游
2023-05-17 08:45
原標題:《永樂大典》“湖”字冊修復展出北京日報訊(記者李洋)昨天,同心護珍寶聚力續華章——“字節跳動
2023-05-17 08:53
原標題:天津美院畢業生作品展亮相天津日報訊(記者翟志鵬)昨日,“篤行致遠”2023年天津美術學院畢業季─
2023-05-17 08:47
原標題:克拉瑪依影視平臺亮相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近日,克拉瑪依影視平臺亮相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
2023-05-17 05:54
原標題:安吉生物群發現中國最古老板足鱟化石中新網南京5月16日電(記者楊顏慈)記者16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
2023-05-17 05:48
原標題:文溯閣《四庫全書》以原貌影印亮相新華社蘭州5月16日電(記者何問)經過三年整理,文溯閣《四庫全
2023-05-17 05:40
原標題:博物館賦能美好生活黃洋故宮博物院“何以中國”展覽人氣火爆,引發熱議;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
2023-05-16 16:33
原標題:《北京2022》邀觀眾重溫冬奧歷程北京晚報訊(記者袁云兒)北京冬奧會官方電影《北京2022》5月19日
2023-05-16 16:45
原標題:《獅子的秘密》展現非傳統親密關系北京日報訊(記者王潤)互動式先鋒喜劇《獅子的秘密》將于5月18
2023-05-16 16:40
原標題:國家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集中更新(引題)明代《燕京八景圖卷》首次全卷亮相(主題)北京日報訊(記
2023-05-16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