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科學”流言榜揭曉!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會影響生態?“富貴包”是胖出來的?中國古建筑不用一顆釘子?真相>>
(資料圖)
每月“科學”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委網信辦、首都互聯網協會指導,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會、北京地區網站聯合辟謠平臺共同發布,得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技記者與編輯專業委員會、中國晚報科學編輯記者學會、上海科技傳播協會、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情報研究所的支持。
1.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會影響生態環境
流言:
近年來,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術逐漸興起,但將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會污染海洋生態環境。
真相:
海洋地質碳封存,指將CO2通過輪船或管道運輸到海洋某個場地并灌注到海底以下地質體中進行封存。其實,比起地底封存二氧化碳,海洋封存的方式反而更安全——這是由于海水的覆蓋不僅可以避免二氧化碳泄漏時直接排放到大氣中,而且附加的海水壓力降低了對蓋層封閉性的要求,使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具有更高的穩定性。因長期的海水交換作用,海底地層中的孔隙流體與正常海水的化學組成更接近,可以避免二氧化碳注入過程中壓力不平衡誘發的裂隙活動,以防泄漏的風險。
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證明,海洋封存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舉例來說,挪威海域的斯萊普萊爾項目從1996年就開始進行海底封存,前5年的工程示范證實是安全的,此后開展商業運作,一直灌注了27年,目前仍在灌注中,沒有發現異常。日本2016-2019年在北海道附近海域灌注了30萬噸二氧化碳,到目前為止一直在監測,未發現安全風險。
2.多吃辣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
流言:
辣椒中的成分可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平時多吃辣,就不容易得糖尿病。
真相:
有研究發現,辣椒中的辣椒素與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胰島素水平有關,吃辣的食物會促進脂肪氧化、能量消耗,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發生的風險;辣椒還可能會增加胰島素受體的數量,提高胰島素的清除率,改善餐后高胰島素血癥,經常吃辣的人出現餐后胰島素血癥的概率會更低。
然而,僅僅依靠辣椒就可以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說法并不嚴謹。這是因為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其發病原因涉及到多種因素,如遺傳、生活方式、肥胖、高血壓、高膽固醇和高血脂等,而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辣食”,比如火鍋、麻辣燙等除了辣之外,往往同時有高油、高鹽等問題,過量進食可能會導致其他病癥的加重。
除此之外,我國的糖尿病人群主要還是中老年人,胃腸道狀況能不能接受辛辣食物的刺激是因人而異的。如果平時吃了辣就腸胃不適,或是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覺,不建議吃辣;有慢性咳嗽、支氣管炎擴張的人也不能吃辣,會有誘發哮喘的風險,在具體的食物選擇上要注意堅持飲食清淡的原則,適度食辣時,要注意避免重油重鹽的烹飪方式。
預防糖尿病應該由全面的生活健康方式開始,并嚴格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管理。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度運動、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壓力,從而保持身體健康,預防糖尿病的發生。
3.長期戴眼鏡會變“金魚眼”
流言:
長期戴眼鏡,眼球會漸漸凸出,變成“金魚眼”。
真相:
眼睛變凸通常是由近視造成的眼軸增長造成的,這種現象往往出現在高度近視的患者中。一副合格的眼鏡,對視力矯正有一定幫助。如果近視了不戴眼鏡,視物不清容易導致視疲勞,久而久之會引發調節和聚散等視功能的改變,不僅容易加深近視度數,加劇眼球突出,甚至還可能導致斜視的發生。
所以,如果近視了,一定要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規范檢查,科學驗配眼鏡。
4.有胃病應少吃多餐
流言:
如果患上胃潰瘍等胃病,應該改變飲食習慣,少吃多餐。
真相:
食物進入胃部以后,會刺激胃黏膜,使之分泌胃酸,而每次進食之后胃酸的分泌都會持續2到3小時。對于患有胃潰瘍的人來說,“多餐”會不斷地刺激胃黏膜分泌胃酸,從而導致胃的潰瘍處經常受到胃酸的腐蝕,不利于潰瘍面的愈合。
胃病患者的飲食調養要注意“定時定量,一日三餐,粗細搭配”,這樣胃腸才會更健康。
