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社@四川
(資料圖片)
原標題:趕馬調重回瀘沽湖畔
“天上麻鷂子,地下馬腳子……”曾一度消失的趕馬調,隨著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重回瀘沽湖畔。
四川省鹽源縣地處古代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在交通和物流不便的年代,趕馬人依靠非凡的膽識走南闖北,用當地特產與外地山貨進行交換。隨著交通的日新月異,馬幫的交通和運輸功能被取代。
瀘沽湖馬幫隊隊長楊直之在自建的摩梭馬幫文化館里展示馬幫用具和飾品(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鹽源縣瀘沽湖鎮木垮村,瀘沽湖馬幫隊隊員打包行李準備出發上山(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2017年,鹽源縣瀘沽湖鎮的摩梭人楊直之提議重建馬幫。他說:“我們可以探索一條將傳統摩梭馬幫文化與瀘沽湖旅游結合的新路子!”
號召得到了摩梭兄弟們的積極響應。于是,以楊直之為隊長的“瀘沽湖馬幫”開門迎客。
8名摩梭人,10匹騾馬。與傳統的貨運馬幫不同,“瀘沽湖馬幫”以載客騎游為主,開辟了“湖畔走馬”和“山野扎營”兩條騎游路線。馬幫帶領游客在山頂扎營過夜、野外用餐。人們躺在山巔帳篷里,俯瞰瀘沽湖全景、遠眺藍天白云和山巒,晚上數星星……
瀘沽湖馬幫帶著游客前往牛窩子山山頂(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游客騎著瀘沽湖馬幫隊的騾子上山(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隊長楊直之一邊牽著馬一邊唱著山歌錄視頻(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牛窩子山山頂,瀘沽湖馬幫隊隊長楊直之(左)和隊員郭世拉陪著一名游客遠眺瀘沽湖(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牛窩子山山頂,游客在露營(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隊員們在抵達牛窩子山山頂后吃干糧(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隊員們在牛窩子山山頂觀景臺合影(9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隊長楊直之在營地為給牲口喂口糧,為下山做準備(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游客騎著瀘沽湖馬幫隊騾子下山(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隊員們在返程途中唱著山歌休憩(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瀘沽湖馬幫隊的隊員們在下山途中(9月2日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在當地政府和趕馬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4月,“摩梭人馬幫習俗”被列入四川省涼山州第七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單。
楊直之說:“人和馬都會老,但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馬幫精神不會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國社@四川原標題:趕馬調重回瀘沽湖畔“天上麻鷂子,地下馬腳子……”曾一度消失的趕馬調,隨著鄉村振興和旅游發展,重回瀘沽湖畔。四川省鹽源
2022-09-11 08:41
新華全媒+原標題:千年共此月,在民俗中品味古韻中秋新華社杭州9月10日電(記者唐弢)“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2022-09-11 08:37
原標題:異鄉中秋夜蘇應純有些地方,注定是用來錯過的。格凸河,想去這個地方,只是因為這三個字。后來查資料,知道格凸是苗語,意譯為跳花圣
2022-09-11 07:35
原標題:半山野菊劉芳通常在花店是見不到野菊的。遇上它,總是在田埂或是野山坡上。一團團、一片片的碧葉黃花,微微的芳香會牽絆著你的腳步。
2022-09-11 05:47
原標題:絢麗的豫東楊亞爽《菊花》惲壽平[清]絡因供圖天氣漸漸轉涼,青枝綠葉的梨樹,悄無聲息地落下了第一片黃葉。難耐的酷暑終于褪去,迷人
2022-09-11 05:42
