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諾基亞公司首次公開展示了其將在月球上部署的首個4G通信網絡的原型設備。根據計劃,該公司將在2023年底使用SpaceX公司的火箭把4G網絡帶到月球表面進行試驗通信,目的是為人類更好地探測月球和火星打下基礎。那么,在月球上建設4G網絡有哪些特點呢?
滿足未來月球基地需求
(資料圖片)
2020年10月,美國宇航局宣布和諾基亞公司合作,授予該公司1410萬美元合同,建設一個可以在月球上使用的4G蜂窩通信網絡。月球4G網絡是美國宇航局臨界點選拔項目的一部分,目的是滿足美國宇航局對建設月球基地的需要。
諾基亞公司發布的月球4G網絡通信示意圖。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宇航局實施的“阿波羅”計劃就成功將航天員送上月球表面,現在依托美國宇航局深空網進行通信的深空探測器也不在少數,那為什么美國宇航局還要在月球建設4G網絡呢?
從目前來看,雖然美國有20多個深空探測器在太空中運行,但相距遙遠,相互之間通信需求很少。
2017年,美國宣布重返月球,也就是2020年正式命名為“阿爾忒彌斯”的登月計劃。美國不但要開展大規模的月球探測任務,而且會建造永久性月球基地,并部署諸多著陸器、月球車等設備。
這些月球探測器分布在月球基地周圍且相距不遠,如果這些探測器都獨自和深空網通信,不僅加重了深空網的負擔,還要攜帶能與地球聯系的通信載荷,整體架構不但不合理,而且不利于通信。因此,對“阿爾忒彌斯”計劃來說,合理的選擇就是架設一個無線網絡,并將月球基地的各種探測器接入網絡進行交流。
不過,美國宇航局的做法并非新鮮事物,國際空間站上早就架設了無線WiFi,中國天宮空間站的核心艙和實驗艙也裝有WiFi系統,便于航天員進行艙內通信。
由于空間站的尺寸不大,試驗通信距離近的WiFi系統就能滿足需求,但未來人類建造的月球基地會很大,探測器之間的距離可達數公里,因此必須使用4G等遠距離通信技術。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直接用更先進的5G呢?雖然2020年美國宇航局才與諾基亞公司簽訂合同,但諾基亞公司在2018年就開始研制月球無線網絡,那時的5G網絡還不夠成熟,月球+5G網絡一步到位的技術跨度和風險太大,而且5G網絡的大帶寬等優勢又發揮不出來,為穩妥起見,只好選擇研制月球4G網絡。
要經受住環境考驗
近年來,雖然5G網絡出盡了風頭,但地面上使用的網絡仍然以4G為主。那么,在月球上使用的4G網絡和我們常用的4G網絡有什么不同?具體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建設4G網絡的美國探測器著陸月面示意圖。
根據諾基亞公司的聲明,該公司旗下的貝爾實驗室負責承擔建設月球4G網絡的任務。如果單看通信部分的實現,月球4G網絡實際上就是把地面成熟可靠的4G網絡搬上月球,但由于月球表面的惡劣環境,以及探測器發射和著陸等過程的考驗,月球4G網絡將是一個超緊湊、空間加固和低功耗的解決方案。
具體地說,諾基亞公司的月球4G網絡將集成到直覺機器公司研制的Nova-C小型著陸器上,它包括一套具備核心網功能的4G基站和4G通信終端。諾基亞公司表示,發射到月球表面的4G網絡經過了專門設計,以滿足Nova-C著陸器的尺寸、重量和功率限制。同時,該通信網絡還具備承受火箭發射、地月飛行、月球著陸和月球表面的惡劣條件,能在各種極端嚴酷的條件下穩定運行。
為在月球表面部署并提供通信覆蓋,月面4G基站必須盡可能地減少尺寸重量和功耗,比如Nova-C著陸器只能攜帶100公斤載荷登上月面,提供的總功率也只有200瓦。
著陸器上的月球4G基站不僅要承受火箭發射時的加速、沖擊和振動,還要經受太空中極端溫差的考驗。由于月球表面沒有空氣,地面4G基站的空氣冷卻等散熱方案都無法使用,因此,月面4G基站必須通過輻射冷卻方式,整合特殊的輻射散熱系統。考慮到月面晝間溫度超過120攝氏度,白晝持續時間約半個月,如果月面4G基站不采用特殊材料,散熱系統很難經受得住月面的高溫考驗。
總之,月球4G網絡要想在極端惡劣的月面工作,必須采用特殊設計,因此,如何應對月面環境的挑戰,是月球4G網絡建設與地面4G網絡建設的最大不同。
助力未來深空探測
如今,地球上的4G基站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但月球上實用的4G網絡建設還面臨著重重困難和挑戰。諾基亞公司為構建月球4G網絡進行了大量的研制工作和模擬測試,例如,將原型基站放到離心機和振動臺上,模擬加速和振動;為降低基站重量,濾波器使用了新的陶瓷材料;月面的向陽面和背陽面的溫差超過100攝氏度,基站天線也進行了專門強化;基站不但采取了特殊的散熱措施,而且控制軟件也為月球環境進行了優化。
月球車驗證4G網絡通信示意圖。
盡管在月球上建設4G網絡存在大量挑戰,但諾基亞公司已經基本完成了月球4G網絡技術的研發,其設備將在今年底搭乘IM-2任務前往月球。IM-2任務的Nova-C著陸器將在月球南極沙克爾頓山附近著陸,它帶有專門驗證4G網絡的月球車,并將在月晝期間進行4G網絡測試任務。
按照計劃,Nova-C著陸器降落在月球上后,將釋放月球車并啟動4G網絡,建立兩者間的雙向實時通信。月球車將通過4G網絡鏈路向著陸器的基站發送實時視頻數據,先測試百米級近距離通信,月球車隨后將逐漸走遠,拉大距離,測試2~3公里的遠距離通信。諾基亞公司表示,其研制的月球4G基站具備支持最遠5公里距離的通信。
