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處處可見、時時可見,古城西安掀起“詩詞熱”——(引題)
“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在”(主題)
(相關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毛濃曦 通訊員 祝盼
閱讀提示
步行街樹枝掛滿詩詞燈飾、人行道繪制立體詩詞、超市貨架上方懸掛詩詞吊牌、地鐵拉環卡片印有古詩詞……西安正全面掀起“詩詞熱”。
鱸魚貨架上方懸掛著詩詞吊牌“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梨上方懸掛著“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五谷雜糧上方懸掛著“臥聽雞鳴粥熟時,蓬頭曳履君家去”,薺菜上方懸掛著“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近日,陜西西安一大型超市因其詩詞創意“火爆出圈”,引得眾人紛紛拍照打卡,更有漢服愛好者現場與顧客玩起對詩游戲。
“走進來,一種古詩詞、文字之美涌上心頭,感覺不僅是在購物,更是在體會一種詩情畫意,正如最近熱播的國產動漫《長安三萬里》的一句臺詞:‘只要詩在、書在,長安就在’。”西安市民李淼說。
詩詞長安:一步一詩,燈火闌珊
西安,古稱長安,為十三朝古都。8月13日,浙江游客陳振初帶著兩個女兒慕名而來。從“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的《清平調》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長恨歌》,長生殿內,看著3D全息影像,陳振初的兩個女兒淚流滿面。
對于古都西安的“詩詞熱”,陳振初的記憶是從2023年春節前開始的。位于西安市大雁塔北廣場兩側的步行街熱鬧非凡,樹枝垂下一句句古詩詞。游客紛紛直呼:“自古詩詞天上來,不為人間你我言。”
而在西安“古詩詞街”摩肩接踵的人群中,來自南京的游客王智忍不住感嘆:“千年前,數百位詩人在長安城留下無數極具浪漫的詩篇;千年后,有人將它們化作滿城‘火樹銀花’,用詩詞描摹和雕刻‘用情至深’四個字。”
“該創意以樹木為骨,以詩詞為魂,通過經典詩句搭配唯美燈效,讓游客‘一步一詩’,有種行走在詩詞里的感覺,抬頭即見千年古韻,將中國式浪漫演繹得淋漓盡致。”詩詞愛好者,西北大學傳播系主任、副教授趙爽英評價道。
一股“詩詞熱”的春風再次刮過西安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西安也用行動告訴大家,“我們的浪漫絕不止于此”。
5月的一日,剛工作一年的朱明媚踏入西安地鐵四號線,用手拉頭頂橫桿上的拉環時,她驚奇地發現拉環與橫桿中間的方形卡片上印有王勃《臨高臺》中的詩句:“東彌長樂觀,西指未央宮。”其他這樣的位置也布滿詩句。行至蓮湖區青年路小學門口的步行道時,“再見少年拉滿弓,不懼歲月不懼風”“少年自當扶搖上,攬星銜月逐日光”“鮮衣怒馬少年時,不負韶華行且知”等詩句映入眼簾。
還有一些詩詞愛好者在公交車上、地鐵里吟唱詩詞,引來大家集體背誦,“古詩詞在西安真‘火熱’,處處可見、時時可見,原來這座古城背后藏著一個詩詞長安。”朱明媚說。
詩意長安:一眼一詩,情景交融
佘毅凡是西安市東元路學校四年級語文老師,畢業于陜西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他酷愛古詩詞,而他的詩詞課堂有一個特點——詩句與實景相交融,這也備受學生們的喜愛。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講到李商隱的《登樂游原》,他會要求家長和孩子們在周末盡量去樂游原實地感受,在古人寫詩的現場理解詩詞的內容、感情和意境等。“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在藍田縣的古棧道上,適宜冬天去,“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也在藍田;“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在秦嶺腳下;“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臨潼區華清池景區內……
隨著“詩詞熱”在西安不斷升級,利用課后服務時間,佘毅凡也將越來越多詩詞與意境傳遞給學生。而他的培養方式也取得成效,孩子們愛上了古詩詞,能講出很多古詩詞相關地點的歷史文化。
“老師,我最喜歡高適的詩句‘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暑假我一定要和爸爸、媽媽去邊關塞外感受這首詩。”8月15日晚上,佘毅凡收到學生悠悠(化名)看完《長安三萬里》后發來的微信語音,他很是欣慰,此前悠悠已經去過大小雁塔、城墻、大明宮遺址公園、阿房宮遺址、曲江池等,在各個地方感受詩詞之美。
詩情長安:一境一詩,文旅升級
“毫不夸張地說,我們這個店3000平方米,能容納近300人,上午11點營業,5分鐘內全部坐滿,訂包間要提前兩周預約。”8月16日,長安大牌檔(西安盛景店)經理高鵬激動不已地告訴記者。