5.心跳越慢,身體越好
流言:
人一生中心跳次數是一定的,心跳慢,消耗慢,壽命就長;心跳快,消耗快,壽命就短。
真相:
正常人在安靜的時候心率為60~100次/分,運動員稍微特殊一些,心率一般在50次/分左右。所以,有人就產生了“心跳越慢,身體就越好”的認知。其實,運動員之所以心率慢,主要得益于長期鍛煉,心臟功能強勁、效率高,用更少的心臟跳動次數就可以滿足泵血的需要,因此他們的心率偏慢。
但目前沒有相關證據證明心跳越慢越好,相反,如果普通人心率長期低于50次/分,就有可能因為心臟泵出的血液不足,導致身體因缺血、缺氧而出現發作性頭暈、心悸、疲倦、乏力和運動耐力下降等癥狀,嚴重者可出現心絞痛、心力衰竭、暈厥,甚至猝死。
因此,并不意味著心率越慢越好。正常的心率范圍內,保持適當的心率對于健康和長壽來說更為重要。
6.高血壓降壓越快越好
流言:
高血壓要趕緊降,降壓越快越好。
真相:
這種說法是一個誤區。血壓是逐漸升高的,降壓也要逐漸下降。降壓不能著急,不能看到血壓高了就立馬吃藥把血壓降下來。
如果是高血壓急癥,可以在24-48小時內把血壓緩慢降至160/100毫米汞柱,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均不建議快速大幅降壓,否則會引起腦灌注不足等意外情況。
平穩降壓,4至12周內血壓降到目標水平是比較合理的。如果高血壓合并危及生命的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不穩定型心絞痛、急性左心衰、主動脈夾層等,醫生會指導患者盡快將血壓降至理想水平。
7.中國古建筑不用一顆釘子
流言:
中國的木結構建筑,不使用一根釘子,全靠榫卯結構。
真相:
在榫卯結構中,木釘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在很多博物館參觀時,會看到一種半圓形的筒瓦,往往在靠近瓦面的地方會有一個卯眼,成套的會有一枚陶釘或一個裝飾,那就是瓦釘的所在。很多榫卯本身也會用到釘子,一種木制的楔釘,用于兩段木構件以榫卯連接的重合處,用楔釘插入卯眼,確保榫卯構件不會因為滑動發生松脫。這種連接方式不會因為木頭老化導致結構松動,不同于釘子靠擠壓來迫使木頭本身來固定,更結實耐用。
在木結構建筑維護和加固中,也會大量使用到釘子,尤其是鐵釘。木頭由于其本身有機質的屬性,年深日久,會出現開裂、蛀蝕、糟朽、脫出等問題的時候,傳統的修護辦法就會使用到鐵件來加固。
由此可見,釘子在中國木結構中是非常常見的,而所在的位置,大部分都在梁架之上的建筑部分,或者位于榫卯結構本身。榫卯接合處或者修復維護的部分往往又比較隱蔽,講究“修舊如舊”,渾然一體,盡量不留痕跡。所以,平時參觀古建筑時,如果不是特意觀察,能看到釘子的機會其實不大。
因此,釘子與木構的古建筑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木構作品雖然可以通過榫卯結構搭建起來,但是釘子的使用是榫卯結構本身牢固度和耐久性的保證。
8.竹炭食品能排毒養顏
流言:
竹炭可以吸附人體內的有害物質,凈化血液中的毒素,還有助于人體消化排泄、清潔腸道,有排毒養顏之功效。
真相:
竹炭食品指在食物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用竹炭粉,使食物具有“附加營養價值”。竹炭本身具有較強的吸附作用,可以放置在居室或冰箱作為吸濕劑、除臭劑等,但專家表示,竹炭的吸附性能與吸附人體內毒素的原理并不相同,所謂“吸附體內毒素”的功能并不可信,沒有科學道理。
對于正常人而言,竹炭、活性炭等作為異物吞進后無法消化,最終基本上是原樣排泄出來,不僅起不到好的作用,還會影響營養的吸收,引起消化不良、便秘等問題。
此外,在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并沒有允許竹炭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查閱《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植物炭黑可作為著色劑在部分食物生產加工時使用,植物活性炭可作為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使用,但應在制成最終產品前除去。所以,竹炭食品其實是使用了未經國家允許的材料加工的食品,它在人體內的排毒等功能性作用和安全性還未得到科學有效的驗證,消費者要謹慎對待。
9.“富貴包”是胖出來的
流言:
頸后長“富貴包”是因為胖,不影響健康。
真相:
“富貴包”即脖子后面長的大包。有些人頸椎下段過度前凸,而胸椎上段過度后凸,就會導致椎體后凸、脂肪堆積,形成“富貴包”。“富貴包”多是由于長期低頭姿勢引起的,如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長時間玩手機、電腦游戲,枕頭過高等,與身材胖瘦無明確關聯。
“富貴包”不僅不富貴,還是健康隱患。其體積越大,癥狀越嚴重。它不僅影響形體美觀,而且使肩頸背部肌肉經常出現緊張僵硬、酸脹疼痛感,甚至放射至頭頸、后背或者肩膀,引起上背部脹痛、包塊周圍區域麻木等癥狀。通常來說,“富貴包”體積越大,癥狀越嚴重。
此外,“富貴包”還可能影響腦部供血,與血脂異常、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有關聯,個別患者會出現心動過速、心律不齊、血壓升高、胸悶、失眠等交感神經激惹癥狀。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改正不良生活習慣,避免頸部慢性損傷。注意坐姿端正,電腦屏幕不能低于視線。要堅持頸肩部肌肉鍛煉,維持頸椎穩定和優美形態。切忌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或游戲,多做昂首挺胸、伸長脖子的動作。
10.喝氣泡水可以降尿酸
流言:
二氧化碳氣泡水屬于“堿性水”,常喝可以減肥、瘦身、降尿酸。
