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民生 > 正文

微信錢包里2300多元“不翼而飛”?12歲孩子將2300元充進游戲

時間:2022-10-25 08:10:42    來源:信網    

在游戲里充值以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是這要是發生在未成年人身上,就讓家長慌了神。市民劉女士有個12歲的兒子,因為孩子喜歡玩游戲,所以時常“霸占”著自己的手機。2022年9月末,劉女士發現自己微信錢包里的2300多元“不翼而飛”,查詢交易記錄后發現,孩子在短短的幾天內多次給4399游戲平臺充值,最高單筆交易達648元。劉女士認為,游戲平臺并未實施阻斷未成年人充值的行為,加之孩子充值是完全不在監護人的允許下,因此要求平臺退款。對此,4399平臺的客服表示,公司可以為其退款1550元,并將該游戲賬號進行永久封禁。

孩子將2300元充進游戲

2022年9月末,劉女士在商場購物準備結賬時發現自己微信錢包里的2000多元突然消失不見,“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家,根本沒有怎么出門,也沒花微信錢包里的錢,怎么突然沒了?”劉女士表示,在經過自己仔細核對賬單后發現,發現這筆錢是被孩子充值到4399平臺玩游戲了。

劉女士的兒子今年剛滿12歲,平時的愛好就是玩游戲,“看賬單的時候發現,他前前后后在該平臺充值了2300多元,單筆最高的648元,零零散散的也很多。”劉女士表示,后來詢問孩子也才知道,有些充值孩子自己也根本不知情,稀里糊涂就提交了訂單。

劉女士說,平時自己會讓孩子幫忙買吃的,所以孩子知道自己的支付密碼,但是萬萬沒想到這卻方便了孩子玩游戲充值。面對該情況,劉女士也聯系了4399平臺,希望可以退還該筆錢款。對此,游戲平臺的客服表示,若要進行退款,則需要提供相關證據證明該筆訂單是由孩子進行操作的。于是,劉女士便在客服的指引下提交了相關支付記錄等信息。

第二天,劉女士便收到了平臺客服進行的回執,客服表示,在經過整理并提交了相關資料后,公司制定了退款1550元的解決方案,同時對于申請退款的4399平臺賬號進行永久封禁。做出這種解決方案主要是因為游戲內的游戲幣已經消費使用,此外,微信、支付寶等渠道都是外部合作的支付渠道,由于扣費流程正規,所以對方也需要收取相關的手續費。

對于該方案,劉女士表示不接受,而是希望商家可以為其退全款。“雖然這件事雖然錯在孩子,但是平臺方也應該加強這方面的監管,比如增加相關短信提示、加強實名認證等。這次要不是自己發現,根本不知道孩子把錢花在這些游戲上,實質上就是平臺的監管出現問題。”

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單次充值不得超過50元

為了解情況,信網多次撥打了4399的客服電話,但一直未能與之取得聯系。

信網了解到,一般來說,因為未成年人游玩游戲充值產生的糾紛,平臺大多需要家長提供證據,證明該筆錢款確實是由未成年人消費。同時,游戲公司也會核查游戲賬戶充值道具是否被惡意轉走,以及道具使用損耗的情況,才可以做出相關的退款方案。

相關資料顯示,在2019年,國家新聞出版署便發出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該通知中對于未成年人的充值付費等服務做出了明確的規定,同一網絡游戲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而從劉女士提供的消費記錄看,單次充值金額已達648元,已經遠遠超過規定的50元。

律師表示游戲公司應退還游戲款

對此,山東中青律師事務所的郭鐵鈞律師表示,根據《民法典》規定,8歲以下的孩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消費行為是無效的。8歲到18歲的孩子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消費行為需要經過家長的同意或事后追認,才是有效的,否則也是無效的。所以,游戲公司有責任退還游戲款。

但是在相關的司法實踐中,經常會碰到游戲公司讓家長提交相關證據,證明該筆消費是孩子所為,這其中就加大了家長的舉證責任。所以,郭律師也建議相關部門完善法律,減輕家長的舉證責任。當然,家長也需要盡到其監護責任,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進行游戲充值。(記者 李鑫邦)

標簽: 未成年人游玩游戲 未成年人游玩游戲充值 游戲充值產生糾紛 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