原標題:轉頭樹葉已泛黃謝麗成周圍似乎還沒有絲毫秋的氣息,結果,便立秋了。立秋之后,炎熱并沒有大的改觀,早上起來依舊燥熱。上班時擠上公
2022-09-11 05:36
原標題:涼風有信袁秋茜涼風有信,秋月無邊。桂花飄香的季節,我望著皓月,不禁思念起故鄉,懷念家人一起賞月、吃蟹的美好時光。我從小和媽媽
2022-09-11 05:49
原標題:菊念趙國培一叢叢菊香朝著陽光孩子一樣沖著天空輕輕搖晃我多想同它們一樣為困境中的友朋向冷意中的秋光送去深厚的撫慰讓所有生命依然
2022-09-11 05:29
原標題:第十七屆文華獎入圍作品引關注人民日報北京9月9日電(記者鄭海鷗)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正在進行,作為主體活動之一,第十七屆文華獎在
2022-09-10 22:28
原標題:2022年“中國旅游文化周”在泰國啟動人民日報曼谷9月9日電?(記者孫廣勇)由曼谷中國文化中心和中國駐曼谷旅游辦事處聯合舉辦的2022
2022-09-10 15:42
原標題:記者Vlog丨中秋佳節臨近一起體驗以香港傳統“扎作技藝”做花燈提燈籠、賞花燈,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傳統習俗。近日來,香港各地多處懸
2022-09-10 15:38
原標題:千里共嬋娟!AI繪制了一幅“中秋花月夜”中秋節,這幅AI根據古詩詞繪制的“中秋滿月夜”國風畫卷,邀您欣賞。月光所至,就是故鄉。不
2022-09-10 15:49
原標題:十五的月亮十五圓今年中秋哪里可見皓月當空?“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10日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據天文專家介紹,今年中
2022-09-10 15:44
原標題:詩畫里的月色(華夏博物之旅)朗朗夜空,皎皎明月。古往今來,我們與先人共沐在同樣的月光中,皓月清輝照亮過無數文人墨客的心靈。仰
2022-09-10 15:44
原標題:經典民族歌劇《同心結》亮相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禮贊英雄中新網北京9月9日電(記者應妮)作為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的參演劇目,經典民族
2022-09-10 09:38
原標題:漢字里的“中秋”“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要到了,我們來說一說漢字里的“中秋”。“秋”的古字形像蟋蟀。蟋
2022-09-10 09:44
原標題:北京圖書節破圈融入服貿會(主題)保留最被讀者認可的特色板塊設置“航天科技”“元宇宙”等專臺專架(副題)文 北京青年報記者張恩杰
2022-09-10 09:39
原標題:陳酒調出新口味(主題)——國產動畫電影對神話傳說的創造性改編(副題)備受矚目的國產動畫電影《新神榜:楊戩》在暑期檔公映,作為
2022-09-10 05:32
原標題:張艾嘉李少紅陳沖執導周迅鄭秀文領銜主演(引題)《世間有她》今登大銀幕(主題)今晚報訊(記者丁曉晨)現實題材影片《世間有她》今
2022-09-09 16:31
原標題:在世界遺產鼓浪嶼,與當代藝術“切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蔣肖斌 鼓浪嶼四周海茫茫,要去鼓浪嶼當代藝術中心(KCCA),需要坐船才
2022-09-09 15:42
原標題:紀錄片《眾神之地》(引題)探索人與自然的關系(主題)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苗春?僅有4集、每集50余分鐘片長的紀錄片《眾神之地》,自
2022-09-09 15:35
原標題:作家呂錚、馬伯庸等獲“第四屆茅盾新人獎”(主題)蔡駿、卓牧閑等十人獲得本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新人獎(副題)北京青年報記者張
2022-09-09 15:37
原標題:古代精美短文的“三個訣竅”古代流傳下來的百十來字“豆腐塊兒”散文,猶如晶瑩剔透的寶石,歷經無數次遴選,穿越千百年,仍“屹立”
2022-09-09 15:30
原標題:博物館里過中秋北京地區博物館推出46項文化活動今年傳統節日“中秋節”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將推出46項文化活動,其中13項展覽,33項
2022-09-09 15:48
原標題: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舉辦征文大賽中工網訊(通訊員梅喻林濤)近日,中國職工保險互助會開展“我眼中的職工互助保障”主題征文大賽活動
2022-09-09 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