真相:
氣泡水經飲用后,所含的二氧化碳進入人體會產生碳酸氫根離子——碳酸氫根屬于弱堿性離子,具有一定的中和尿酸的作用,這也是流傳說法中“氣泡水降尿酸”的主要“依據”。但是面對強大的人體系統,氣泡水的酸堿中和能力實在是“杯水車薪”,根本無法引起人體的酸堿變化,更實現不了降尿酸的治療作用。
至于“氣泡水能產生飽腹感,從而減少熱量攝入,實現減肥和降低尿酸的效果”這個說法,在現實中的作用也很有限。
其實,氣泡水具有更清新的口感、更豐富的飲用體驗,不用執著于健康功效,純粹以快樂為目的去喝就可以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本期內容來源:北京科技報、科學辟謠、“辟謠平臺”微信公眾號、科技日報、科普中國、騰訊較真)
出品:科普中央廚房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標簽:
上一篇:勞模動物大盤點,屎殼郎竟榜上有名?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灌籃”不僅僅是燃情正在上映的電影《灌籃高手》,全片都沒有響起《直到世界盡頭》的經典主題曲,
2023-05-01 10:42
原標題:藝術家譚恩用畫筆描繪“山河歸途”中新網上海4月30日電(王笈)閉關多年后,喜歡大山、熱愛故鄉的
2023-05-01 09:55
原標題:動畫改編真人片顛覆童話齊魯晚報記者?宋說 ???迪士尼動畫改編真人電影《小美人魚》近日宣
2023-05-01 08:49
原標題:各地文化市場好戲連臺打造高品質文化大餐央視網消息:“五一”假期期間,全國各地文化市場好戲連臺
2023-04-30 15:40
原標題:假期首日五一檔電影票房破3 5億元《長空之王》強勢領跑中新社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高凱)據燈塔專業
2023-04-30 15:44
原標題:春日行走河北城子峪長城:穿越時空與現代握手中新網秦皇島4月30日電?作者郝燁萬里長城,是中華民
2023-04-30 15:32
原標題:原創音樂劇《拉齊尼·巴依卡》在京演出(引題)舞臺演繹真實英雄事跡震撼人心(主題)北京日報訊(
2023-04-30 12:49
原標題:文化惠民落到實處,活動豐富多彩接地氣(引題)北影節,讓大眾盡享光影盛宴(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袁
2023-04-30 11:50
原標題:逛“藝墟”,品大灣區文創魅力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金晨“藝墟”,即澳門“塔石藝墟”,自2008年起每
2023-04-30 09:53
原標題:天壇獎出爐《白塔之光》奪五項大獎(主題)張藝謀導演獲得終身成就獎(副題)北影節的春天4月29日
2023-04-30 09:46
原標題:傳統工藝,讓生活更有溫度(主題)——淺談非遺活化與設計創新(副題)【學人談】彰顯在人們日常生
2023-04-30 09:51
原標題:“五一”檔10余部新片集中上映內蒙古日報4月29日訊(記者于欣莉)記者從自治區電影局獲悉,今年“
2023-04-30 09:32
原標題:在圖書館沉浸式探案近日,“CaseLab元世界——福爾摩斯大型沉浸式主題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幕。該展
2023-04-30 08:55
原標題:音樂劇《拉齊尼·巴依卡》在京展演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陶穩)4月26日至29日晚,新時代舞
2023-04-30 08:35
原標題:唱響勞動號子覃源漫這聲音里有天然的節奏每個音節承載山一樣的重量打著響雷,激發閃電指揮著腳步,
2023-04-30 05:37
原標題:《春山臺榭圖·軸》(局部)劉度[明]臺北“故宮博物院”藏劉度(約1632~1671年)題跋中稱此畫追仿
2023-04-30 05:41
原標題:幾顆櫻桃葉底紅胡為民俗話說,四月櫻桃紅,五月枇杷黃。每年四月份,鮮紅的櫻桃綴在春天尾巴上,嬌
2023-04-30 05:53
原標題:父親的勞動節唐占海我把“五一”放假期間的安排宣布了出來,全都跟吃喝玩樂有關。孩子們歡呼雀躍,
2023-04-30 05:42
【視線】原標題:從《人生》到《人生之路》:一段穿越40年時光的對話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恰如1982年路
2023-04-30 05:48
原標題:近70件文物亮相沈陽故宮八旗亭再現清前歷史中新網沈陽4月28日電(記者韓宏)以清朝在東北地區奠基發
2023-04-29 16:39
原標題:京劇電影《赤壁》南美首映:國粹綻放國際傳播吸引力中新網圣保羅4月27日電(記者?林春茵)“就像我
2023-04-29 16:36
原標題:意大利舉辦國際手工藝展覽會中國手工藝受關注4月25日,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辦的國際手工藝展覽會上
2023-04-28 16:43
原標題:津味大戲凝聚天津人智慧與幽默(引題)?《俗世奇人》“省親”博得滿堂彩(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
2023-04-28 16:49
原標題:全國十余種南戲泉州展演“好戲連臺”異彩紛呈中新網泉州4月28日電(吳冠標)27日晚,“首屆海絲泉州
2023-04-28 15:42
原標題:莫奈作品在墨西哥展出4月26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觀眾參觀莫奈作品展。當日,“莫奈,印象派
2023-04-28 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