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插花地冊子》推出最新增訂版,學者止庵談讀書生涯(引題)
閱讀50余載,興趣始終不改(主題)
北京日報記者 路艷霞
(相關(guān)資料圖)
“閱讀讓我安身立命,如果下輩子讓我選擇,我還會選擇閱讀。”知名作家、學者、書評人止庵的《插花地冊子》首版于2005年,近日這本書的增訂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本談閱讀的書令讀者一直心心念念,迄今已出過3次增訂版。
“一部關(guān)于書的《隨園食單》”
《插花地冊子》被一些嗜好讀書的學人譽為“一部關(guān)于書的《隨園食單》”,而事實上,讀過書中文字,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評價恰如其分。
止庵在這本《插花地冊子》里,回憶自己的閱讀經(jīng)歷,對印象深刻的作品逐一評點,又在時間的經(jīng)度和地域的緯度間勾連比較,指出作品好在哪里,或者糟在何處,評論各書獨具慧眼,不跟風,不故作高深,平易親切,耐人尋味。
比如,談及《紅樓夢》,止庵說自己最喜歡史湘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個人物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換個說法就是比其他人物單純,所以塑造得也是很成功的。”在止庵看來,湘云磊落嬌憨,外剛內(nèi)柔,是女性的理想形象。他其次喜歡探春,第三喜歡寶釵。至于黛玉與晴雯,他都嫌過于矯情不講理,差不多要歸入不喜歡之列了。
值得一提的是,止庵不斷充分運用海量閱讀帶來的審美眼力,指導和磨煉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去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受命》獲得新周刊第一屆刀鋒圖書獎,小說寫法結(jié)構(gòu)謹嚴,針腳細密,分寸拿捏適度,可以明顯看出受到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和張愛玲《傾城之戀》等作品的影響。由此可見,作者令人欣喜的創(chuàng)作實踐與他的豐富閱讀經(jīng)歷和雅正品位之間,形成了一個優(yōu)美互證。
止庵說:“假如當初我不讀這些書,也許會成為另外一個人;正因為讀了這些書,我才是現(xiàn)在這樣的人。這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教育,而《插花地冊子》所記錄的就是這一過程。”
閱讀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
說起來,止庵讀的第一部文學名著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是1968年前后,他家還住在西頌年胡同4號,至于它是從哪里借來,卻完全忘記了。迄今,止庵的閱讀歷程馳騁了半個多世紀,他與文字的情感卻熱烈依舊。
止庵從未接受過正規(guī)中文系教育,他1977年考入大學,學的是口腔專業(yè),畢業(yè)后當了兩年牙醫(yī),此后還干過記者、外企推銷員,但是對文字的熱愛從未因年齡增長、職業(yè)變化而改變。那些年,他的閱讀都是在公交車上完成,沉重的學業(yè)和忙碌的工作,從未讓閱讀擱淺,反而讓他的興趣日趨濃厚。終于,他在1995年出了第一本談閱讀的書,這一年止庵已經(jīng)36歲了。
回頭看來時路,止庵認為,正因為他沒有進過專業(yè)的文學課堂,反而讓他的閱讀、讀書理念不受條條框框的束縛,“比如李白憑什么是浪漫主義詩人,杜甫憑什么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至今我都認為這樣的區(qū)分沒有什么意義。”而他的5年學醫(yī)經(jīng)歷,讓他接受了嚴格的邏輯學教育,這對他的讀書理念有極大的幫助,他的確一直信奉以下原則:讀書要做出自己的判斷,有時還要寫相關(guān)文章,這就要能自圓其說,合情合理,其中邏輯學是必不可少的。從醫(yī)的經(jīng)歷,還讓他非常看重實證,談論一本書,必須要把這本書讀了。他的讀書觀正是“讀了再說,沒讀就不能瞎說”,他看不慣有人書還沒到手就開始寫上萬字的文章,這對學醫(yī)的人看來,就是違反了實證的原則。
讀書必須要“勢利眼”
“我對于閱讀有一種極大的興趣,從我認字開始,直到現(xiàn)在一點沒改。”止庵說,當年一起讀書的朋友,后來都不讀了。而他只是把當年的習慣,一直保持到現(xiàn)在。和文字建立、維持親密關(guān)系,他說自己樂意,也從中獲得了太多好處。
