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正文

當前熱文:隨著熱浪席卷歐洲,城市轉向大自然尋求解決方案

時間:2022-08-02 15:49:05    來源:科普中國網    

夏蟬啼叫不休。盡管現在距離立秋還有一周,酷熱天氣仍舊在炙烤著地球。


(資料圖片)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會,綠會)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認證機構,綠會國際部從UNEP獲悉一文《隨著熱浪席卷歐洲,城市轉向大自然尋求解決方案》。綠會國際部現將該文整理編譯如下,供感興趣的讀者參考。

隨著并發的熱浪烘烤多個國家,全球的高溫記錄繼續被推翻。

(圖源:路透社)

從美國到歐洲,從中國到日本,極端氣溫連續數周飆升,造成數百人死亡,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國、意大利和希臘引發野火,數千名居民流離失所,許多人在公共制冷中心避難。

據日本氣象廳稱,近90個城市發布了高溫警報,其中包括幾個日本城市打破了可追溯到 1875 年的高溫記錄。與此同時,在美國,隨著加州野火肆虐,超過 1 億人處于高溫警報狀態。

當前全球熱浪的中心是歐洲,數百萬人繼續受苦,導致法國、意大利和英國因火車延誤而出現通勤混亂。

城市地區的高溫尤其嚴重。城市的溫度比農村地區高5°C 到9°C,因為混凝土建筑和人行道會吸收和輻射陽光。人員、汽車和機械的集中也會導致氣溫升高。

“我們擔心城市,因為那里是人口最多的地方,”埃萊尼·米里維利(Eleni Myrivili)說。聯合國人居署(UN-HABITAT)最近任命Myrivili為其首席高溫官員,負責在全球城市帶頭采取熱響應和復原措施。

Myrivili還與Arsht-Rock合作開發了與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合作開發的高溫行動平臺,這是城市官員減少極端高溫對人類和經濟影響的工具。

“我們有很多人在社會經濟上很脆弱,而且能源匱乏,對這些極端事件幾乎沒有保護。我們必須認識到高溫是一場需要關注的危機,”Myrivili說。

正如今年早些時候在印度和巴基斯坦看到的那樣,由于氣候變化,許多國家的熱浪正在變得更熱、更長、更頻繁。

氣候專家長期以來一直警告氣溫上升以及人類健康和基礎設施面臨的風險增加。 2022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描繪了一幅嚴峻的全球變暖圖景:熱浪增加、溫暖季節延長和寒冷季節縮短。

根據由聯合國環境署發起的全球高效、氣候友好型制冷項目“涼爽聯盟”(the Cool Coalition),極端溫度每年導致500萬人死亡,與高溫有關的死亡人數不斷上升。

“升溫1.5°C 時,23 億人可能既暴露又易受熱浪事件的影響,對健康和生產力產生負面影響,”聯合國環境署能源與氣候處處長(馬克·拉德卡)Mark Radka說。 “如果不采取行動,到2030年,估計全球將有 8000 萬個全職工作崗位因熱應激而喪失,造成2.3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Myrivili將城市面臨的挑戰視為需要同時解決的兩個緊迫的優先事項。她說,短期目標是通過幫助弱勢社區在熱浪中保持涼爽來拯救生命。展望未來,長期目標是通過可持續地為城市降溫并將自然帶回城市地區,從而增強對氣候變化的抵御能力。

“在降溫方面,樹木是主角,”Myrivili說。 “在城市和綠色走廊內創造森林是一種將氣團轉移到城市內為大片地區降溫的有效方式。”

聯合國環境署的數據發現,僅僅在城市街道上種樹就可以讓7700萬人在炎熱的天氣里降溫 1°C。

聯合國環境署城市部門負責人喬納森·杜溫 (Jonathan Duwyn) 表示:“重新設計具有更多植被和水的城市景觀,并實施被動冷卻策略以提高熱性能并減少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是使城市更能抵御熱浪的關鍵。”

環境署長期以來一直倡導為城市地區降溫的可持續解決方案,與印度、越南和柬埔寨的城市合作制定環保降溫戰略,并支持埃及等國家的地區級降溫系統。

建筑和施工部門被認為是到2050年實現《巴黎協定》中規定的氣候減緩和適應目標的關鍵。

在應對氣候危機的同時使城市保持宜居溫度是政府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從東京的冷卻路面到多倫多的綠色生態屋頂,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嘗試新的可持續方式來保持涼爽。

與此同時,在遭受多次干旱和不斷升高的氣溫的嚴重打擊的希臘首都雅典,市政府官員正在翻新一座歷史可追溯至羅馬時代的渡槽,以灌溉該市的綠色走廊。

然而,這些建設項目不僅需要民選官員的強烈政治意愿,還需要大量的公共和私人投資。

Myrivili說,她作為聯合國人居署首位全球首席供熱官的工作將圍繞以下問題開展:我們如何更聰明、更可持續地利用自然資源來提高城市的熱復原力?

她說,這些都是難題,其答案不僅需要采用全系統的方法來實現可持續的城市降溫,而且還需要重新構想我們對城市外觀的概念。

原文參看:https://www.unep.org/news-and-stories/story/heatwaves-blanket-europe-cities-turn-nature-solutions

整理:Lucy

審核:Maggie

標簽: 氣候變化 城市地區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凡本網注明“XXX(非現代青年網)提供”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其真實性負責。

特別關注

熱文推薦

焦點資訊