如果諾基亞公司的月球4G網絡測試成功,意味著在月球上可以直接移植商用成熟貨架技術,對人類的深空探測具有重大意義。
另外,月球4G網絡能支持著陸器、月球車、居住艙和航天員之間的實時通信,通過實時視頻實現對月球車等探測設備的遠程控制。
月球4G網絡的試驗,將在通信系統上為“阿爾忒彌斯”計劃的月球基地做好充分準備。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月球4G網絡也將進一步升級或更新為5G網絡,為人類月球探測和更遙遠的火星科學任務作出更多貢獻。
標簽:
上一篇:成功開發!可精準檢測與治療癌癥_環球看點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探訪大津巴布韋遺址這是5月5日在津巴布韋馬斯溫戈拍攝的大津巴布韋遺址。位于津巴布韋中部馬斯溫戈
2023-05-09 11:46
原標題:打卡古都西安的文化地標——鼓樓西安鼓樓(4月25日攝,無人機照片)。雄踞關中平原中部,北望蒼莽
2023-05-09 11:35
原標題:熱點追蹤津事津韻津梗津情(引題)匯成有溫度的津味兒話劇(主題)“美食是一種刻在心靈深處的記憶
2023-05-09 11:44
原標題:探訪喀麥隆巴圖方酋邦博物館這是4月13日在喀麥隆西部大區拍攝的巴圖方酋邦的入口(無人機照片)。
2023-05-09 11:34
原標題:名著改編要尊重原著精神胡祥不久前,改編自路遙經典文學作品《人生》的電視劇《人生之路》在央視熱
2023-05-09 11:36
原標題:60歲作家仍有青春氣韻,回歸古典致敬《水滸傳》(引題)《隱武者》創造全新概念“武小說”(主題)
2023-05-09 10:55
原標題:題:鄧臺村憶鄧麗君:已去經年仿佛從未走遠中新社邯鄲5月8日電?作者陳林諶詩雨“藍藍的天空,陣陣
2023-05-09 10:44
原標題:河北邢臺發現明代正德年間石碑距今500多年歷史新華社石家莊5月8日電(記者劉桃熊)記者從河北省邢
2023-05-09 09:53
原標題: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拉開帷幕5月8日起,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以現場演出的形式在廣州、香
2023-05-09 09:52
原標題:一部“馬五”與兩位大女主李夢陸小鹿在剛剛過去的上一個頒獎季,有兩部女性題材的電影備受矚目,分
2023-05-09 09:32
原標題:河北邢臺發現一明代正德年間石碑刻有完整“宗支圖”中新社石家莊5月8日電據河北省邢臺市南和區文保
2023-05-09 09:46
原標題:楊凡:“大師”未滿專情始終曾念群第十三屆北京電影節“經典修復”單元迎來了四部4K修復經典華語片
2023-05-09 09:39
原標題:郎朗《哥德堡變奏曲》響徹古城陜西日報記者柏樺“太棒了,能現場看到郎朗演奏《哥德堡變奏曲》好激
2023-05-08 16:56
原標題:2023年全球票房破100億美元,三部國產片入十強羊城晚報記者李麗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5月6日,2
2023-05-08 15:48
原標題:上海博物館舉辦“十二時辰藝術嘉年華”5月7日晚,觀眾在上海博物館展廳參觀“從波提切利到梵高——
2023-05-08 15:53
原標題:亞克西!大美新疆驚艷鵬城(主題)大型音舞詩畫《掀起你的蓋頭來——新疆是個好地方》深圳盛大開演
2023-05-08 14:40
原標題:民族器樂童話劇《神筆馬良》在京首演5月7日,演員在表演《神筆馬良》。新華社記者邢廣利攝當日,由
2023-05-08 14:52
原標題:2023外灘藝術季啟動,游藝地圖鏈接外灘與豫園(引題)“外灘貓街”成網紅打卡點(主題)解放日報訊
2023-05-08 11:33
原標題:看電影度佳節國家電影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中國電影“五一”檔票房達15 19億
2023-05-08 10:33
原標題:聚焦中國空軍試飛員群體(引題)《長空之王》,不計功名的無冕之王(圖)(主題)天津日報記者張鋼
2023-05-08 10:42
原標題:故宮首部音樂兒童劇《甪端》(主題)大灣區首演創新演繹文物傳承(副題)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
2023-05-08 10:40
原標題:16米高開平灰塑壁畫面世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文生通訊員關炳輝)本月6日,位于江門開平市塘口
2023-05-08 10:44
原標題:歷時3個多月的首個收費展“從波提切利到梵高”創下超42萬人次參觀紀錄(引題)上博“現象級”展覽
2023-05-08 10:53
原標題:加強非遺系統性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引題)2023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主題確定(
2023-05-08 09:55
原標題:我國將建3至5條中國文物主題游徑(主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庸俗化(
2023-05-08 0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