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 正文

東海梭子蟹如何“鮮活”地蹦上餐桌?

時間:2023-08-16 20:22:30    來源:農民日報客戶端    

沿著底部掀開硬邦邦的橘紅色蟹殼,從中間掰斷,嫩白的蟹肉顯露出來,蘸上調制好的醬汁,裹著蒜香和醋香的鮮甜東海梭子蟹就觸上了垂涎已久的味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我第一次在重慶買到活梭子蟹還是女兒從盒馬買回來的,比我在青島吃的大很多,價格也不貴。”重慶的張女士告訴記者。

為了讓更多消費者相對平價地買到更高品質的鮮活梭子蟹,盒馬從海捕源頭開始嚴格控制梭子蟹規格、標準,再到陸路運輸升級使用“3.0版本水車”,打造出全鏈路的標準化活鮮運輸的體系,通過6條活鮮供應鏈線路,將活蹦亂跳的梭子蟹送到全國各地消費者的餐桌上。

受臺風影響,今年東海開海延遲了5天,8月5日,晴空萬里,江蘇連云港贛榆區海頭鎮港口附近,海面上一座座揚帆起航的漁船滿載希望地駛向了梭子蟹生長的海域。

在源頭端的采購環節,供應鏈升級優化的前提是對產品按照標準進行定級。“以前出海捕撈是比較粗放的,我們就是開船去漁場,撒網,把螃蟹捕上來,通過批發商的船隊運回碼頭,其他什么都不管。現在船上就進行初步分級,符合標準的好螃蟹都能賣個好價錢,我們自然也開心。”從事海上工作15年的船長吳興業說。

梭子蟹圖。

在連云港梭子蟹直采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按標準對梭子蟹進行分揀。

梭子蟹關鍵的分級則是在港口附近的直采中心完成的。一個小板凳、一副手套、一個小型電子秤和兩個分揀筐,平均兩到三個工作人員一組就開始了分揀工作。“梭子蟹的重量在2兩以上,掉的腿不能超過2個,不能是大鉗子和最后位置的腿。”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保證梭子蟹的品質,預防蟹膏、黃流失,這是分揀時須嚴格遵守的準則。

“底部飽滿的都是好蟹,像這種蟹腿透出紅色,底部泛著青黑色的更是品質上乘。”已有十余年分揀梭子蟹經驗的工作人員指著梭子蟹給記者講解著,她們動作嫻熟但不失穩重,只偶爾才用一下秤,拿在手里便知有沒有。

走過分揀的流程,符合標準的梭子蟹才能登上有著“移動水族館”之稱的“3.0版本水車”。空氣加氧系統、二級過濾系統、氣動海水循環……眾多專業設備從溫度、鹽度、水氧含量多方面把控,再配上梭子蟹的“家鄉水”——水溫12度左右的東海海水,讓梭子蟹在“一路鮮”中“舒適”地抵達目的地。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飲食習慣的升級,高蛋白的海鮮市場未來的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對于生鮮電商來說,供應鏈效率高低直接影響產品呈現在消費者面前的優劣程度。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翟天昶表示,我國活鮮市場的捕撈、養殖(生產環節)到零售環節的整個供應鏈大多是分割的,且也有獨立的中間商環節,經過層層加價后的海鮮產品,其新鮮度也大打折扣。盒馬開海利用自身優勢,將供應鏈整合,實現了生產端到零售端“一商運作”,減少了中間商參與所產生的交易費用,提高了供應效率,更好地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作者: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見習記者 胡燕俊文/圖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