作為西安本地特色餐飲,這家品牌餐飲主要以大唐盛世文化為裝飾內容和風格。而西安盛景店地處古陸上絲綢之路的出發點——大唐西市,隨著“詩詞熱”在西安熱度不斷提升,店里從前臺到各個美食欄口以及屋頂都印上了古詩詞,形成詩詞環境,更在每日的情景演繹中融入古詩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上午11點40分,演出準時開始,店里的顧客紛紛放下碗筷,圍到舞臺前拍照留念,表演到高潮時,鼓聲大作,店里變身大型吟詩背詩現場,各處掌聲、叫好聲不斷。
“我們將詩詞和裝飾、裝修融合,和舞劇表演融合,既宣揚傳統文化,又增加了一些現代的內容,是一種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嘗試,讓游客在餐飲中也能感受到大唐的繁華鼎盛和陜西的文化氣息。”高鵬說。
在西安,以“詩詞熱”帶動的文旅融合不斷升級。“長安十二時辰”打造沉浸式暢游唐風古詩,12處長安城盛景,12位唐朝代表性人物,12首與時辰相關的唐詩,深受游客喜愛;“穿漢服、化唐妝、逛古都、對詩詞”,在西安各歷史文化景點,“對詩熱”正在興起,部分詩詞愛好者走上街頭,邀請穿漢服的游客與他們對詩,體驗詩詞的魅力與樂趣……
“如今,以‘尋找古代韻味’為方向,以詩詞為媒介的文旅融合正呈現勃勃生機,通過一些好的創意和做法,讓詩人和詞作者‘走出書齋’、走近今天的年輕人正成為一種新風尚。未來,在古都西安,詩詞的魅力必將進一步彰顯,讓更多愛好者愿意‘遠赴人間驚鴻宴,一睹長安盛世顏’。”趙爽英說。
標簽:
上一篇:《浴血瑞京》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
下一篇:最后一頁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處處可見、時時可見,古城西安掀起“詩詞熱”——(引題)“只
2023-08-20 05:58
原標題:《浴血瑞京》沉浸式體驗紅色文化演出場地由廢棄石場礦坑改造而
2023-08-20 06:00
原標題:全總文工團運用多媒體科技開展民樂演出中工網訊近日,全總文工
2023-08-20 05:54
原標題:京城博物館邀觀眾過七夕北京日報訊(記者李祺瑤)穿針乞巧,手
2023-08-19 16:02
原標題:新時代中國調研行·長江篇丨接續中華文脈:全國八成簡牘在這里
2023-08-19 10:05
原標題:暑期檔票房創中國影史新紀錄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據國家電
2023-08-19 10:03
原標題:暑期“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北京46家博物館取消周一閉館新華社北
2023-08-19 08:52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50期)業務升級吉林孫德民刮骨療毒陜西姬大利承
2023-08-19 09:01
原標題:碰碰樂河北劉旻昊死有余“故”苦不堪言
2023-08-19 08:05
原標題:開心果北京趙春青圖左一為望眼欲穿圖左二為我有充電寶圖左三為
2023-08-19 08:04
原標題:330項非遺項目將在新疆阿克蘇展出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
2023-08-19 05:58
原標題:《文學批評的革命者》:追憶文學批評發展史上的關鍵篇章工人日
2023-08-19 05:54
原標題:國外漫畫賞析【意大利】德爾龐工人將小舟打造成提琴模樣,這是
2023-08-19 05:53
原標題:文旅部:2023年中國文化館年會和中國圖書館年會將于9月舉辦工
2023-08-19 05:52
【作品廣議】原標題:真心祝福真心者肖承森似水流年莊錫龍人們普遍認為
2023-08-19 05:55
原標題:西蘭卡普弄潮“最炫民族風”華服之美歷久彌新中新社湖北恩施8
2023-08-18 15:58
原標題:中泰合拍災難電影《湄公河巨獸》首映北京青年報記者肖揚昨日,
2023-08-18 15:57
原標題:《暗殺風暴》試水懸疑警匪類型片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電影
2023-08-18 15:54
原標題:一戲一人生探訪“中國古代戲曲聲腔的活化石”廣昌孟戲中新網撫
2023-08-18 16:01
原標題:喀什古城里的民族樂器制作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吳鐸思通訊員阿
2023-08-18 15:57
原標題:電影《長安三萬里》,接連陷入“致歉漩渦”澎湃新聞記者岳懷讓
2023-08-18 14:56
原標題:胡先煦聯手姚晨尋找真愛(引題)《三貴情史》上演奇幻愛情(主
2023-08-18 15:05
原標題:百年前,一群素人畫家的“逆襲”解放日報記者陳俊珺百余年前,
2023-08-18 14:54
原標題:失傳已久再現世間!故宮發布乾隆花園燙樣成功復原重要成果燙樣
2023-08-18 14:57
原標題:陶立夏散文集《遲來的告白》:成為光亮的一部分工人日報—中工
2023-08-18 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