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經濟 > 正文

透視A股年內分拆上市情況:“A拆北”成新亮點 國企分拆步伐加快

時間:2023-07-30 09:28:15    來源:證券時報    

(原標題:透視A股年內分拆上市情況:“A拆北”成新亮點 國企分拆步伐加快)

作為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手段,分拆子公司上市愈發受到上市公司歡迎,今年以來,A股市場分拆上市持續升溫。

數據顯示,今年年內,已有6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實現IPO獨立上市,其中“A拆北”成為新亮點,并且國企占據“半壁江山”。此外,今年又新增15家上市公司披露分拆計劃,還有30家公司在年內更新了分拆進展,A股分拆大軍正向市場穩步推進。


(資料圖)

據了解,自2019年末A股分拆上市新規落地以來,A股市場分拆上市熱潮不斷攀升,迄今已有逾百家A股公司提出分拆上市計劃。一方面,分拆作為資產重組的重要手段,促進了資源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在國企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分拆上市為國企上市公司的估值重塑提供助力。

年內6家公司成功分拆上市

今年以來,“分拆上市”陣營持續擴容。

7月12日,天力復合登陸北交所,成為今年年內第6家通過母公司分拆登陸A股的上市公司。

據證券時報記者梳理,今年已有6家公司成功分拆上市,分別是天瑪智控、友車科技、西高院、天力復合、民士達、鼎智科技,其中,天瑪智控、友車科技、西高院3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另外3家公司天力復合、民士達、鼎智科技選擇了北交所。

數據顯示,6家公司合計募資約54億元,3家科創板公司募資金額均高于另3家北交所公司,其中,科創板天瑪智控首發募資22.09億元排在首位,北交所天力復合首發募資1.40億元排第6位。

市場表現上,3家北交所公司上市后的股價表現優于3家科創板公司。截至7月28日,北交所陣營的鼎智科技股價較發行價上漲185%、民士達上漲164%、天力復合上漲87%;科創板陣營中,僅西高院錄得上漲,漲幅20.9%。市值上,6家公司最新總市值合計約297億元,其中天瑪智控以總市值114.7億元居首位。

除上述6家已上市公司外,今年新增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籌劃分拆子公司上市的計劃。另外還有30家公司更新了分拆上市最新進展,其中也包括5家終止分拆。

總體來看,自2019年12月份上市公司分拆所屬子公司境內上市試點啟動以來,分拆上市熱度逐年升溫。據統計,A股市場上已有27家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實現IPO獨立上市,其中,2022年“拆A”企業上市數量達12家。

募資規模上,27家分拆企業募資總計490.5億元。分板塊看,科創板、創業板最具吸引力,27家公司中,選擇分拆子公司至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的占比為78%。

北交所成為分拆上市新去處

今年,“A拆北”成為新亮點。今年4月,鼎智科技、民士達相繼登陸北交所,打響了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北交所上市的“首戰”。

作為分拆至北交所上市的首個案例,鼎智科技在今年4月13日登陸北交所,其母公司為江蘇雷利,公司以微特電機為主要構成的定制化精密運動控制解決方案提供商。

“芳綸紙第一股”民士達則是A股公司泰和新材子公司,公司主要從事氨綸和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研發與生產,芳綸紙產能及市場占有率均位居全球第二位。泰和新材作為國企,民士達也成為國企分拆子公司至北交所上市的第一股。

此外,7月最新登陸北交所的天力復合,是A股公司西部材料的子公司,公司主營金屬材料、金屬復合材料及深加工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今年3月底,天力復合北交所過會,不到3個月時間便成功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西部材料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西諾稀貴也將奔赴北交所,目前已進入輔導期。

自北交所成立以來,隨著板塊不斷擴容,北交所成為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新選擇。

今年以來,安琪酵母、精達股份、利爾化學、積成電子等7家上市公司更新了分拆子公司北交所上市的最新進展,其中,安琪酵母子公司宏裕包材已進入發行階段。

作為初創期交易所,北交所目前正按照質優、量適、步穩的要求,常態化推進市場高質量擴容。相比于科創板、創業板等板塊,北交所目前尚不執行《上市公司分拆規則(試行)》相關要求,因此也為相關公司分拆上市提供了窗口期。

從目前看來,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至北交所上市,在財務門檻上低于主板、創業板及科創板。同時,由于排隊公司數量較少,北交所從受理到上會再到上市的平均時間也較短。另外,不少上市公司子公司正好是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申請北交所則有天然的先發優勢。

北交所的長期目標是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交所差異化的制度安排更適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因此,隨著北交所熱度持續提升,上市公司分拆優質資產至北交所上市或將越來越多。

國企分拆上市步伐加快

在近年的“A拆A”隊伍中,國企占據了“半壁江山”,在國企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國企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步伐也在加快。

今年3月28日,南方航空公告,擬將子公司南航物流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中國聯通3月8日公告,擬將間接控股子公司智網科技分拆至科創板上市。此外,中聯重科、鄭煤機、星網銳捷等也在年內相繼公告分拆子公司上市計劃。

從今年來看,6家實現上市的企業中有4家公司的母公司為國有控股。同時,年內新發布分拆上市預案的還有5家國有控股公司,包括中聯重科、中國聯通、南方航空等。此外,濰柴動力、中國交建、寶鋼股份、江西銅業等十余家公司也發布分拆上市進展的公告。

7月11日,中聯重科、路暢科技同步披露方案,中聯重科將分拆所屬子公司——中聯高機重組上市,作價94.24億元置入中聯重科此前收購的上市平臺——路暢科技。此“分拆+重組”的方案受到了市場關注。

由于分拆上市可滿足國企改革的資產重組需求,優化國企治理結構、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因此,近年來分拆子公司上市受到國企以及國資委的重視。

當前,在國企分拆子公司上市過程中,國資委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民士達為例,煙臺市國資委工作人員向證券時報記者介紹,在民士達上市過程中市國資委給予了高度重視,“早在2022年4月26日民士達提出IPO上市之日起,市國資委相關領導帶領各科室負責人前往企業‘現場辦公’,了解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定國資委各科室對接的具體負責人和聯絡人,做到上市申報過程中密切跟蹤企業需求,為企業做好服務。此外,還第一時間對企業的請示及先關文件做了批復和指導。”

近年來,我國對國企分拆上市的政策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去年5月份,國資委發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提出,支持有利于理順業務架構、突出主業優勢、優化產業布局、促進價值實現的子企業分拆上市。今年以來,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逐步醞釀與推進,5月份國資委多次作出支持央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

有政府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國企而言,分拆子公司上市不僅可以幫助子公司拓寬融資渠道,加速產業升級,增加研發投入,而且也有助于實現企業“一業一企”的專業化整合,幫助母公司更加聚焦主業。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