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服藥駕駛危害大,“藥駕”堪比酒駕

時間:2023-04-20 09:33:54    來源:科普中國網    

酒駕---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關于“藥駕”,您了解多少?國外資料表明,駕駛員服藥后發生交通事故的比例比未服藥者高出幾倍;國內資料顯示,服藥后駕車發生的交通事故占整個交通事故的10%左右。因此,服藥后駕駛已成為當今引發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那么哪些藥物應該引起注意呢?


(資料圖片)

1.大多數感冒藥及抗過敏藥

感冒藥具有抑制中樞的作用,它多含有抗過敏藥物成分(氯苯那敏)。目前,常用的抗感冒藥有新康泰克、速效傷風膠囊、泰諾感冒片、感冒清、康得、日夜百服嚀等。服用這些藥物后的不良反應是頭痛、眩暈、疲勞、耳鳴、緊張或焦慮、警覺性下降、注意力分散,使駕駛者大腦反應遲鈍、精力不集中,甚至昏昏欲睡,使駕駛機能受到影響。抗病毒類藥物如金剛烷胺(部分復方感冒藥含有該成分)可引起失眠或興奮、共濟失調、眩暈等癥狀。

抗過敏藥常用的抗過敏藥有鹽酸苯海拉明、鹽酸異丙嗪(非那根)、氯苯那敏、酮替芬、鹽酸賽庚啶、息斯敏等。服用這些藥后,可出現嗜睡、頭昏、頭痛、乏力、顫抖、耳鳴和幻覺等癥狀,容易引發交通事故。

2.鎮咳鎮痛藥

鎮咳藥常用的有可待因、咳必清、右美沙芬等,服用后可出現嗜睡、頭暈等不適反應,過量服用還可引起興奮、煩躁不安從而影響駕駛安全。

解熱鎮痛藥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布洛芬、吲哚美辛等。服用阿司匹林、氨基比林等藥物劑量過大,可出現眩暈、耳鳴、視聽力減退、大量出汗,嚴重時可引起虛脫等副作用;服用布洛芬后偶見有頭暈、頭昏、頭疼癥狀,少數人可出現視力降低和辨色困難;服用吲哚美辛后可出現頭痛、眩暈、幻覺、精神抑郁等癥狀。

3. 降壓藥及抗心絞痛藥

降壓藥如硝苯地平(心痛定)、利血平、普萘洛爾(心得安)等。服藥后可出現乏力、嗜睡、眩暈、頭暈、頭昏、眼花、幻覺等癥狀。

抗心絞痛藥如硝酸甘油、戊四硝酯、雙嘧達莫(潘生丁)、派克昔林(心舒寧)、硝酸異山梨醇酯(消心痛)等。抗心絞痛藥常引起的副作用有頭昏、頭痛、眩暈、視力模糊、乏力、體位性低血壓、心動過速等。

4.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

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甲氧氯普胺等。服用上述藥物后,可出現頭痛、頭暈、嗜睡、耳鳴、乏力、顫抖、共濟失調等癥狀。

5.催眠類藥物

這類藥物廣泛用于治療失眠,也可以調節心境,緩解輕微的焦慮、沮喪、緊張和暴躁。該類藥物能使人的反應時間、注意力分配等駕駛能力下降,損傷動態視力,同時使人頭暈、困倦、精神不振、焦慮、瞌睡、疲乏、眩暈、神經錯亂等。另外,部分治療暈車的藥物含有安眠藥的成分,服用后會導致困倦瞌睡、動作呆滯。

6.降糖藥

常見降低血糖藥物有注射用胰島素,口服藥磺酰脲類、阿卡波糖等。如果注射藥物或服藥過量,之后又未及時進餐,血糖的快速降低會誘發低血糖可導致驚厥、昏迷、意識模糊等癥狀。建議糖友隨車攜帶一些干糧、糖塊,如果出現心慌、乏力、出虛汗等低血糖癥狀時,及時靠邊停車,并補充能量,避免危險駕駛。

7.抗精神病藥

抗焦慮藥常用的有安眠藥、利眠寧、鹽酸羥嗪(安泰樂)等。服用后常見的不良反應有頭痛、嗜睡、乏力、心悸等。

抗抑郁藥用于治療情緒低落、抑郁消極的藥物,如丙咪嗪、氯丙咪嗪、馬普替林等。服藥后常伴有疲乏、嗜睡、視力模糊、肌肉震顫、反應遲鈍等癥狀。

所以,服藥期間最好不要駕車,如果必須在服藥期間駕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Ⅰ.在看病或買藥品時應主動說明“我是駕駛員”,請醫生盡量避免開出對行車安全有明顯不良反應的藥物。

Ⅱ.駕駛員在服用藥品之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注意藥品的成分、用法用量、禁忌證和副作用。

Ⅲ.在服藥開車時應時刻留意自身狀態,出現身體不適或異常,應停車休息,情況嚴重的要及時就醫。

作者:陳業 劉艷平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