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引題)
(資料圖片)
填補考古空白 勾勒文明圖卷(主題)
中國文化報記者 張影
百萬年前的頭骨、萬年前的土陶器、溫州古港的元代瓷片……一幅中華文明進程的圖卷徐徐展開。近日,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湖北十堰學堂梁子遺址、山東臨淄趙家徐姚遺址、山西興縣碧村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陜西旬邑西頭遺址、貴州貴安新區大松山墓群、吉林琿春古城村寺廟址、河南開封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浙江溫州朔門古港遺址入選。這些考古新發現以生動筆觸描繪了中國一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在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中,考古工作者通過多學科的探索,填補了多項考古的空白。
學堂梁子遺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青曲鎮彌陀寺村,遺址因曾發現兩具約100萬年前的直立人頭骨化石(俗稱“鄖縣人”)而聞名。2022年5月18日,在距“鄖縣人”1號頭骨發現33年后的同一天,在相距33米遠的考古發掘地層壁面上,“鄖縣人”3號頭骨面世。“鄖縣人”3號頭骨是迄今歐亞內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好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專家將其視為“世界級的發現”。該化石處在古人類近200萬年演化歷程的中間和關鍵環節上,填補人類演化空白。本次發掘為實證中華大地百萬年的人類演化史提供了關鍵節點的重要依據與信息。
山東臨淄趙家徐姚遺址地處海岱腹地,距今1.1萬至1.5萬年。該遺址既是中國北方地區出土陶器年代最早的,也是國內出土早期陶片數量最多的。該遺址填補了山東地區史前考古的關鍵缺環,為認識中國北方尤其是山東地區舊新石器過渡這一重大的歷史變革提供了關鍵證據,是我國萬年文化發展史的重要實證。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所長陳星燦認為,徐姚遺址還原了當時人們的生活場景,填補了新舊石器時代過渡階段發現的空白。
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洛陽盆地中東部,是中國青銅時代最早具有明確規劃的大型都城。21世紀初,遺址里發現的“井”字形主干道路網絡把二里頭都城劃分出多個區域,確定了大致的布局框架。手工業作坊的新發現、新突破,填補了二里頭都邑布局和手工業考古的空白。二里頭都城嚴格方正的都城規劃制度、“居葬合一”的布局結構,同宮城宮室制度、青銅禮樂制度等制度一起,為商周及后世文明奠定了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基礎,體現了二里頭文化、二里頭王國在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開創、引領作用。
西頭遺址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旬邑縣張洪鎮西頭村,是目前涇河流域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商周時期遺址。通過區域性系統調查及考古勘探工作,確認西頭遺址面積300萬平方米,遺址以商周時期遺存為主體,分布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共發掘灰坑650余座,墓葬140座。西周時期大型城址的發現,填補了區域考古空白,為探索“豳”地所在提供了重要線索,對涇河流域聚落演進與商周社會變遷、周文明起源與發展模式、西周王朝的統治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州橋是北宋東京城御街與大運河(汴河段)交叉點上的標志性建筑。考古工作者對州橋及附近汴河遺址進行了持續性的考古發掘。在州橋東側的汴河河道南北兩岸發現有巨幅石雕祥瑞壁畫遺存,其上雕刻有海馬、瑞獸、祥云等,重現了《東京夢華錄》中的州橋勝景。州橋遺址的考古發掘,對于研究北宋東京城的城市布局結構具有重大意義,州橋考古發掘還原了大運河及東京城繁榮的宏大歷史場景,填補了中國大運河東京城段遺產的空白,也為我國古代橋梁建筑技術等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資料。
溫州朔門古港遺址位于溫州市鹿城區望江東路東段,位于溫州古城朔門外,南依古城,北臨甌江,東靠海壇山。主要遺跡有古城水、陸城門相關建筑遺存和8座碼頭、1條木棧道、多組干欄式建筑等,各類遺存年代跨度從北宋延續至民國,尤以宋元為主。遺址地層中出土有大量瓷片。集中分布的瓷片堆積多呈條帶狀,形成于元代,其中九成以上為龍泉瓷。系列遺跡重現了宋元溫州港的繁華景象,是我國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獲。朔門古港遺址填補了海絲申遺體系港口類遺產的關鍵缺環。專家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海內外海絲港口最重要的一次考古發現。
