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即時:薦書︱長篇紀實作品《鹿之民》:完整記錄一個古老族群的消亡過程

時間:2022-11-03 05:25:27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資料圖片)

原標題:

薦書︱長篇紀實作品《鹿之民》:完整記錄一個古老族群的消亡過程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近期出品的《鹿之民》是加拿大國寶級作家、堅定的環保主義者法利·莫厄特的首部長篇紀實作品,完整記錄了一個古老族群——伊哈米特人的消亡過程。

伊哈米特人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加拿大北極酷寒之地的一支因紐特人,作者曾兩度深入極地荒原探訪他們,了解到這些靠馴鹿為生、一度人丁興旺的“鹿之民”,在半個多世紀內從7000余人急劇縮減至40人。結合實地考察及族人的口述,作者真實還原了這一原住民與鹿共存的美好生活圖景,展現了他們與大自然相處的智慧,深刻揭示了這片荒原怎樣因為殖民貿易的入侵而改變了生態,進而使這一族群失去生存的依托和平衡,最終走向滅絕。

《鹿之民》于1952年一出版即獲得廣泛好評,并在1953年獲得阿尼斯菲爾德-伍爾夫圖書獎。但與此同時,這本書也引發了爭議,一些評論家認為莫厄特雖沉醉于北方文化,但對北方文化的了解卻不像他聲稱的那樣廣泛。而莫厄特的解釋是,他做的所有工作,最重要的目的是喚起人們對環境破壞、野生動物受到虐待和原住民所處困境—— 那些長期不為公眾所知的真相的關注。

作為一部紀實作品,本書的內容全部來自作者的實地考察與親身經歷。從年少時目睹北極大陸上馴鹿群集體遷徙的壯觀場面,到后來在探險家的報告中第一次知道“鹿之民”——伊哈米特人的存在,進而了解到這一族群從19世紀末的7000余人縮減至20世紀中期的幾十人,正是這些經歷促使了這位環保主義者的北上探秘。為了探究這一族群迅速沒落的真實原因,作者兩次深入荒原,與當地人朝夕相處,學習他們的語言,融入他們的生活,甚至不惜以身涉險,深入墳墓遍地的“人類之河”流域,只為獲得豐富的一手資料。

作為一部文學作品,書中又不乏藝術渲染和想象的成分。因為關于這一與世隔絕的族群,可參考的資料非常有限,而作者初次探訪這一族群時,他們也已只剩下40人,談話的對象也有限。作者在書中也不止一次誠實申明了這一點:因為族人的口述非常混亂,為了敘述的連貫,形成文字時有一定加工和拼湊。但也正如他一再強調的,或許很多故事只是族人奇思妙想的產物,但來源一定是真實的生活;故事是否真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回憶對他們來說彌足珍貴。

作者坦言,自己最初是帶著優越感和同情心上路的,但在探訪的過程中,卻屢屢被伊哈米特人的智慧和仁愛所折服和打動。所以他最終對這本書的定義是:“這是愛的奉獻,是對給我自己和全人類以重建信心的一個民族的小小回報。”?

標簽: 北方文化 人丁興旺 彌足珍貴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