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環球今日訊!土耳其7.8級地震現場工作隨筆

時間:2023-02-20 16:47:34    來源:科普中國網    

第一篇


【資料圖】

經過5小時車程,2月8日抵達土耳其受災嚴重的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按照任務要求,立即開展現場工作。

進入災區后,主要觀察了16棟住宅建筑,都是混凝土板柱(短肢墻)結構形式,10層左右。這些建筑全部疊片式垮塌或倒塌,均為第一次強震倒塌。初步判斷,造成垮塌的主要原因是承載力不足,鋼筋較少,混凝土標號較低,板柱方向性較強,布置不均勻的話非常容易向一側倒塌。這個區域位于河漫灘區,估計基礎不是很牢靠,但周邊并沒有發生砂土液化現象,僅僅是進入小區的路上有一處冒水。

這次地震造成災區多棟建筑呈現疊片式倒塌,生存空間有限。

第二篇

本次在安塔基亞市區搜救工作中,遇到一棟地震中完全倒塌的6層鋼筋混凝土公寓,形成層疊式廢墟。該建筑梁柱鋼筋還算充足,但是縱筋采用光圓鋼筋,連接處采用搭接連接,握裹力不足,不符合抗震設計要求。同時混凝土石子發黃、發脆,造成混凝土強度不高,容易發生脆性破壞。

在搜救目標區內,部分建筑柱子截面尺寸過小,10層樓首層柱最小為300x800mm左右,自重下就達到18MPa,考慮到其較低的混凝土強度,軸壓比過高,抗震裕度不足,這也是很多建筑層倒塌或完全倒塌的原因之一。

在這次地震的重災區中,大量房屋倒塌破壞,盡管如此,仍有個別房屋表現良好,可判斷為中等或輕微破壞,考慮到如此高的地震作用水平,這種表現可以說是超乎想象了。

第三篇

在阿塔克布爾瓦里大街旁邊,有一棟10層辦公樓建筑,設計合理,建造質量較好,在地震中基本完好。

據上述建筑不遠處有一棟在建10層建筑,形狀不太規則,可以看到墻肢底部的彎曲型破壞和連梁的破壞,上部結構未觀察到損傷,整體結構依然站立。

因此,經過嚴格抗震設計、建造的建筑結構具有較為理想的破壞模式,在極震區依然可以“存活”,從而起到保護生命的目的。

第四篇

本次地震造成大量公寓建筑倒塌。由于地震發生在凌晨四點,大部分居民都在公寓中休息,所以被壓埋人員眾多。

建筑倒塌形成的廢墟從外觀上看可以分為疊層、斜撐和側倒等幾種形式。疊層形包括全部疊層和部分疊層兩種。全部疊層的廢墟由各層梁板疊壓在一起,之間可能由樓層中倒掉的柱或墻支撐,這種廢墟生存空間小。部分疊層的廢墟往往是下部幾層疊在一起,上部結構還基本存在。其它地震中也有中間層和頂部疊層的,但較為少見。

斜撐形介于側倒和疊層之間,一般是樓層一側倒掉,另一側柱子或墻還能起到支撐作用,或者被樓層中間其余構件撐起,形成三角形的空間。

斜撐形廢墟如果上部結構較好,將會形成側倒形廢墟,各層樓板基本豎立,之間由柱子或墻連接,生存空間最大。

以上三種廢墟中,疊層形廢墟的結構最為穩定,但生存空間最小,救援難度也最大。一方面建立救援通道需要打通多道梁、柱,另一方面空間狹小不利于操作。在面臨部分疊層廢墟時,應特別注意上部結構的穩定性,對于存在殘余變形、柱端上下節點嚴重破壞的上部結構,一定要做好重型支撐,防止上部結構在余震中倒塌。

斜撐形廢墟由于形成了三角形的結構,較為穩定。此時,需要觀察支撐柱的節點破壞情況,對于柱子已經斷掉但還連接著鋼筋這種“柱斷筋連”的情況,依然要做好支護。對于傾斜樓板上覆重物的情況,對梁或板也需要進行支護。

傾倒形廢墟構型簡單,操作空間大,只需判斷豎立樓板的穩定性,采用簡單支護即可。

第五篇

2月15日,對營地附近的一座橋梁進行了觀察。該橋梁為一座雙向五跨雙墩簡支梁橋。地震發生時河岸兩地劇烈晃動,兩岸場地帶動橋臺相向運動,橋梁受擠壓整體向上抬起。

橋梁主要的破壞包括:

1. 橋臺和橋梁的擠壓破壞

2. 橋梁本身的破壞

3. 橋梁支座的脫落和擋塊破壞

4. 橋墩的破壞

目前橋梁工作狀態正常,為救援隊出入災區的主要通道。

標簽: 上部結構 生存空間 抗震設計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