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 正文

當前觀點:千年古城“敞懷”邀客:觀“國保”古建 賞戲曲非遺

時間:2023-05-03 08:54: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

千年古城“敞懷”邀客:觀“國保”古建 賞戲曲非遺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運城5月2日電?

作者 楊佩佩

“00后”儀嘉林一襲漢服、手撐紙傘,漫步于絳州古城,觀古建、聽戲曲、賞非遺……“‘五一’假期,新絳的景區免費開放,趁著這次機會,我要到古城里的歷史名跡逐一‘打卡’留念。”

山西運城新絳,古稱絳州。春秋時期為晉國政治、經濟、文化核心區之一。隋開皇三年(583年)州治從玉壁遷至今縣城處,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其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全縣已公布的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達64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處。

“五一”假期,作為這座千年古城的城市地標,絳州大堂、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游人如織,熱鬧非凡,這都是儀嘉林必“打卡”的旅游景點。她告訴記者,穿著漢服行走其間,仿佛置身隋唐、漫步宋元,厚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絳州大堂雄踞縣城西部高垣之上,始建于唐代,唐代名將張士貴曾在此設帳募兵,又名帥正堂。大堂面闊七間,現存建筑為元代重建遺構,全國州衙正堂通例為五間,絳州大堂獨為七間,全國少見。

其中,大堂北壁嵌有《文臣七條》碑,上書“敕宋真宗趙恒御制”,從清心、奉公、修德、責實、明察、勸課、革弊七個方面,對文臣職業操守、為官職責作出明確規定。

絳州大堂講解員衛炳琳介紹,目前,絳州大堂遺址考古發掘6300平方米,發掘有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建筑基址遺存,及陶片、瓷片、鐵錢等文物一萬余件,這都是古絳州文化脈絡綿延千載的歷史見證。

假期期間,絳州大堂內還設有非遺展區,現場展有絳州澄泥硯、絳州毛筆、木版年畫、剪紙、石雕等。據統計,新絳擁有傳統民間工藝品25大類1800余種,其中國家級非遺有5項。

一方兔年造型的澄泥硯讓過往游客愛不釋手。“制作這一方澄泥硯需經過采泥、過濾、沉淀、制坯、雕刻、煅燒等幾十道工序。”絳州澄泥硯研制所高級工藝師張迎利說,絳州澄泥硯是國家級非遺項目,其始于秦漢、盛于唐宋,迄今已有千余年歷史。

距離絳州大堂不遠處,便是絳州三樓,鼓樓、鐘樓、樂樓三樓并峙,呈“鼎”形排列。鐘樓始建于北宋,鼓樓和樂樓現存木結構均為明代遺構。

其間,不少游客登上鼓樓、鐘樓,體驗擊鼓鳴鐘,鼓聲雄渾,鐘鳴悠遠。樂樓之上,新絳縣蒲劇團正在演出,吸引許多游客駐足欣賞,有的直接席地而坐。儀嘉林站在樂樓前坡道的最高處,聽著鼓聲、鐘聲、戲曲聲,交織著歡笑聲,直言古城正在“活起來”。

新絳官方介紹,絳州古城在歷史文化、文物古建、特色美食、民間演藝、傳統非遺等方面都有獨特之處。今年“五一”假期,當地推出百余項形式多樣的活動,邀請民眾“打卡”,感受這座千年古城的魅力。

標簽: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