這兩天,止庵正在看一本名為《二戰(zhàn)信息圖:數(shù)據(jù)化全景透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這本書將枯燥的歷史資料轉(zhuǎn)換為清晰易懂的信息圖,用數(shù)據(jù)全景透視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止庵對二戰(zhàn)歷史一直感興趣,并且讀過大量相關(guān)讀物,這本書在他的二戰(zhàn)書系閱讀版圖中屬于“好玩”類別。
止庵說,他讀書沒有非讀不可的書,也沒有什么宏大計劃。前兩年,他和作家張悅?cè)弧⒕巹∈泛浇Y(jié)了一個“契訶夫之盟”,三人相約把契訶夫小說重讀一遍,“小說有10卷,我其實已經(jīng)讀完了,但是后幾卷還會重讀一遍。”止庵如此總結(jié)道。
止庵和史航堪稱讀書會、新書分享會的鐵搭檔,他們妙語連珠、珠聯(lián)璧合、亦莊亦諧的風格深得人心。止庵揭秘說,多年來,他們早已形成默契:談書一定要把這本書全讀了,不能蒙事;不提前切磋,否則沒了新鮮感,也少了觀點碰撞。前一陣,止庵和史航一起出現(xiàn)在譯林出版社推出的塞林格四部作品的分享會上,止庵為此將已讀過幾遍包括《麥田里的守望者》在內(nèi)的四本書又捧了起來。
對于止庵而言,很多書他讀過多遍,但是多年前的喜好未必持續(xù)到如今,比如他早年喜歡雨果、巴爾扎克,現(xiàn)在卻不再喜歡。而《呼嘯山莊》從童年的不知所云,到青年的看不出好,直到后來的越看越喜歡,這樣的閱讀體驗因為和時光、人生、經(jīng)驗等攪和在一起,而顯得特別生動有趣。
不從眾,不趨時,不受惑,止庵堅持的讀書三原則延續(xù)了幾十年。他一直看重自己的獨立判斷,早年看施耐庵的《水滸傳》借了還,還了借,前后看了將近三十遍,迄今他仍認為這是中國古代最好的一部白話小說。“人和人觀點不一致是很正確的,讀書使一個人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讓‘我’從‘我們’里面分離出來,成為你自己。”
“不要讀比你水平低的書,讀書是為了結(jié)識高人,做人不能勢利眼,讀書必須‘勢利眼’。”不過,止庵揭秘說,他多年來結(jié)識“高人”,也是入了無數(shù)爛書的坑才練就的,他認為這個過程必不可少,這個道理就如同不吃咸菜窩窩頭,哪知山珍海味的好一樣。
凡本網(wǎng)注明“XXX(非現(xiàn)代青年網(wǎng))提供”的作品,均轉(zhuǎn)載自其它媒體,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插花地冊子》推出最新增訂版,學者止庵談讀書生涯(引題)閱讀50余載,興趣始終不改(主題)北京日報記者路艷霞“閱讀讓我安身立命
2022-11-05 15:45
原標題:接力杯“雙獎”出版獲獎作品37種北京日報訊(記者路艷霞)自2017年5月啟動以來,接力杯“雙獎”已連續(xù)舉辦兩屆,出版獲獎作品37種。日
2022-11-05 15:42
原標題:時代浪潮下“中國制造”風云再起(引題)周梅森新作《大博弈》今晚開播(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現(xiàn)實主義題材力作《大博弈》,
2022-11-05 15:30
原標題:蔡文靜彭冠英新劇塑造頑強女性北京日報訊(記者李夏至)由《陽光之下》原班人馬打造的都市情感懸疑劇《不期而至》,日前登陸優(yōu)酷首播
2022-11-05 15:25
原標題:29組音樂人加盟打造五場音樂盛會(引題)《我們民謠2022》唱生活故事(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由愛奇藝、欣喜文化聯(lián)合出品的音樂
2022-11-05 15:35
原標題:門票幾乎售罄戲曲線上“出圈”線下“破圈”經(jīng)濟日報記者曾詩陽康瓊艷“淇水悠悠無語深流,琴簫和鳴不盡離愁……”9月末,北方昆曲劇院
2022-11-05 09:46
原標題:如何成為一名漫才表演者?“肉食動物”推薦看這本北京青年報記者祖薇薇《脫口秀大會》的熱播,讓漫才這個來自日本的喜劇形式廣為人知
2022-11-05 09:29
原標題:《大博弈》定檔周梅森新作聚焦百年老廠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由周梅森編劇,韓曉軍執(zhí)導,秦昊、萬茜、田雨、張萌、譚凱、柯藍主演,改
2022-11-05 09:45
