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專家田間“上課” 農民地頭“取經”

時間:2022-04-01 20:45:25    來源:中國農網    

“老師,啥是脫毒馬鈴薯?”“氮磷鉀肥到底怎么施?施多少才是科學的?”“馬鈴薯苗期應該怎么管理?”……

“馬鈴薯在生長過程中會被一些細菌或病毒侵染,就像我們人得了感冒一樣,如果繼續用這馬鈴薯塊莖做種子繁殖后代,會造成產量降低,質量下降等問題……”

陽春三月,草木蔓發。青海省海東市平安區古城鄉山城村穩泰專業種植合作社的農田里,農民們正忙著翻地、鋪膜、撒種。聽到有專家專門上田間做技術培訓,大家伙都放下手里的活,圍在田埂邊認真地聽起來。

“為了方便大家聽得懂、能理解,我干脆就用家鄉話講?!敝髦v是青海省農林科學院研究員賈豪,他一邊俯下身子查看土壤情況,一邊笑意盈盈地用濃濃的青海鄉音講解著馬鈴薯種植、生長過程中的各種“疑難雜癥”。

為何會把課堂安排在田間地頭?這得益于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部署開展的以“下基層、強服務、解民憂”為主題的農業農村系統領導干部和科技人員服務基層行動。

自3月份啟動以來,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分別成立8個聯市(州)聯縣(區)督導組、40個包縣聯片科技服務督導組和12支特邀首席專家團隊3個隊伍,自2月下旬至10月底,深入全省8個市州及基層縣鄉開展服務行動相關工作。

“我們此行的目的是深入基層、深入群眾開展服務,謀鄉村振興之策,想群眾增收之法,解群眾生產生活之困。這次下來要著力破解農牧業科技推廣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鼻嗪J“h聯鄉聯村平安督導組組長劉曉軍介紹,自該行動啟動以來,督導組的三位成員赴古城鄉、三合鎮、平安鎮三個鄉鎮、10個村進行科技服務,通過實地調研,先后與分管農牧副鄉長、合作社負責人、種植大戶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古城鄉農牧生產狀況、剖析存在問題,商討解決措施。

調研過程中,督導組聽到了群眾的“呼聲”,也看到了群眾的“難點”?!榜R鈴薯是很多村里的支柱產業,也是增收產業,但調研中我們看到村民們在種植過程中還是沿用傳統的老辦法,具體施藥、撒肥并沒有一個科學的標準,這些直接影響著馬鈴薯的收成?!眲攒娬f。

一顆馬鈴薯有多重?對于城市里的人來說無非是30克,50克,但對于山區群眾而言這是一家人增收致富的希望。

“我們這里主要產業以馬鈴薯為主,這幾年馬鈴薯市場好,合作社一共有400多畝地,一半以上都種了‘青薯9號’這個品種,群眾們就指著這個增收咯!”合作社法人辛明元告訴記者。

“眼下正是我們這里種植馬鈴薯的關鍵時期,如果誤了農時,講解也就沒啥意義了?!睘榇耍綄ЫM的成員專門邀請到長期研究馬鈴薯的專家,在田間為群眾答疑解惑,進行技術指導。

“這樣的方法很實用,這樣的講解很解渴,我們老百姓都喜歡?,F在種地缺的就是管理技術,這次專家帶來了新的技術和知識,我得好好學兩手!”辛明元笑著說,自己現場咨詢了馬鈴薯種植收獲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并領到了許多農技資料,真是受益匪淺。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孫海玲

標簽: 科技服務 陽春三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