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國內 > 正文

妙打四招“組合拳” 創新治理見實效 | 廈門市海滄區全力破解民辦幼兒園食品安全監管難題_每日視點

時間:2023-02-21 14:59:45    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跟隨父母到城市讀書,公辦幼兒園學位供應不足、持證私立幼兒園收費高昂,無證民辦幼兒園成為許多學生家長的現實選擇。

廈門市海滄區原有無證民辦幼兒園56家,涉及幼兒約7200名。無證民辦幼兒園沒有辦學資質,無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食品安全監管措施難以落實到位,存在較大食品安全風險隱患。面對取締難與監管難的矛盾與困境,海滄區堅持從實際出發,突出問題導向,打出“疏堵結合、靈活施策、分類整治、長效監管”系列組合拳,逐步推動無證民辦幼兒園食堂改造提升,有效破解食品安全監管難題。


(資料圖)

疏堵結合——以“籌辦園”為契機,打開“試點獲證”新思路

針對無證民辦幼兒園無主體資質造成監管空白的問題,海滄區采取先推動無證民辦幼兒園中的籌辦園“試點獲證”的方法,利用三年時間予以過渡。自2017年至2019年,由海滄區教育局發文確認“民辦(籌辦)幼兒園”名單,區市場監管局對名單內的幼兒園食堂符合《食品經營許可審查通則》的,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證》并納入食品安全日常監管,證件有效期與區教育局認定的籌辦有效期一致(1年),2017年當年即推動首批25家籌辦園成為全市首批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的籌辦園,邁出破解無證民辦幼兒園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難題實質性的第一步。

靈活施策——以“防范風險”為前提,推動“寬進嚴管”新實踐

在總結無證民辦幼兒園存在的硬件環境、設備設施等方面的共性問題的基礎上,針對無證民辦幼兒園離食堂驗收標準仍有一定差距的實際情況,一方面,在嚴控風險的前提下合理降低獲證門檻,將原先擬定的《海滄區無證民辦幼兒園食堂現場驗收標準》項目由54項減到34項;另一方面,在日常監管中嚴格落實“四個最嚴”,反復指導規范,推動無證民辦幼兒園食堂安全全面整治提升。

分類整治——以“源頭治理”為導向,提煉“因類施策+因勢利導”新做法

推進幼兒園食堂改造提升是防范無證民辦園風險隱患的核心,海滄區采取三項措施:一是實行“一園一策”。區市場監管局根據每家無證民辦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分類指導制定提升改造方案,修改食堂流程布局圖、一次性告知審批所需材料等,幫助幼兒園順利獲證。二是加大資金補助。參照民辦幼兒園分級補助標準,由區財政單列經費,海滄區教育局對經提升改造、符合標準的“試點獲證”民辦幼兒園給予扶持補助,按照1:1的比例進行補助,累計有43家幼兒園獲得補助,補助金額達360萬元。三是推進回購工作。在已明確可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全面普惠的基礎上,海滄區教育局回購藍水郡、天心島、水岸名筑、綠苑海景等4家小區配套民辦幼兒園,并對這4家幼兒園食堂的軟硬件設施按照公立幼兒園的標準進行升級,進一步提升民辦幼兒園食品安全治理效果。

長效監管——以“智能化”為依托,打造“互聯網+食安監管”新模式

一是打造網格化智慧監管。海滄區政府為轄區42個村(居)配備了86名專職食藥協管員,配比率全市第二。海滄區市場監管局充分發揮食藥協管員作用,以廈門市市場監管系統網格化監管試點單位為契機,采取信息化、規范化手段提升工作效能,通過一體化智慧監管系統移動執法終端摸清轄區監管底細,建立監管檔案,完善網格監管信息,推動智慧監管模式逐步建立。截至目前,校園食堂摸底建檔率已達100%,并同步推進校園周邊小餐飲店、小食雜店摸底建檔。二是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通過硬件設施的提升改造,采用“透明廚房”或“視頻廚房”的方式,做到“明廚亮灶”。在“明廚亮灶”的基礎上,通過將視頻信息接入校園網頁、APP以及第三方平臺等方式,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以便校園負責人和食堂管理人員隨時抽查食堂食品安全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糾正。早在2020年底,海滄區民辦幼兒園“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已達100%。

在層層破解民辦幼兒園監管難題過程中,海滄區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避免采用“一刀切”等簡單粗暴的做法,而是靈活施策對癥下藥,構建起科學有效的民辦幼兒園監管機制,原56家無證民辦幼兒園經提升改造已有43家獲證,其余13 家已關停,徹底解決了民辦無證幼兒園的食品安全監管難題,在全市率先推動民辦幼兒園食品安全水平提檔升級,為幼童成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做到了“幼有所育、幼有優育”。(陳永 余林淇)

標簽: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監管 區教育局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