考古新發現也更新了人們對歷史的認知。商王陵位于安陽殷墟,是殷墟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202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安陽隊啟動了商王陵及周邊區域的考古勘探。考古人員發現了兩個東西并列、各自閉合的圍溝,判斷是圍繞商王陵的隍壕。考古發現將推動對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
“中國史前文化起源和早期發展是滿天星斗式的,這些文化彼此有交流,久而久之有一體化發展的趨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中國考古學會副理事長趙輝說。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為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再添實證。
碧村遺址位于山西省呂梁市興縣碧村村北,是晉陜大峽谷東岸發現的規模最大的一座史前石城,4000多年前古先民在此聚集。考古工作者通過發掘,較全面呈現了各階段聚落范圍、核心區布局和城門結構,基本明確了遺址的興衰歷程。碧村遺址占據河套石城文化圈向中原過渡的前沿要地,是揭示天下萬國時代北方與中原之間文化交融、展現以中原為中心的中華多元一體文明形成軌跡的重要窗口。在趙輝看來,碧村的發現為探討石峁文明提供了補充。
大松山墓群位于貴州省貴安新區馬場鎮,共清理墓葬2192座。墓葬時代從兩晉一直延續到宋元明時期,發展脈絡清晰,表現出從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巨大轉變,反映了黔中地區古代文化進程。作為一處全國罕見的大型地方民族公共墓地,大松山墓地反映了當時的生活、商貿、信仰等情況,展現了西南邊疆古代少數民族的歷史畫卷,同時也是各地區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過程中構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生動體現。
古城村寺廟址位于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三家子滿族鄉古城村東側。1號寺是我國境內發現的第一處高句麗佛寺,所獲大量北朝晚期風格造像為探討中原佛教物質文化對東北邊疆地區的影響提供了重要素材。2號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國高等級佛寺。古城村寺廟址包括高句麗、渤海國兩個時期的遺存,遺存面貌清晰地反映出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在中原地區影響之下傳入與發展的歷史事實,為厘清高句麗、渤海國佛教物質文化關系提供了重要依據,對實證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維護國家歷史安全與文化安全具有重要價值。
標簽: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國寶畫重點|千年前的它們為什么這么像?綠釉蓮花瓦當、藍釉方磚、楔形磚……位于拉薩市曲水縣才納村的溫江多遺址現場,吐蕃歷史文化
2023-04-18 09:52
原標題: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引題)填補考古空白勾勒文明圖卷(主題)中國文化報記者張影百萬年前的頭骨、萬年前的土陶器、溫州古港的元代
2023-04-18 09:40
原標題:山西“盲藝人”展示非遺曲目北京晚報訊(記者王廣燕)在太行山地區的基層,有著盲藝人宣傳隊這一特殊群體,以他們獨有的方式進行非遺
2023-04-18 09:44
原標題:體育電影《白色閃電》北京開機(主題)首次講述中國女子雪車隊追夢北京冬奧會的感人故事(副題)北京晚報訊(記者王金躍)昨天下午,
2023-04-18 08:39
原標題:兩岸專家研討“班春勸農”節氣文化——(引題)“中華傳統文化魅力讓大家為之心動”(主題)閔喆“‘班春勸農’是中華節氣文化的精髓
2023-04-18 08:36
護文化遺產彰時代新義原標題:文創臺燈、潮流玩具、主題咖啡館……國家級非遺無錫惠山泥人——(引題)守得住傳統跟得上新潮(主題)人民日報
2023-04-18 08:37
原標題:壯鄉喜迎“三月三”當日,廣西南寧市濱湖路小學舉行慶祝“三月三”主題教育活動暨2023年青秀區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啟動儀式。隨著傳統
2023-04-18 06:41
原標題:“2022年度廣東重要考古發現”項目公布中新網廣州4月17日電(記者程景偉)廣東省古跡保護協會17日發布“2022年度廣東重要考古發現”項目
2023-04-18 05:43
原標題:十大考古新發現探秘之一|3號頭骨“藏”著多少人類進化的秘密?“我們圓滿完成了階段性發掘任務,并榮獲業界最高的認可,非常激動!”
