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杭州人如何看懂南宋古畫?展開李嵩的《西湖圖》來說說(引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那時,畫家何來“無人機”視角(主題)
錢江晚報記者 章咪佳
一次能看這么多古畫真跡,背后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講不完,這場家門口的視覺盛宴如何更好地享用?我們不妨從最熟悉的西湖切入。
看完“宋韻今輝”藝術特展,離開南山路218號美院美術館的展廳,你會有兩個和山水有關的選擇:往美術館頂樓走上去,一攬西湖全景;出美術館正門,隱入南山路,深入西湖腹地。
原來,宋韻今輝的意思,就在眼前。
上美術館四樓天臺,朝西邊望,西湖盡收眼底。這個視角非常熟悉,是的,剛才樓下“湖山信美”展廳,李嵩《西湖圖》的西湖,就是按照這個角度畫的。
但是你總會忍不住在天臺上向上跳,因為底下西湖南邊一大片的精致,剛好被法國梧桐遮住了,雷峰塔也看不見。而被擋住的雷峰塔,在李嵩的畫里清清楚楚。
這幅《西湖圖》的視角很特殊,地面是鳥瞰的,其中的建筑物,又是低空俯視的,尤其是當年環西湖的四座塔,細節豐富。不過仔細看,畫上的這座雷峰塔,比今時的塔消瘦,甚至比許多人都有圖像記憶的那座1924年倒掉的雷峰塔古塔磚身,都要苗條。
但是李嵩畫的這座塔是一座寫實的塔。在他的生平時間1166-1243年中,他看到過兩座雷峰塔。他畫的是哪一座?
吳越國時期建造的雷峰塔,是一座七層塔。到北宋宣和年間(1119-1125),吳越國雷峰塔被方臘起義軍燒毀,全塔木檐以及頂上兩層傾覆,雷峰塔成了一座五層磚筒。南宋孝乾道七年(1171)-慶元五年(1199),僧人智友發愿修塔,經過20多年的大規模整治,將雷峰塔修葺一新,塔身縮至五層。
李嵩畫的顯然是一座木塔,那就是南宋重修的塔。
再看他的畫,有可能還提供了一些建筑信息。露出畫面的屋檐已經有五層,底下應該還有一層。李嵩畫了一座六層雷峰塔?北邊的保俶塔,他也是這么處理的,南宋時七層的塔數出來有八層檐。
畫家的確在底下都畫了一層附階(古建筑的一種結構,相當于回廊),看上去有很大的一圈。
也有人認為,畫家可以不完全按照事實畫畫,但是李嵩不可能不知道佛塔沒有雙數層,他多畫的一層檐(塔的第二層),應該是暗層,不影響塔是一座五層/七層塔。這種塔身底部的結構設計,足以稱得上是中國木質建筑的“核心科技”,今天在山西的應縣木塔上還可以見到。
這個高科技考古事件暫告一個段落,繼續看西湖。現在我們正由東往西眺望,四層樓顯得還不夠李嵩當年的視角高。問題是,李嵩以前怎么會得到這種小飛機視角的?
還有,自從南宋開創西湖圖范式,歷代西湖圖基本都采用由東往西的俯瞰視角。古人的“無人機”是怎么樣的?
有一種說法,美院南山校區地層曾經挖出過南宋青磚,彼時這里可能是一座殿宇高閣。
在美術館一樓“浙水敷文”和“湖山攬勝”兩個展廳之間的長廊上,有一張明代西湖地圖打印在墻上:在今天的清波門區域,當時有一座城樓。如果宋代也有這座建筑,李嵩身為國家畫院待詔,應該可以登高望西湖。
另一種說法可能更有說服力。李嵩《西湖圖》里這個多視角組合而成的西湖全景,有些是虛構的,畫家創造了一個全息的“阿萊夫”,我想飛就飛起來了。
今天,我們可以全卷展示李嵩的《西湖圖》,古人沒這待遇。《西湖圖》本是一幅手卷,被觀看時,往左邊展開一段,右邊就卷攏一段,視線里永遠只會呈現西湖的局部。手卷講究臥游,游目騁懷。
而自東往西畫西湖,既符合實地游覽的規律,又滿足畫家造景的思路。歷史上的杭州城,在西湖東側。對畫家來說,從東往西展望,遠景盡為層迭山岫,更利于營造意境——如果由西向東看,遠景是杭州的市井墻垣,縱目難及開闊之景。
縱目四望,開闊心胸的李嵩,把這種悠遠的意向傳遞給了世代的觀畫者。
除了今天能看到的雷峰塔、保俶塔,宋代尚存的方形北高峰塔、六邊形的南高峰塔,都出現在這張《西湖圖》中。
很可惜北高峰塔在畫面上幾乎會被觀眾忽略——500年后,乾隆爺的一枚大鈐印“太上皇帝”把原來在古畫紙上就有所消褪的北高峰塔,完全給鎮住了。
但是當年西湖的塔,李嵩沒有全畫。由東向西的無人機視角,李嵩當年是可以看到三潭印月的,卻沒有畫湖面上的這三座小石塔。
《西湖圖》是全景山水,然而視覺中心的西湖上,大片地留白,除了幾葉小舟,湖面空空蕩蕩。他把畫面的視覺重點讓位于這種虛空。
雖然畫的不是邊角山水,李嵩仍然很有南宋特色。北宋的全景山水,總有一座大山擋在正前方,山路水流皆能通行,畫就是一張地圖;南宋人就要“繞開”大山,目光空靈一點,好像要號召:山清水秀,任君暢游。
只有東北角的一片湖區沒有入畫,斷橋也被留在了畫外。
標簽:
上一篇:子午古道游記_世界視訊
下一篇:畫壁上的千年尋蹤|每日看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原標題:唐朝的時尚風尚標和盛世審美意象馮立君大唐寶歷元年(825年),身在江南的白居易寫下了《霓裳羽衣歌》,再現了長安宮廷的樂舞場景和他
2023-03-19 10:55
原標題:畫壁上的千年尋蹤【學人談】敦煌莫高窟開鑿距今已過去1650余年,在鳴沙山東麓的斷層崖壁上,保存有從公元4世紀十六國時期到14世紀的元
2023-03-19 10:56
原標題:杭州人如何看懂南宋古畫?展開李嵩的《西湖圖》來說說(引題)?那時,畫家何來“無人機”視角(主題)錢江晚報記者章咪佳一次能看這
2023-03-19 10:55
原標題:子午古道游記劉兵我的家鄉在陜南石泉,子午古道貫穿縣境。然而,由于地遠路險,一直未曾游覽,直到最近才得償所愿。初春時節,我和親
2023-03-19 05:56