原標題:第14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shù)節(jié)在湖南長沙開幕新華社長沙11月4日電(記者張玉潔)4日晚,第14屆中國金鷹電視藝術(shù)節(jié)在湖南省長沙市開幕。開
2022-11-05 08:31
原標題:圓明園澹泊寧靜遺址考古發(fā)掘取得重要成果新華社北京11月4日電(記者陳鐘昊、羅鑫)記者4日從北京市文物局獲悉,經(jīng)過連續(xù)三年的發(fā)掘,
2022-11-05 08:45
原標題:新華全媒+|安陽殷墟新發(fā)現(xiàn)大型道路洹河北岸道路系統(tǒng)初現(xiàn)這是安陽殷墟遺址新發(fā)現(xiàn)的大型道路俯視圖。(資料照片)新華社鄭州11月4日電
2022-11-05 07:42
原標題:陜西:蔣劉遺址發(fā)現(xiàn)距今約5000年的大型環(huán)壕和墓地這是蔣劉遺址出土的陶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新華社西安11月4日電(記者楊一苗
2022-11-05 05:32
原標題:《我們的歌》播出線上演唱會特輯(引題)蕭敬騰張淇攜手《光陰歌會》(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東方衛(wèi)視《我們的歌》2日播出線上演
2022-11-04 18:35
原標題:沉浸式文旅體驗瞄上經(jīng)典影視劇翻拍(引題)“阿姨版”《甄嬛傳》引發(fā)熱議(主題)今晚報記者劉桂芳連日來,退休阿姨拍《甄嬛傳》事件
2022-11-04 18:43
原標題:《星界的紋章》三部曲:一場波瀾壯闊的宇宙冒險封面新聞記者周琴日前,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lián)合出品的科幻小說《星界的紋章》三
2022-11-04 15:32
原標題: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引題)好戲連臺和合共美(主題)北京晚報記者王潤?11月4日,第六屆中國戲曲文化周開幕,北京京劇院在園博
2022-11-04 15:30
原標題:《龍之家族》:就像你見到了初戀女友的大表姐李壯作為續(xù)作(從內(nèi)容上講是前傳),《龍之家族》的片頭延續(xù)了《權(quán)力的游戲》片頭的美學
2022-11-04 15:35
原標題:《趙氏孤兒》:音樂對劇的一次挑戰(zhàn)項筱剛《趙氏孤兒》是金培達音樂劇作品,該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波又一波詠嘆調(diào)式的歌唱。無論是
2022-11-04 15:33
原標題:京腔京調(diào)演繹黑色幽默(主題)張鐵林自編自導自演舞臺劇《椅子》(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潤)11月2日晚,由張鐵林編劇、導演、主演
2022-11-04 15:46
原標題:時隔80余年,實景體驗話劇《原野》再次在昆明上演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記者黃榆11月2日,由雷雨劇社、2022年度云南省藝術(shù)名家工作室精心打
2022-11-04 09:45
原標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啟動“雙城青年文化人才交流計劃”新華社香港11月3日電(記者黃茜恬林寧)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3日啟動為期兩年的“
2022-11-04 09:37
原標題:女性藝術(shù)家作品備受關(guān)注與追捧(引題)拍賣市場的“她藝風”從哪兒吹來?(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王磊近日,富藝斯拍賣行與永樂拍賣“
2022-11-04 09:24
原標題:《我們這十年》拉近普通觀眾與尖端科技的距離(引題)《未來已來》聚焦5G技術(shù)突破(主題)今晚報訊(記者劉桂芳)電視劇《我們這十年
2022-11-04 05:40
原標題:探訪六座食辣之城(引題)《江湖菜館3》解讀辣味文化(主題)今晚報訊(記者高爽)市井美食紀錄片《江湖菜館3》昨天在優(yōu)酷上線。《江
2022-11-03 16:46
原標題:踏實演戲的熱依扎終于迎來“大水花”作者師文靜11月1日,第33屆電視劇飛天獎頒獎典禮舉行,演員熱依扎憑借扶貧題材劇《山海情》中的“
2022-11-03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