2023-04-18 05:34
原標題:浙江杭州:為城市留存工業記憶4月17日,中建三局的建筑工人在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一期工程現場施工。位于杭州北部的半山地區曾是杭州
2023-04-18 05:37
原標題:廢棄礦山變身廉潔文化公園4月16日,市民帶小朋友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廉潔文化公園內觀看宣傳景觀。近年來,該縣利用廢棄礦山,通過微
2023-04-18 05:38
原標題:作家笛安:在鄭領獎同日迎來新劇央視首播河南日報記者李悅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張弋由馬伊琍、白宇主演的電視劇《龍城》于4月15日晚在
2023-04-17 16:34
原標題:世界經典名曲音樂會大禮堂呈現(引題)?天交奏響《拉德斯基進行曲》(主題)光明日報訊(記者高麗)昨晚,天津交響樂團《拉德斯基進
2023-04-17 16:52
原標題:“劇本殺”緣何成青少年緩解壓力的“救命稻草”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樊未晨最近,北京的高中學生賈航(化名)跟媽媽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沖
2023-04-17 15:44
原標題:北美票房:“超級馬里奧”刷新2023年迄今票房紀錄中新社洛杉磯4月16日電(記者張朔)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北美票房依然是“超級馬里奧”
2023-04-17 15:46
原標題:李宇春新專輯《周末愉快》上線今晚報訊(記者高爽)近日,李宇春全新專輯《周末愉快》在數字平臺上線。該專輯共收錄12首歌曲。李宇春
2023-04-17 15:36
原標題:話劇《鐘鼓樓》:四合院故事蘊藏著時間的哲思李俐一場上世紀80年代的胡同婚禮,最近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熱鬧開席,這就是根據劉心武茅
2023-04-17 15:34
原標題:百老匯正式停演35年音樂劇《劇院魅影》當地時間4月16日,在百老匯演出超過35年的音樂劇《劇院魅影》(ThePhantomoftheOpera)
2023-04-17 15:35
原標題:疏翠近珠簾:“鉤簾欲殺”故事來源考晚唐五代筆記小說中杜撰了許多關于杜甫的故事,諸如康水采文、“飯顆山”之譏、“牛肉白酒”說等
2023-04-17 14:39
原標題:《鈴芽之旅》刷新日本動畫電影的中國票房紀錄,《灌籃高手》掀起懷舊潮(引題)?動畫電影為冷檔期帶來熱話題(主題)解放日報記者鐘
2023-04-17 13:54
原標題:剛剛!第41屆香港金像獎揭曉澎湃訊?4月16日,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頒獎典禮。本屆金像獎共設19個常規獎項和兩
2023-04-17 13:51
原標題:“光合”影視人才扶持計劃上線(引題)?《拉黑結界》:全程只有一個演員(主題)北京青年報記者楊文杰本周,以《柜子》《神算》《拉
2023-04-17 13:52
原標題:兩場音樂會接連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引題)?和慧歸來唱響歌劇高光時刻(主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高倩)和慧回來了!在去年年末參演的普
2023-04-17 10:39
原標題:王舸執導肖雨領銜場景細膩情感動人(引題)?舞劇《歌唱祖國》溫暖呈現王莘一生(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韓軒“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
2023-04-17 10:44
原標題:排練期間婉拒朋友聚餐,“暫時不要見面啦”——(引題)?“聲音其實是一件很脆弱的樂器”(主題)北京日報記者高倩作為迄今為止唯一
2023-04-17 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