原標題:《燕喜魚樂·軸》惲壽平[清]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惲壽平(1633~1690)清朝初期著名畫家,初名格,字壽平,開創了常州畫派,位列“清
2023-03-19 05:39
原標題:新派青年帶著自信與創意,用全新理念詮釋傳統文化——(引題)時代的風吹到他們所熱愛堅持的事情上(主題)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娜閱
2023-03-19 05:36
【視線】原標題:演唱會回來了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蘇墨)“搶票幾點開始,幾點結束”,上月底,周杰倫2023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在多
2023-03-19 05:48
原標題:春雨——致母親趙國培一串串珍珠,一點點春光,一滴滴關愛,一絲絲厚望。萬縷恩情,千里良田沃野,千線溫潤,萬座遠山心房。灑給世上
2023-03-19 05:51
“考古札記”原標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引題)“生活中的遺址博物館”(主題)屈家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保護設施建設、考古研究、
2023-03-18 10:43
原標題:《臍帶》用母愛溫暖浸潤觀眾心靈北京日報訊(記者袁云兒)由青年導演喬思雪執導的文藝片《臍帶》今天上映,在春日時節用母愛的溫暖浸
2023-03-18 10:40
原標題:《雷霆沙贊!眾神之怒》內地上映北京日報訊(記者王金躍)由新線影片公司出品的最新DC超級英雄電影《雷霆沙贊!眾神之怒》昨天在中國
2023-03-18 10:55
原標題:打破對亞裔的偏見,他和楊紫瓊一起戰斗(引題)關繼威:夢想這東西,你得信(主題)羊城晚報記者李麗“夢想是你一定要相信的東西,我
2023-03-18 09:39
“傳承之光”原標題:古城“重現”,是這樣干出來的核心閱讀明太原縣城始建于1375年,比故宮還“年長”31歲。當地人都管它叫“古縣城”。2011
2023-03-18 09:49
原標題:風靡一時的福爾摩斯形象,是如何創造出來的?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記者上官云)福爾摩斯,是很多偵探小說愛好者很熟悉的名字。嘴叼煙
2023-03-18 09:50
原標題:聽文物講故事丨摩崖題刻“透露”:有誰在杭州西湖“到此一游”“蘇軾王瑜楊杰張璹同游天竺過麥嶺”,在西湖南山大麥嶺,巖壁上的一方
2023-03-18 05:56
原標題:涿州王洛賓故居近日對公眾開放(引題)“他讓絲綢之路上的民歌傳唱四方”(主題)中工網訊(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趙潔)3月14日,位于
2023-03-18 05:56
【作品廣議】原標題:找啊找啊找亮點肖承森經常寫總結的朋友,大多熟諳一個技巧,這便是尋找和發掘亮點。亮點,或許是值得大書特書的成績;亮
2023-03-18 05:33
原標題:工人的畫(第1739期)越界廣東蘇永勝智能的套路吉林孫德民歸陜西姬大利問題出在哪陜西李天躍變成現實黑龍江王真炫江蘇陳景凱植“
2023-03-18 05:40
原標題:全村都愛“玩泥巴”5歲男孩成“傳人”楊文明符皓楊光林云南省臨滄市臨翔區博尚鎮碗窯村是云南省著名的“陶器之鄉”,該村有著近300年
2023-03-17 18:44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2023非遺品牌大會”將于本月在廣州舉辦文化和旅游部今天上午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公布“2023非遺品牌大會”
2023-03-17 16:53
原標題:文化和旅游部:推動中國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我國是傳統工藝大國,相關非遺項目眾多。在今天(3月17日)上午召開的文化和旅游部第一
2023-03-17 16:33
原標題:舞劇《五星出東方》“歸鄉”和田(主題)主創為當地演員進行教學指導(副題)北京日報訊(記者韓軒)3月12日至19日,由京新兩地聯合出
2023-03-17 11:45
原標題:“通草花女孩”王蘊玉:堅持熱愛終見花開前段時間,在江蘇揚州,95后女孩王蘊玉在網上火了。她用中藥材通草做出的花栩栩如生,讓人難
2023-03-17 11:49
原標題:全國文物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將于3月25日至26日在山西太原舉行3月17日,國家文物局召開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2年全國行業職業
2023-03-17 11:42
原標題: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濟南開幕58部作品精彩上演3月16日,第十一屆全國雜技展演在山東濟南開幕。開幕式后,全場觀眾共同觀看了由山東
2023-03-17 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